《晶合视界》与《晶合人物》一样都是以人为本,前者访谈、后者记叙,目的都是为了展示晶合人的面貌和风采。《晶合视界》我们的初心是透过访谈的形式力争最大限度地保留被访者的语言风格、思想内涵和精神。
詹奕鹏,2019年4月起正式担任晶合集成研发副总室协理,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
访谈关键词:成长、包容、坚持
Q1: 你31岁之前都在台湾度过,如果只有一分钟,你会怎么介绍你眼中的台湾?
詹奕鹏:台湾风景非常美丽,我住在台北阳明山附近,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山上有很多温泉。在台湾的时候,我经常去爬山洗温泉。台湾有世界领先的全民健保,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人们公共素质也比较高,是一个很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如果要问我不喜欢台湾什么,我不太喜欢电视上的政治辩论。这种争锋相对,激烈争吵的局面我觉得很不和谐。台湾是一个民主的地方,但是这种政论节目有些极端,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不是我喜欢的尊重的,双赢的、多元化的感觉。
Q2: 那当你遇到声音、观点完全不同的对方时,你愿意妥协自己去达到和谐的状态,或者说去迎合对方吗?
詹奕鹏:其实不是说要去妥协,是采用一种“双赢思维”来解决问题。有矛盾的双方不一定要各执己见,而是想办法理解对方,进而找到第三种可行的方案。
相比于“输赢”,我更倾向于“双赢”。不管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中,我尽量学习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冲突和问题。我的经验是:虽然直面冲突需要勇气,结果也常常是令人喜乐的。
Q3: 很多人的30岁还处在人生懵懂的阶段,而你在此时,做出人生重大的决定,来大陆发展,能谈谈当时的背景和来大陆的理由吗?
詹奕鹏:记得2001年我刚到上海时, 大陆和台湾在生活条件和文明氛围的差距其实还是蛮大的。所以当初确实有一些朋友不太愿意来大陆发展,就像我学姐说的:上海没有7-11便利店,所以不想要过来()!
当时因着中芯国际在上海建厂,对年轻人来说充满发展的机会,我就义无反顾的携家带眷(大女儿刚满1岁)来了。年轻的时候我对收入并不是特别看重(坚信自己是潜力股,),反而是先确定好方向,提升和开拓自己的眼界对当时的我来说更加重要。
回顾这18年来的确收获良多,充满感恩。现在我也常常鼓励年轻人要勇于跨出自己的舒适圈,用开放的心态接受挑战,机会往往就出现了!
Q4: 2001年你就到了上海,这18年可以说见证了上海的发展,谈谈你眼中的上海?
詹奕鹏:上海是一个高度国际化,开放,发展快速,建筑精致的城市。各项公共资源丰富,居民的素质也普遍比较高。相对的,年轻人生活的压力也比较大。
一个城市的发展一般不能只看三到五年,至少要十年以上。十八年前我在上海张江看到的也就跟合肥现在的情况很相似,交通状况比较差,公共场合秩序比较乱,所以我现在就比较能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过程。接受它的不足,有信心它会越来越好。我还是非常看好合肥未来的发展。
Q5:接下来请接受一道选择题的考验,我们想了解关于事业、家庭、友情、爱情这四个选项,在你的世界里是如何排序的?无关对错,各人权重。
詹奕鹏:家庭当然是第一位的!
至于爱情嘛(哈哈哈哈),我这个年龄已经不需要了,那就放在第四位吧。事业和友情那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泛泛的友情,我是一个很看重事业的人。如果是至关重要的朋友,能帮是一定要帮的。家人当然是最重要的,永远都是你身后的支柱。
Q6:谈谈你对孩子教育方面最为看重的部分。
詹奕鹏: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的有效陪伴是很重要的。一般妈妈陪孩子多些,给予他们心里,情绪的支持。爸爸的陪伴常常可以一边教导一边建立榜样。
我们对儿童青少年教育心理都很感兴趣, 所以一起做这两个18年的项目觉得很喜乐(到高中毕业)。我们的组合就是理工男和文科女的结合。总的来说,如果我是“聪明”的,我的太太就是“智慧”的 ,一般“聪明”的人听“智慧”的人总是不会错的。
人和人的相处肯定会出现冲突,亲子关系也不例外。我们家的教育原则就是“不能破坏关系”。“爱”与“包容” 首先是父母的功课。如果能让孩子们理解有界限的管教是基于“爱”,这样遇到什么矛盾就都不会害怕面对。通常当天发生了冲突,尽量当天就把事情解决。
我很享受我们事情化解后互相“爱的抱抱”的感觉,常常父母的“包容心”就被厉害的孩子们主动“抱”出来了!
Q7:对于人生的赢家,我们更想了解你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你又是怎么度过的?
詹奕鹏:2012年到2016年算是我工作的低潮期。
从1997入行到2012年这段时间,总是属于公司部门中被快速拔擢的主干。也曾踌躇满志想要在研发部门做出显著的贡献。因着2012年公司管理层变化,年轻气盛的我被新主管“雪藏”了4年。曾经也经历过心灰意冷,不如归去。
当时被指派解决一个“烂尾”的国家项目。那时自己不管别人的看法,与项目组一起努力不懈,幸运的找到几个重大的问题解决点,花了5年时间,从没有良率到40nm 64Mb embedded PcRAM >80% 将它顺利结案。这个坚持不懈攻关的过程为我赢得了好几位科研界的好朋友。许多科研界的重要人物也是在那个时期认识的。
在新主管2016年离开时,我也主动跟他有真诚的沟通,化解彼此心结,他离开前也极力推荐我晋升,并发短信彼此珍重道别。这段难得的工作经验让我感到年轻时自己沟通能力的不足,也感受到好的主管未必会事事完美,但是总是会真诚的解决问题。
我希望优秀的工程师们在经历一些挫折时(尤其非工作能力),能有机会停下来检视一下自己,从内心深处再确认自己看重的是什么,认为对的事就坚持下去。这样对工作和生活的看法都会有所成长。挫折后不轻易放弃,是人生难能可贵的经验。
Q8: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
詹奕鹏:“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这是一直引导我的一句话。
如果非要用三个词的话,那就是“常常喜乐”“懂得感恩”和“坚持信念”。
Q9:作为研发部门的负责人,请谈谈,这个部门挑选员工你最看重哪些特质?
詹奕鹏:心态乐观,正面积极;
坚持,不怕困难;
创新、开放、幽默的思维。
Q10:未来3-5年,你觉得晶合会是什么样子?
詹奕鹏:晶合拥有12英寸55nm/80nm(Cu,开发中)及90nm/110mm/150nm(AL,量产中) driver IC 工艺平台。世界级的driver IC 制造工艺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未来3-5年我们需要在守住driver IC的前提下横向发展,开发更多高附加价值的差异化工艺。例如drive IC 平台下扩展到BCD,PMIC,Analog. 低功耗逻辑平台下扩展到MCU, RF等等。
当我们拥有丰富的工艺平台后,我们就能结合大陆各地系统厂,设计公司及合肥本地的产业链,在显示器,智能家电,IoT及汽车市场上有巨大的机会。
目前大陆专业12吋代工厂中,能具备这样工艺路线的除了华宏宏力(8吋为主)就是晶合了,对此我感到非常兴奋及充满信心。END
编辑整理:对外事务室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