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商》杂志独家专访赛晶集团董事长项颉先生


青年才俊项颉和他的华瑞赛晶

— —记嘉善华瑞赛晶电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项颉

作者:马佩莲


坐落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嘉善华瑞赛晶电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晶)成立于2004 年,经过几次增资扩股,公司总投资9900 万美元,注册资本7650万美元。赛晶紧随着国家高压直流输电及铁路电力机车发展的节奏,业务经营持续快速增长,为企业增效,为股民增值,为地方增税,是一家值得称颂的企业。董事长项颉(港籍)更以其年轻企业家独特的风采,携赛晶发展成为传奇,不愧为创业创新青年的楷模。

一、挑战成就了赛晶

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管理系的项颉,1973 年出身于江苏无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94年被分配到交通部工作。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面对公务员工作环境,与踌躇满志想干大事的项颉形成的需求反差是可想而知的;“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机关工作节奏适应不了项颉,他毅然决然放弃机关工作,选择了下海。从此,他在创业路上不断地把握与选择,不断地挑战自我,虽步履很艰难,但步步为赢,成就了他的创业梦想。

1994年,项颉与几个校友注册成立了一家专做海运代理的公司。虽然“下海”使项颉品尝到了涉身社会与市场环境的甜酸苦辣,也收获了一定的业务成果,但代理业务的局限性和小公司的管理模式,还是适应不了心高志远的项颉。两年以后,项颉退出海运代理公司,选择了回归学业研读MBA,充实提高自己,等待挑战。1999年,世界 500 强企业、瑞士 ABB 公司中标三峡至常州的一条50万千伏输变线路技术和设备,业务牵涉到大量的技术引进,急需本土中国人加入,ABB 公司在上海招募中国籍员工,同时为拟在上海建合资公司做好人员储备。刚刚读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工商管理学院MBA的项颉,认为有机会走出国门,去名声显赫、技术全球领先、与中国有百年历史渊源、与中国贸易关系发展前景广阔的海外大公司去工作,对自己是个很好的积累经验的机会,就欣然走出国门,来到了瑞士 ABB 半导体公司,在位于瑞士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下的莱尼伯格一呆就是三年。项颉的工作是负责来瑞士培训的中方人员的组织、管理,在工程技术转让项目部任经理助理,参与设备采购和技术引进过程中的一系列商务谈判。ABB集团是国际电力和自动化的领导厂商,2018《财富》500 强排行第 341 位。从 1907 年瑞士 ABB 公司向中国提供第一台蒸汽锅炉开始,中国是ABB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跨世纪前后的项颉来到了ABB公司,虽身处最前端的半导体领军企业,但并未学习应用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涉足到到更多的领域,得到更多的技术和信息咨询,而是面临着古板、单调又繁杂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种族歧视客观存在的国度里,企业对技术封锁十分严密,项颉清楚在瑞士自己事业伸展的空间是有限的,尽管你工作从来都是井井有条,从未出过任何差池,但再有业绩,都无法涉足公司的核心管理层面和技术关键部门,他们西方公司所需要的只是市场和盈利,只是你们为他们打开市场提供服务。“像很多留学生那样,在国外机械地上班下班,买套房子,娶妻生子,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ABB的工作经历激起了项颉作为国人的荣辱感,激起了他的自强不息,也使他积淀了在电力电子领域的业务和人脉,给他提供了创业发展的领域和商机。2001 年底,项颉离开 ABB 公司,选择了回国再创业。思路清晰的项颉把挑战自己的路径锁定在电力电子产业的发展上,发挥了工作经历的优势,找准了国内潜力大、基础较薄弱的领域,决定从做 ABB 公司代理开始。按当时的政策,公司注册必须落户在户口所在地,北京中关村便成为项颉创业的第一站,设点建立了“北京华瑞赛晶”,成为 ABB 公司在中国输变电相关工程和项目产品的销售代理。那时恰逢我国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赛晶公司连续三年创下了ABB半导体全球第一的业绩。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许多电力电子厂商纷纷与赛晶签约,赛晶由此成为LEM集团电流传感器及逆流保护装置、法国TPC电容和PLECS电力电子仿真软件等产品在中国的总代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ABB 在中国的业务越做越大,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多,在三峡工程里,ABB 把一些大系统的设备转让给了中国,但关键设备没法国产,而且价格特别高。西方公司不仅在各个价值链上获取高额利润,还在技术上设置壁垒,三峡至常州的50万千伏输变电线路的两个换流阀高达 20 个亿,一款阳极饱和电抗器,卖给中国 30 多万元一台,而国产化后,价格将低于数倍。项颉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缺乏重大设备关键技术的问题,当初回国时,项颉就在琢磨着,如何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使关键设备国产化。2002年,项颉一方面扩大了ABB大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在中国的代理和分销业务,借力于国家电力电子产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借助 ABB产品优越的性能,着力推动先进设备为国内电力电子行业提供工程服务,一方面逐步酝酿着下一个更大的挑战:让赛晶成为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商,从今天的ABB代理变成明天的用户,再成为西方公司的竞争对手……在国家开始大力推动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背景下,项颉坚定了自己的创业目标,走上了自主设计研发、自主创新制造电力电子产品的实业发展道路。2004 年初,项颉随北大千方董事长夏曙东来到嘉善,时任县委书记高玲慧对这些创新项目和年轻的创业者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鼓励,项颉果断地在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园之江路上签了 50 亩工业用地,选择嘉善为赛晶的实业基地。2004年6月,嘉善华瑞赛晶电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在县科创中心设立。嘉善赛晶成立之初,在继续做好海外设备代理业务的同时,重点集中精力搞研发,并在开发区泰山路租赁厂房生产一部分变压器;2006 年之江路厂房启动建设,2008年搬入,一个集工、科、贸于一体的电力电子企业在嘉善开发区站住脚跟,创新前行。

二、人格赢得了赛晶

项颉超前的思路和远见卓识,是他创业成功的关键,良好的人品素养更使他善得人缘,善聚机缘。

跨世纪初我国重视环境保护,调整能源发展方式和能源发展规划。在我国能源分布上,水电在西南,火电在西北,发电端与东部沿海受电端相距1000-2000 公里,交流输变电的巨大损耗显然适应不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直流输变电工程应用将越来越广。看到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看到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项颉把主攻方向定格在输变电主要零部件换流阀中的阳极饱和电抗器的国产化开发上。当时国家发改委重视直流输变电的国产化推进,2007年在“高岭站”首先推行,赛晶在电抗器研发上的未雨绸缪,捷足先登赢得了在“高岭”项目上挂网运行的先机,试运行获得成功后的2008 年,赛晶的产品在国家电网的输变电工程上开始使用,2010年,赛晶电抗器在嘉善进行了国家鉴定,此后在南网二渡工程中一下子拿到了320台电抗器订单,踏上了产业化的轨道。电抗器研发成功的同时,项颉还在老家无锡组建了赛晶无锡电力电容器厂,专业研发生产高压电电容器,使其与电抗器配套,提升其在输电设备领域的地位。2009年开始,赛晶加快了股改上市的步伐,资产重组时引进两家央企持股,在嘉善经济开发区晋吉路征地 117 亩设立募投项目,赛晶集团企业总部及赛晶、赛英、华能新厂区启动建设。2010 年 10月 13 日,赛晶集团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输配电等电力电子部件及系统的制造商,以电抗器为主业,以嘉善企业为主体,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2013年,我国推行全面国产化,国家直流输变电工程进入建设高峰期,电子元器件全部采用国内产品,赛晶赶上了国家直流电大跨步的好时机。至目前为止,已生产应用了 1.5 万台电抗器,为国家节省了将近几十个亿(赛晶产品的国产化使市场从 30 万元/台至 40 万元/台,降至 10 万元/台,而赛晶提供的仅 6 万元/台至 7 万元/台,是国外价格的五分之一)。2018 年赛晶累计销售 12.9亿元,实现利润 1.8 亿元,企业跨上了 10 亿台阶。现在赛晶北京总部在空港工业区融慧园,嘉善的集团企业总部拥有赛晶、赛英、科能三个公司,此外,“香港亚太”、无锡电容、九江整流器也均为赛晶集团独立注册公司。国际化的视野,国产化的动力,使项颉带领赛晶把握住了方向,也抓住了机遇。提到赛晶创业的成功,“项总的点选得好,产品找得好,机会把握得好”,赛晶人如是说。

青年才俊项颉给人的印象是温尔文雅,彬彬有礼,做人讲原则,做事有分寸。在北京,他是我们嘉善政府“临时办事处”的“招商顾问”,助手韩西冰是他服务对接政府相关工作的一位干将,常常被误认为政府的招商人员;在嘉善,他是个富有内涵的年轻董事长;在海外,他是个有骨气的中国青年;在团队,他是个“好商量”的老板;在社会,还是个每年向慈善基金捐款、为中福会赞助 100 个贫困学生的、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项颉自信,坚定,面对失败和挫折,从不气馁,从不妥协;面对问题和选择,思路开阔,目标清晰;面对成功和荣誉,冷静清醒,马不停蹄;他善于换位思考,懂得如何让利,更会把握合作共赢,不管是对同事、客户还是合作者。一个白手起家、深耕学业、海外求索、回国创业的年轻人,在他乡异地新企业办了五、六年还没有赚钱,还要坚持不断地投钱搞研发,那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自到嘉善至电抗器研发成功这段时间,项颉这位年轻的创业者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由于当时变压器市场竞争激励,销售价低,年轻的赛晶在技术、管理、营销诸方面都需要积累经验,根本没有利润;引进研发团队,包括研发投入每年需要600-800万资金;基建投入中对初来乍到的小企业银行不敢问津。雪上加霜的是,项目基建中施工单位摩擦不断,各项土建实际投入远远高于招标概算,不做妥协则停止施工,政府又注重“项目推进”,对赛晶期望与关注有加……当时的项目建设难以为继,项颉几乎考虑放弃。在创业面临夭折的关键时刻,县领导的关心,支撑了项颉的坚持,时任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姚高员对施工方以严厉的态度,缓解了土建中的重点困惑;在县领导的协调下,时任工行朱华斌行长雪中送炭支持了600万贷款。项颉带领赛晶在艰苦条件下搞研发,在亏损情况下扩工厂,在激励竞争中拓市场,终于赢得了市场、赢得了上市、赢得了荣誉,赢得了电力电子业发展的先机。

三、团队凝聚着赛晶

有一支追求梦想的创业团队,是赛晶成功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当初一起创业的伙伴没有一个离开赛晶”,曾先后在无锡赛晶、嘉善赛晶一起创业的黄建宇副总经理讲到这里总是底气十足。项颉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凝聚了一批富有活力、合力、动力的创业精英。

项颉十分重视研发、尊重研发人员,为发现、挖掘、吸引、使用科技人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汪得利原是北京变压器厂分厂厂长,国企改制、工厂搬迁、岗位和待遇变化是其离开北京来到嘉善的客观因素,而竭尽全力投身研发、心甘情愿在嘉善“做到老”则源于董事长项颉的人格魅力和团队的合心合力。汪得利是掌握变压器、晶闸管、电力三个领域技术的专业人士,也是研发阳极饱和电抗器的主力。按汪总的说法,“如果没有信任,没有定力,赛晶就很难坚持”。在技术上,西方公司的技术封锁很严,进口的产品一台坏了,必须原样寄回,对方再把新的发过来,要想仿制根本不可能。在项颉的鼓励下,汪总和他的团队咬紧牙关自主研发阳极饱和电抗器,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地大笔投入。过程中,在继续还是放弃的问题上,团队也曾有争议,但最后都统一到坚持。研发初期首先要解决的是原理设计,它是设计的基础,没有各项数据指标,只凭照片的外形尺寸,1:1复制;一些技术看到了,但理解不了,通过做实验再去了解电抗器在换流阀中的工作原理。二是解决材料问题,“超薄取向铜片”是国际上比较稀缺的资源,国内也有人在搞,但技术性能达不到ABB、西门子的标准,就联合国内的一家企业主攻原材料制造难关,终于获取了一种厚度为 0.01 毫米的特种钢片材料,突破了国外原料进口封锁的壁垒。赛晶填补了国内电抗器制造的空白,也成为国内唯一有资质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供货商。随着国家电网工程的发展,这种抑制电流和电压上升速度、保护整个输变线路运行稳定和安全电抗器,已在国内广泛应用,并以其优越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彻底取代了西方公司的同类产品,项颉的团队功不可没。

2006~2010 年间,是赛晶创业最艰苦,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一切从零开始”,项颉给自己选择了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创业之路。汪总的技术团队一开始并没有今天的 20 多人的阵容,当时上海变压器厂来了4位技术人员,项颉给了技术团队很大的信任和支持:赛晶还没有赚钱,公司总是百分之百地满足研发上的需求,不管是用钱用物或用人;项颉把回国几年做代理积累的钱全部投在嘉善,最困难的时候还把自己的房子卖了给员工发工资。产品研发成功后,技术上需要不断创新改进,项颉对技术团队更是关心鼓励有加,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家庭生活,汪总每年 12 次回北京探亲都是公司安排,住宿条件也由之江路到晋吉路到“百合春天”,买房又得到了公司的资助。汪总现在不仅有股份、有年薪、有房、有车,北京有家,嘉善也有自己的家!他感慨地说:自己的知识没有浪费,国企积累的经验百分之百地在民营企业高端产品国产化上得到发挥,不仅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了效益,更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跟上了项颉真乃人生幸事!2011年以来,汪总担任嘉善赛晶、嘉善赛英总经理,是技术和行政的一把手。现年 65 岁的汪总继续带着团队研发攻关1100千伏大电流高电压直流输变电项目电抗器,承担以国产的电抗器替代西门子的阳极饱和电抗器项目的深度研发等,但同时更注重新人的培养。让赛晶的产品不断登高,让赛晶股值不断攀升,是赛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

四、诚信融合着赛晶

“以诚信赢天下”,是赛晶人严格遵守的信条,也是助推赛晶成长的一大法宝。

2012 年遇人民币贬值,轨道交通业务也没上来,赛晶用瑞币购买,瑞士法郎由 1:4.8 涨至 1:6,为了一张合同的履约,项颉义无反顾遵守规则,赛晶在汇率上亏了2000多万元!曾有一次一家公司定制了一款产品,货发出后对方说不符合要求,经查阅是对方提供产品的参数搞错了,赛晶不但没有计较,又重新做了一批产品,承担了1000多万元的损失,后来这家公司成了赛晶最忠诚的客户,对方老总说:“其他供货商仅仅是供货商,赛晶不是,是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坚守诚信使赛晶赢得了客户,赢得了市场。2013年,换流阀70%~80%实现国产化,国家电网指定了电抗器由赛晶提供;2014 年,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所用的电抗器,95%是赛晶的产品;2015 年至 2017 年是赛晶电抗器的快速成长期。在我国积极扩大内需的情况下,预测 2019 至 2021 仍会有较快的成长,今年将会继续超10亿元。

开放发展、融合发展是项颉的战略眼光。2010 年随着上市赛晶成立了香港“赛晶亚太”,还收购了九江整流器厂。“赛晶00580”有两家国企加入股份,其中国晶资本为 12.43%,恒天集团为18.05%,在产业化初期民营企业借力国企背景既能增加资本实力又有利市场开发,项颉考虑的是赛晶长远的发展,从而对国家更大的贡献,而不是个人资产价值的多少。项颉努力把央企国企引入嘉善,恒天作为赛晶的股东,也积极支持嘉善的建设。说到与嘉善的感情,项颉不无感慨是这块土地培植了赛晶,是嘉善人民孕育了赛晶。创业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郁伟华、王秋儿、房广明、陆建强、姚巍、姚斌等开发区团队总是着力给他排忧解难,后期陆春浩、郁晓凡书记的开发区团队也始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高玲慧、张明超、姚高员、许晴等历任县委书记都对项颉和他的赛晶给予高度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因为嘉善才有赛晶的今天。项颉坚信自己的“创业再出发”离不开“地嘉人善”之地,借长三角一体化之势,借嘉善发展之力,“赛晶”之光定会更加璀璨地绽放。

五、未来呼唤着赛晶

赛晶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 “科技创新,科技示范”是赛晶的业务主题。赛晶在创业路上不停步,现在项颉的定位是“要做就做国际上做不到的,至少是中国做不了的”。目前赛晶拥有50多人的技术团队,瑞士和德国有30多个技术人员,欧洲有三个公司。把国际上优秀的技术团队与国内优秀人才组合起来,每年投入过亿的资金搞研发,是项颉工作的着力点。项颉作为一个年轻的民营企业家,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企业责任感,致力于自主创新开发,为国内填补各项空白,为国产化推波助澜,定位与目标令人赞叹与折服。

赛晶曾与中国北车合作承担开发 250 公里动车组电力机车主牵引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国产化任务,先后参与了国家重大励磁装置、国家第一台电力机车、上海磁悬浮站高压变频器等项目的自主研发;今年 3 月赛晶收购的德国企业,研发生产微型智能充电测量系统。此外赛晶在军工领域也有不菲成果。赛晶在前几年又重点研究开发了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9600微法电容器。柔性直流输电是新一代输电技术,其设备系统中大功率半导体及电力电子电容器还没有实现国产化,国际上只有两家公司可以做。项颉2012年引进了国内知名电容器专家左强林,经过几年的耕耘,左强林的电容团队已经成功研发了 9600 微法电容器,它是赛晶又一个支柱产业,现在赛晶已进入挂网运行阶段,今年底至明年初若能得到资质,成长潜力不亚于电抗器,也是捷足先登于国内同行业企业,人家还在研发,赛晶已经出产品了。国家能源局很重视新一代输变电重要零部件的国产化,赛晶的研发成果受到了高度关注,2019年7月将进入国家鉴定。这是继电抗器后又一个值得自豪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成果,赛晶将迎来第二个销售规模可达 10 亿的创新产品产业化。层叠母排在高铁、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电讯中的应用广泛,也是国内做不了的关键设备。项颉为赛英引进了来自“中车”的专家,赛英的技术领头人是颜炎虎,赛英团队正在为层叠母排在现代各个领域应用而着力攻关。赛英公司在嘉善多年来默默无闻地专注着研发,2018 年已经开始分享研发的成功,业绩每年翻番。预计后几年赛英母排能做到4~5亿产业化的规模,也将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生产母排的企业。

项颉拟将电力电子电容器件研究开发作为赛晶未来发展的重点目标,“自己再化个十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下一步主攻大功率半导体,给“中国无芯”以反击。我国在电力电子电容基础元器件的研究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其研究过程很慢、很累、很困难,投入大、见效迟。项颉的底气来自他与 ABB 的渊源,来自赛晶 10 多年创业创新积累的经验,来自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实力,更来自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潜力!项颉说,大功率半导体项目将组建一流的国家级研发团队,选址、建设在今明两年进行,计划总投资 6 亿美金,用地则只需数十亩;项目实施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经济资源均在紧锣密鼓地整合与准备之中。我们期待着项颉的创业团队继续青睐于嘉善这块创业“福地”,实现其“五年内成为全世界主要大功率半导体供应商之一”的宏大目标,圆其赛晶集团成为“百亿领军企业”的创业梦想。


长按二维码关注赛晶


    已同步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