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手望Sowarm ,作者猕猴桃
从手作开始,探寻生活美学
引言
现如今,电子音乐可谓无处不在。人们的日常调侃道,一些艺人不“带电”都不会唱歌了。
有一件电子乐器,演奏的时候不用产生肢体接触,一挥一舞,音量、音调就随之摆动。一百年以前诞生的它,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个取得成功的电子乐器。
它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它又重新出现在电子乐的作品中,尤其是在神秘、诡异色彩较浓的影视配乐中——侦探剧、悬疑剧,需要恐怖气氛的地方。
● 特雷门琴的演奏者
特雷门琴,这就是它的名字,也影响着其发明者的名字流传至百年之后,至今响亮。
偶然造就的乐器
特雷门琴活像是一个右上角长了根超长天线的小霸王游戏机,“游戏机”的左手边还有一个环形圈,使得整个乐器看起来特别有科技范儿。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需要身体接触就能演奏的乐器。哪怕是熟知诸多乐器的音乐人,第一次演奏特雷门琴都有新奇的体验。
演奏时,琴被台子架在半空。演奏者站在乐器前,右手在天线附近控制音高,左手在环形圈旁控制音量。双手就像是凭空拉二胡一样,随着变化的音准舞动。
该如何描述这件乐器的声音特质呢?
在特雷门琴表演的视频下,有这么一条高亮评论感叹道:“这是我见过情感最丰富的蚊子了。”这句话完美比喻出了特雷门琴那嗡嗡的悠悠琴声。
电子乐器的起源和科学家们息息相关。发明特雷门琴的也是一位苏联物理学家,他名叫特尔门。就像很多科学上的进步源自于意外一样,特尔门也是在一次意外中,发现了可以应用在乐器之上的科学现象。
1918年,特尔门在苏军中担任无线电工程师,他打算发明一个用来测试气体密度的仪器。结果,在工作的过程中他发现,仪器发出的声音不仅在随着气体密度变化而不同,也随着手的位置变化而起伏。
他不过是在空气中挥了挥手,声音的音高就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一种崭新的音色——一种不停颤抖的诡异声音。人们好奇地聚集过来,特雷门意识到自己面前的仪器可以摇身一变,变成一种新乐器。
简而言之,特雷门琴演奏的原理是靠演奏者的手和天线来构成电容器,手的位置变化,电容大小就变化,从而改变感应到这一变化的振荡器产生的频率和大小——进而改变声音的音高、大小。
● 特雷门琴的工作原理
其实,其他无线电工程师们肯定也都撞见过这个现象,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特尔门这种情调——俄罗斯人太爱搞艺术了,他本人又擅长拉大提琴,在物理现象中凭空找音准,成了他职业和爱好之间的完美平衡。
公开亮相后名声大噪
当时的俄罗斯正处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之后,充满爱国热情的特尔门希望通过这个崭新的声音,一种象征着“现代的、进步的音乐之声”,以歌颂这一崭新的时代。
1920年,特雷门琴在圣彼得堡的物理技术研究所公开亮相了。
特尔门在一众教授、学生面前展示了他的新发明。他用特雷门琴演奏了自己最喜爱的大提琴曲——当然,最麻烦的是找音准,他自己都找得困难。
在一架设计良好的特雷门琴上,演奏者可以表演五个八度左右的音域范围。要在一根天线凭空把握这五个八度,整个演奏的过程充满想象力,不了解的人绝对以为你在变戏法。可想而知,这门乐器的演奏难度有多高。
● 近些年,出现在我国电视荧幕上的特雷门琴
演奏方式如此玄幻的乐器引起了苏联政府的注意力。
试想,有谁见过碰都不用碰一下,就能发出声音的乐器呢?特尔门就此获得了在列宁面前表演的机会。他对列宁满怀一颗敬仰之心,这个机会既让他激动不已,又让他紧张得不行。他演奏了平时练习的大提琴曲——圣桑的《天鹅》。幸运的是,年轻的爱国者表现得很不错。
随后,他指导着列宁,演奏起了特雷门琴——右手改变音高,左手改变音量,列宁也尝试了一把它的魅力。
● 列宁曾经倾听过这一电子乐器的演奏
作为资深的音乐爱好者,列宁深深被吸引住了。领导人的视野与常人不同,列宁想借特雷门琴推动电气化。在他的设想中,当一个穷苦的村民看见这么神奇的乐器时,一定特别想给家里通上电。这样,苏联遍地都可加快电气化的过程了。
于是,特尔门就此开始了全苏联的巡演。他的演出经常吸引来一大批观众,大家都觉得他在变戏法,个个看得入迷,巡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1927年,巡演中的特尔门
充满疑云的传奇乐器
后记
我们对电子乐的存在习以为常,却很少会回望乐器诞生的初期。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美丽的意外”总会发生。而当新奇事物激起喧嚣之后,时间总会平复一切,替我们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音乐,保存下去。
来源:手望Sowarm
编辑:Kun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我的胃就是这么坏掉的
3.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大兴机场,到底厉害在哪里?
4. 猫的反应速度到底有多快?
8. 随机性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