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路科技黄志军:国产FPGA应把质量放在首位

邱丽婷 摩尔芯闻 今天


半导体行业观察10月30日讯,第三届中国(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此次会议以中国“芯”突围之路为主题,上海安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军阐述国产FPGA产业的新起点,介绍了FPGA最新趋势,国产FPGA的现状以及未来成功的路径。



黄志军首先谈到,FPGA在1980年代诞生,其中Altera,Xilinx,以及Actel等公司开始做相关产品。1990-2000年兴起,包括三星以及英特尔等公司都曾想要去做FPGA,但很多公司都没有做下去。到2010年代,集成电路系统性能需求和安全需求推动行业整合,Altera以及Actel均被收购,目前Xilinx一家独大。


中国从1990年代开始由复旦大学、中科院电子所等开始做FPGA的研究,工业界有上海安路、紫光同创等企业从2000年开始研究使用。


黄志军表示,FPGA目前技术趋势主要是并行异构计算单芯片NoC,市场趋势方面,2018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达到63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到125亿美元;2018年Xilinx市场份额占49%,Intel(Altera)占32%,Lattice占6%,Microchip(Actel)占6%,国产厂商所占比例很小;FPGA是基础通用芯片,目前应用于通信、工业、军工航天以及数据中心等领域。



因此黄志军称,国产FPGA与国际厂商还有很大的水平差距。首先是制造工艺方面,国产厂商目前达到28nm,但国际厂商已达7nm;其次是硬件架构方面,国外厂商已经达到ACAP异构NOC,而国产厂商仍然是传统FPGA整列架构以及单核CP;在软件能力方面,国内目前只有两家具有商用软件全流程技术、其他都需要外购逻辑综合工具;在产品丰富度方面,国产厂商只有3个系列10余款芯片,而国外厂商已经发展到10代,拥有30个系列、数百款芯片;在应用领域方面,国产厂商仅发展到通信设备、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的部分领域,而国外厂商已经实现大部分领域通用。


黄志军总结道,中国FPGA的新起点在于,首先通信用FPGA需要最高的民品质量保证,同时低价永远不是可持续的,最后创新高性能产品才是国产厂商的目标。想要拉近与国际厂商的距离,国产厂商需要突破国产FPGA技术瓶颈,突破国产FPGA芯片的技术瓶颈突破国产FPGA的质量瓶颈。以“质量第一”为目标,当中国FPGA产业进入“质量取胜”的时代时,胜利也就来了。

 

福利


摩尔精英粉丝福利:半导体行业资料,免费下载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摩尔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