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苹果“吹风机”值得一吹

舒灿 ZEALER 今天
Apple AirPods Pro
(非客观,非常主观,不扒参数,也不讲技术)
评测


本文分为 5 部分
1、开箱
2、外观一览
3、功能概述
4、体验
5、适合谁用?


全文共 3000 字,图 40 张,阅读需 11 分钟
仔细品,认真看,
不提倡,当快男。






这是属于等等党的胜利!


之前,我一直用BeatsX,为的就是能入耳的被动降噪,足够长的续航,以及最重要的,在苹果生态中的切换自如。



虽然市面上真无线耳机百花齐放,但我忍住没有买真无线耳机,无论是大热的AirPods、降噪豆、Track Air+,都是因为要么不能入耳,要么不主动降噪,要么生态不搭,而被排除考虑。


当时一度为 Track Air + 心动过,最终还是因为担心生态不搭,切换不方便而放弃了。



对于一个经常要在 iPad、iPhone、iWatch 之间切换的人来说,多设备间的无缝切换可以说是一大刚需。



虽然前两代 AirPods 一经问世,全世界大呼真香,确实,体积小巧,能够无感佩戴,迎合了一大批人的喜好。


但不能主动降噪,甚至连被动降噪(入耳塞)都没有,就把通勤路上必须听歌的我,拒绝在了真香大门外。



所以,10 月 30 日凌晨发布的 AirPods Pro,第二天一早起来看到消息,当天下午我就去苹果旗舰店入手了。



拿到耳机的时候,还没开始戴,我的脑子里就已经响起了刘德华的歌声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等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AirPodsPro,到底香不香?我们来一起看。


话不多说,开箱!


1、开箱





纯白外壳,拿到盒子的第一眼,你就能看到他的身份简介


一面印着他的族徽,一面写着他的名字,一面画着他的面孔。


只一眼,你就知道这不是个普通的家伙。


他就是苹果家族新成员,名叫 AirPods Pro,以及与别的耳机完全不同的外观。



打开盒子,迫不及待倾述自己的祖籍,来自加州的苹果,就像果园里卖水果的老师傅,看到你在挑水果,他满脸憨笑地对你说,瞅瞅,这是俺们家自己种的果子,可香可甜了。







打开包装,一次看到的是说明书、保修卡、耳机与充电盒


在这下面是一根 USB C to Lightning 的数据线
以及大号与小号的耳机套(中号默认已经套在耳机上了)





好了,开箱完毕


2、外观





总体,比之前两代耳机都要胖短一点,一看就是个当国家举重运动员的材料



嗯,多才多艺,平时度假还会去隔壁花园帮邻居打打僵尸。



有事没事还会去村头帮经营烫头生意的王师傅打个下手,洗剪吹一下。



很多年以前,应该还去小让家,跟铁甲小宝一起收集过和平星。



好了,外观和前世今生都快速讲完,接下来是。。。


3、功能概述


AirPods 系列耳机的卖点,其实一直有以下几点


极小极轻的机身,4g - 5.4g 的重量,什么概念?


去超市买一包,美好时光海苔,扔掉外壳和干燥剂,把海苔全部取出来,手上感受


可以说是轻如鸿毛


超长的续航


耳机续航 4-5 小时,没电的时候放回充电盒,5 分钟就可以再拿出来听 1 小时以上。
再搭配上充电盒一共 24 小时的续航。


充一次电,轻度用户(通勤路上听 1-2 小时),一周充一次


重度用户像我(每天佩戴 8 小时以上),也要 2-3 天才充一次电


这么小巧的设计,你还奢求什么呢?


你看看隔壁索法家的那个降噪豆的体积就知道了


那应该叫降噪馒头,这才是降噪豆。。。降噪豌豆。



便捷的连接与多设备切换


初次连接



打开充电盒



自动弹出连接提示


这时候,你只需要点一下批准,就可以了


苹果把所有的繁琐全部做完,只留了最后一个点击让你去做
就像你心爱的霸道总裁或者百亿富婆,ta 把豪车别墅都安排好,你只需要点一下头就行了,当然,你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 1999(富婆快乐球)


还有就是多设备间的切换


一旦你成功连接之后,后续就简单了,所有的设备都已经默认配对好了,你只需要点一下切换就行了。


Apple Watch




iPhone



iPad Pro



还有 iMac、MacBook 等等设备的随时切换,这种体验是别的耳机无法拥有的


这就是苹果庞大生态体系的强大实力


就像托尼屎大颗说的那样



他们说最好的设备是不需要你操作
我很恭敬的表达不同的意见
我认为,最好的设备是,只需要操作一次


哎,没办法,只能爱你三千遍了。


还有就是其他的 IPX4 抗水抗汗,自带无线充电的盒子,这些都是常规升级,就不赘述了。



接下来是这次 Pro 的重头戏


主动降噪,Pro 如其名


接下来这一小部分斜体字,是降噪知识小课堂


降噪耳机发烧友就可以跳过了,不懂的盆友可以看一下,很通俗的解释降噪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我们说话(嘻嘻嘻)、拍打(啪啪啪)、汽车轰鸣声(咚咚咚)产生的这些,啪啪啪的声音,其实都是声波,而声波实际上是空气当中的气体分子振动的产物。


耳机主动降噪的原理大家也许听了很多了,简单而言,是一个「耳朵、大脑与鼓手」之间的故事。



耳机的背部有一只小耳朵,他听到声音之后,会把声音告诉耳机的大脑,


也就是那颗强劲的H1芯片(其性能相当强悍,相当于9年前的 iPhone4 中的CPU



大脑了解外部噪音的情况后,就会指挥耳机内的鼓手,叮叮当当一顿造,敲出和外部噪音刚好相反的声波。



这时候,这两种声波就像拔河比赛一样,把原本偏向一边的振动逐渐拉回了中心。


这时候噪音部分的声波就被抵消了,剩下来的,都是你耳机里的音乐啦。


这,就是降噪。


只不过这次AirPods Pro的内部也加了一个内向式麦克风



能够实现前后反馈,加强降噪效果。



好了,原理虽然重要,但体验才是根本。


4、体验


如果你没有使用过降噪耳机,那么你就有福了,因为你的第一次还在(我没有在开车)。


当你第一次带上降噪耳机,开启降噪功能的那一瞬间,就像灵魂被抽离,也像你的身边建立起了一个声波结界,一个屏障,与世隔绝。



即使你身处闹市,也觉得十分安静,就像身处在一个静得能听到绣花针落地的房间里,连每一次呼吸,都是在打扰这个世界。


这时候如果你想说话,你会不自觉的压低嗓子,窃窃私语,你知道这像什么吗?


像极了在考场作弊时的你。


这就是主动降噪的魅力。


有一天早上出门,我从出家门开始,就带着降噪耳机,坐上轻轨坐上公车,十分悠闲的玩着手机。


结果中途耳朵有点痒,我把耳机取了下来



那感觉,就像有 3 个包租婆+ 8 个十八线贝斯手+ 10 个正在啃旺旺大米饼的熊孩子,一起包围着你一样。


这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我身处的世界一直都是这么的嘈杂,以前不觉得,是因为习惯了嘈杂。现在习惯了安静,是因为有人帮你承担了这份压力。


这时候重新戴上耳机,一瞬间灵魂抽离,好似在我周围建立起一个屏障,任凭时代呼啸,世事都与我无关。


另一个与降噪同样重要的功能——透明模式



如果说降噪是在你身边建立起了一个声波结界的话,那么透明模式就是把这个声波结界瞬间解封,让整个世界重新拥抱你。


说简单一点,这是一个能让你和外界声音重新发生关系的功能。


原理很简单,刚才的降噪知识小课堂要是明白了,那这里也就明白了。


回到刚才讲的「耳朵、大脑与鼓手」的故事,这次耳朵听到声音,传给大脑,大脑了解外部声音的情况后,会指挥鼓手,噼里啪啦一顿造,输出一个与外界声音相同的声波,起到增强外界声音的效果。


但这个透明模式的感受非常特别,一旦打开透明模式,你会明显的感到耳朵两边通畅了,一瞬间似有微风拂过,甚至产生了耳朵内有一点凉爽的幻觉。



大概是苹果把二娃抓来科学考察了一下?


具体苹果干了什么,我就不清楚了,我猜这也不是他想让我们知道的事,就不去深究了。



关于降噪的主观体验,基本上就是这样了,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对比表。


在使用 AirPods Pro 之前,我用过 beastX 这款被动降噪蓝牙耳机,体验过索尼的 WF-1000XM3 降噪豆,也体验了 AirPods2,以及 Track Air+。


为了直观明了,我做了一个表格来打分


以下内容除了价格。。。其余纯属主观,如有雷同,那英雄也是所见雷同,握个爪。




如果你觉得不对,那你也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觉得哪个才是你心中第一?


5、适合谁用?


你都看到这儿了,你还在问我适合谁用?




这代 Apple 的产品值不值得买?


你听我一句劝,可千万碰不得。




我是舒灿,职业鉴片儿,兼值搞机,业余码字儿。


感谢看到这里你还在,你一定是个靓仔。

本文来自 Zaaap! 创作者 舒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