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计算机视觉”融合应用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或“AIIA”)“交通+计算机视觉”融合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华为智能安防高级营销经理黄小靖、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研发中心副主任缐凯、旷视科技高级算法研究员刘志康、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卫翀、云从科技、鼎桥通信、依图科技地平线、卓视智通、马达智数、北京通和实益等多位企业、高校代表参会。本次会议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曹峰主持。



会议开始华为智能安防高级营销经理黄小靖带来“5G+AI+视频:加速交通行业智能化升级”的主题分享。他讲到以视频为核心的万物感知、以AI为核心的万物智能、以5G为核心的万物互联,将加速智能世界的到来。智能视频有潜力成为行业数字化的“智能手机”,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全云架构、算法商城等技术克服演进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割裂、平台封闭等挑战。未来城市交通的愿景将是端边云协同,全域全量实时交通数字化。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研发中心副主任缐凯带来”交通+计算机视觉应用分享:北京交通行为研究”的主题演讲。其研究团队在北京市交通视频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北京和国外同类路口交通运行和交通行为的数据,分析得出北京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机动车违规、行人和非机动车干扰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相关研究,如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轨迹识别技术、典型交通行为挖掘等。目前正在筹备交通行为库(TrafficNET)共建与国际建模大赛,致力于探索AI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深度应用。



旷视科技高级算法研究员刘志康带来主题分享“智慧交管:从感知到认知”。他介绍了智慧交管系统的技术演进,正在经历从单体感知到交互认知的转变。单体感知一方面包括结构化信息识别,如车辆检测、品牌识别、驾驶员行为检测等,一方面包括道路环境识别,如交通标志识别、车道分割等。交互认知可综合多维度交通信息,实现交通违章识别、车道流量统计等综合性功能,进一步提升交管系统的能力和效率,并结合视频案例讲解分享。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办公室主任石霖,和大家分享了联盟“计算机视觉领域评估测试工作介绍”。自2018年10月以来,联盟已组织召开6次计算机视觉研讨会,先后共50多家企业参与会议。在研视觉评估规范8件,涉及人脸识别闸机、人证核验系统、智能摄像头等不同视觉应用。现阶段重点评测工作主要是“企业级智能人脸摄像机”和“家用智能摄像头人形检测能力”。接着他分享了企业级智能人脸摄像机试评估华为站的测评结果,并介绍了计算机视觉在交通领域的评测工作计划。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工程师董昊为大家解读了“人工智能在交通业务领域应用指南”提纲。他首先介绍了提纲的拟定背景,基于之前研讨会专家提出的建议,目前提纲聚焦交通要素“人-车-路”。接着着重介绍了指南第三部分“人工智能在交通业务领域应用”,计划从需求分析、现状概述、典型应用、问题挑战及潜在方向几个维度展开,典型案例部分涉及的交通业务,一方面要考虑当前产业应用情况,同时也要结合各参与单位提供的素材。



参会专家围绕指南提纲进行了现场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话题:1)建议指南撰写可考虑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如一小时城市交通圈等内容。2)建议结合指南受众所在领域,撰写相关内容,如交通领域受众更熟悉按交通领域划分等。3)建议增加以下内容,如公共交通(公交车、大型客运车辆等)、行人和非机动车、智慧停车等。4)建议增加整体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介绍,如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系统,对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做规划有参考借鉴意义。5)关于前瞻性应用方面,可结合5G等新技术展望;考虑到大量私家车、营运车辆装载行车记录仪,可通过众包的方式感知道路状态(如拥堵状况、交通事故等);探讨建立信用积分体系,来约束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等的交通行为。



最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以下简称“交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孙明俊做会议总结。她表示后续交通委员会将围绕指南编制工作,组织“交通+AI芯片”、“交通+智能语音语义”等系列研讨会,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也欢迎大家给出建议、提供研究方向。交通委员会也希望借此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各方技术互通、资源共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ICT行业十大优质公众号,值得你私藏!

征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公安领域应用案例


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