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了解火车头“医生”的故事)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20年春运期间,预计有4.4亿人次选择铁路的方式。你可能未曾留意过,铁路行业已率先将5G和AI技术应用到了铁路的核心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火车头医生”传统的工作方式,我们每一趟的火车之旅也更加安全。
作为中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西安是中国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铁路要道。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西安机务段,每天大约200台火车头在此检修。
为确保列车运行万无一失,西安机务段要求机车司机精准落实作业标准,操纵好每趟列车,更好实现“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目标。
火车头的4S店:
让火车安全地奔驰,让乘客舒适地抵达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火车头(铁路机车)和司机的规范驾驶,直接关系到上千旅客的安全,机务段被称为火车头的4S店。
清晨,随着火车头缓缓停靠在机车整备棚,身着不同制服的“火车头医生”分布在机车的各个位置,精神饱满、精准作业、精心检查。
“影像分析师”负责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火车司机的运行情况,机车钳工、制动工、焊接工、电器钳工等“专科医生”都要在几十分钟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在中间狭窄的机械间中来回穿梭。
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已经应用于铁路行车安全保障领域,但视频转储过慢,以及转储后人工视频分析效率低、成本高等情况,制约了机车运用效率的提升。
华为携手业界伙伴,推出基于5G+AI的智慧机务解决方案,降低“火车头医生”的劳动强度,提升智能化水平,更好的保障运输安全。
西安机务段共有20多名“影像分析师”,李映霖从2013年从事数据分析,每天对着电脑,聚精会神作视频检测,对司机作业的规范性进行抽检,并对LKJ(俗称“列车黑匣子”)行车记录数据关联分析。
火车头运行一趟产生至少20GB的6A系统视频监控数据。李映霖介绍,以前,火车司机通过U盘拷贝,将机车视频数据带回机车乘务派班室,再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这一流程至少需要1小时,可能存在数据丢失、损坏、易感染病毒的安全隐患。
早在2019年9月,全球第一辆应用“5G+AI智慧机务系统”的402号“和谐HXD3D”型大功率电力机车,驶入西安机务段机车整备场。不到90秒的时间,15.6GB的机车视频数据自动转储完成。
通过现场测试,视频较之前的转储效率提升了13倍,而且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华为5G AirFlash智能车地高速转储和智能分析解决方案,采用全新毫米波频段、多天线、波束赋型等5G技术,在机车和闸楼间建立超过1.5Gbps传输速率的高速无线通信,通过车上的5G网关设备实现列车6A存储系统跟站段5G基站自动对准和联接、视频数据自动上传。
但是,海量数据获取的效率提升后,如何分析和判断,这是另一门学问。
一趟车的视频时长三到十几个小时,靠人工全程盯住,效率不高且只能抽查分析,难以全面发现问题,不能达到对列车所有视频覆盖。
如今,海量数据经过5G信号回传后,进入智能分析中心,依托华为ModelArts平台领先的算力,结合广大生态合作伙伴的分析模型,自动识别风险,结合大数据和AI技术,智能分析、自动识别问题和故障。
通过AI技术,给李映霖的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笑着说:“应用华为方案后,这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很大提高,更提高了分析的广度和质量,有效规范机车司机和乘务员的作业执行标准,对列车的运行安全有更好的保障。”
在华为全栈全场景的AI能力的帮助下,火车头不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维修,还可以预测哪里需要维修,从“计划修”向“预测修”转变。
车轮就像火车头的“脚”,是列车安全运行的基础,专业说法是走行部。在西安局集团新丰镇机务段,“90后”姑娘方静从事机车走行部数据分析工作已经五年了,专门负责对走行部进行状态评估和趋势分析,为检修人员提供检查依据。
方静介绍说,使用基于华为大数据平台的智慧应用后,可以对机车走行部数据中的预警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告诉机车检修人员,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是否与分析结果吻合,将存在故障的机车维修,以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
华为提供业界领先的算力,以及便捷的训练和推理模型,结合华为大数据平台和ROMA平台,构建以“人”、“车”为主线的机务全流程信息共享平台,这既提高机车走行部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又对机车走行部健康状态进行智能跟踪,预测各部件使用寿命。
这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机务安全生产、修程修制改革和机务员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土耳其诗人塔朗吉曾写道,”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美丽的火车,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归家的朋友们,祝你们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