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医护5G应用场景
公众安全5G应用场景
人民生活5G应用场景
远程办公和教育5G应用场景
5G如何转危为机?
一是隔离期可能会影响网络建设,但是隔离期后会加快5G网络建设。通过抗击疫情的历练,5G的场景反而被“刻画”出来,5G的初期覆盖本来就应该是“热点地区”覆盖,所谓“热点地区”就是5G流量使用用户多、场景多、消耗多的地方,精准的覆盖区域既能节省建网成本,又能快速覆盖。以武汉的“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为例,三大运营商都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实现了5G覆盖,超过一亿用户通过医院工地附近的5G网络直播24小时实时观看医院建设进度,这是全球的创举。在国家的推动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网络共建共享,铁塔统一的建设,既节省成本又提高了建网效率。有需求就有5G网络覆盖,大可不必担心5G网络建设。
二是疫情在隔离期会造成消费者在线下消费减少,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消费者在被影响期间,产生了迫切的5G消费需求,一旦疫情解除,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会快速释放。通过非典和汶川地震的经验来看,灾后消费者的消费观会更加解放,有利于市场发展。有需求就有5G终端和服务供应,大可不必担心疫情会影响今年的5G消费市场。
加快5G场景所需的终端研发制造和商业化销售;
加快5G典型应用的开发和上市;
加大对运营商5G建网的支持力度,减免电费、基站租金、税收优惠等,从而加快5G网络覆盖和服务完善;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保障”工作。
一是推进终端5G化。终端接入5G主要是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现有的智能终端使用WiFi或网口通过5G数据类设备(CPE、MIFI、上网卡等)接入5G网络,这种方式实施简便,但是设备集成度低,在5G初期阶段是主流模式;第二种方式在终端中内置5G芯片,这种方式技术研发门槛高,集成度高,5G智能手机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第三种方式是在终端中内置5G通信模块接入5G网络,这种方式相对技术难度低,集成度较高,将是终端5G化最为普遍的方式。目前面向普通消费者的5G手机已经全面商用,价格从高向低快速普及。受制于5G芯片和模组研发制造进度、产品性价比、产业链整合等原因,行业终端和泛智能终端5G化严重滞后。建议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加快5G芯片和5G模组的研发制造进度,加强“终端+模组”、“终端+芯片”集成研发,通过规模化应用提高性价比,从而推进终端5G化。
二是推进5G商业化。5G改变社会,这种改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处于5G商用的初期,需求场景的明确、网络的覆盖、终端和应用的供给等各个环节,需要端到端拉通,需要端到端商业化,才能满足客户和消费者需求,要以能规模化销售为商业化目标。5G时代之前,移动互联网化发展基本是应用跑在标准互联网上即可,但是5G时代有所不同,要实现不同场景的最佳应用体验,需要“端、网、云、业、边”协同(终端、网络、云计算、业务应用、边缘计算),运营商将发挥重要的纽带和平台作用,在运营商的协同和耦合下,多产业链跨界合作,形成5G产业链新生态,从而推进5G商业化。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