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周期常被拿来预测未来该产业可能趋势,同样半导体产业也有自身的周期性。若将半导体周期划分产品、资本支出 / 产能、库存等三大周期来看,产品周期是所有周期的基础,也是最长的周期。举例来说,PC 和手机是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周期性产品,均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而手机周期又可进一步细分 3G/4G/5G。产品周期是影响半导体产业最核心的根本,也是显示下游产品驱动整体产业兴衰的能力。至于,资本支出 / 产能周期变化主要是反应产能投入与产品需求间的延迟性,导致产能供给与当下需求无法配合,使得供需关系失衡进而带动产品价格波动,造成厂商营收和获利能力出现周期性波动。库存周期则是企业的供给对于下游需求的落后反应。以半导体上、中、下游分工来看,晶圆代工厂商接到上游 IC 设计厂的订单才会进行生产,严格控制自身库存,将库存留在上游 IC 设计公司或是原料通路。一般而言,晶圆代工厂从接到订单到产品出货,约需一季的生产时间,因此,IC 设计厂通常要提前一个季度下单。而 IC 设计厂下单时的「预期订单」(供给) 与一个季度之后的「实际订单」(需求) 之间的失衡就会造成 IC 设计产业库存周期变化。半导体库存周期 上述提到库存周期是企业的供给对于下游需求的落后反应。以 IC 设计厂的变化为例,若前期 IC 设计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时,企业即会进入到「被动去库存」阶段,这时会离健康库存渐行渐远。在这时期企业总产能不变,变化的是产能利用率。一旦企业确定需求将持续回温,这时会展开「主动补库存」,而产能利用率上扬,产能上升,一直回到原本健康库存水平。同时,只要需求持续上扬,企业纷纷增加供给,而供给开始超出需求,产能利用率逐渐下滑,但库存仍在上升,且超出健康库存水平越来越远,进入到「被动补库存」阶段。而供给开始超出需求一段时间后,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下滑,IC 设计厂则又会进入到去库存,只是这时期属于「主动去库存」。而在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中,最理想的投资机会便是寻找「IC 设计产业库存周转天数「低于健康水平」的「被动去库存」与「主动补库存」阶段,也就是上图中 U 型,换句话说也是产业景气在探底与刚复苏的时期。这时期企业股价也相对低,较能突显价值面。以实际数据对照来看,虽然没有理论上的库存周期变化那么完美,但是倒 U 型的周期波动仍是可明显看出。初步来看,每个倒 U 型周期约 2 年左右,这也反映大约每两年手机产业出现换机潮。一般而言,晶圆代工营收 YOY 领先 IC 设计库存 1 个季度的变动,IC 设计产业和晶圆代工营收 YOY,均存在倒 U 型周期波动,且在 IC 设计产业库存周转天数上升或下降的前 1 个季度 (建库存阶段),晶圆代工营收 YOY 会呈现同向变动。不过,2018 年以来库存周期变化出现异常,上半年建库存行情未能如期到来。主要是受到智能手机创新遇到瓶颈、换机力道不足影响。至于,2018 年下半年以来的异常,则是受到美中贸易战的影响。而 2019 Q3 IC 设计产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已经降至接近健康水平的位置,是否会这时「建库存」,还是要观察下游产品是否提供足够建库存的动力,否则就会重 蹈覆辙像 2018 年一样,库存略有回温后就出现横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