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软资本高级副总裁、中技华软湖南公司总经理 段旭东
以下为作者在华软集团内部培训学习会上的分享摘要:
朋友们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一个投资从业者的自我修养”。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希望从投资从业者角度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世上没有后悔药
众所周知,世界大潮,滚滚向前,韶华易逝,不舍昼夜。
每当我们往回看,总有很多遗憾,比如你用了20年的QQ,前男友、前女友头像换了好几个,但你却没有买一毛钱的腾讯股票。你觉得小富即安挺好,丈母娘怎么逼你,你都不多买一套房子,于是你错过地产黄金10年。你可能看到一只股票涨了10倍,但懊恼自己只买了100股,而且在涨了20%、30%时就卖了,这种痛苦犹如刀割。你不自律,也不管住嘴,更迈不开腿,体重直线飙升,却总觉得彭于晏帅得犹如幻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能碰到的一些困境。老话说“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当很多重要事情发生时,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常常错过。比如当李彦宏32岁创办百度时,你不懂技术;当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时,你不懂趋势;当许家印38岁创办恒大时,你不知道M2和城镇化;当王兴创办美团时,你可能觉得这个行业比较Low;当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时,你也许只知道抖音好玩,男女老少一刷刷一个晚上,却不知道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已诞生。于是你和很多机会失之交臂,也与财富擦肩而过,常常后悔不迭,懊恼不已。
但大家也不必懊恼,因为上天很公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时间,时代会给你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首先你得有抓住机会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认知。当然,你还算幸运,在合适的时间和华软不期而遇,也许有一天华软成为行业的参天大树和翘楚,你也随之成就非凡。当成功投资人成为你的标签时我们再去复盘,看看今天走过的路,也许路径就非常清楚。但从现在看未来10年,我们却常常犹如走进无人区,感到一片茫然、一头雾水,甚至一脸懵逼。复盘总是容易的,但要面对未来10年的机会时,是否应该深思一下,怎样选择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为心中理想的自己。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投资作为职业?这是否就是我们到达胜利彼岸的倚天剑或者屠龙刀,或者成为到达彼岸的金航船或者大圣杯。
二、为什么要做投资
选择做投资的职业逻辑是什么?往小了说是为了赚钱,为了一份体面的工资,往大了说是为了理想,为了应对美国金融霸权等。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内心的投射。对于财富的向往是人的本性,谈钱不丢人,做投资的人谈钱更不丢人,因为钱是生存的需要,也是驱动社会和公司前进的动力源泉。我国用了4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这种增速,2027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背后的逻辑是之前穷怕了,我们的父辈们包括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对追求财富的欲望深入骨髓,这也是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想想做投资的初心,也许就能干好这份工作,就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光热。
1.初心
做投资的初心是什么?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生不能错配,关于这点南唐文艺青年兼皇帝李煜很有发言权。若论诗词歌赋、书画音律,他绝对是天赋异禀,是文艺界的扛把子,他写过一首词叫《渔父》,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妥妥的一个文艺青年。但要论治国理政、开拓江山,李煜就是皇帝中的“渣渣辉”。提这个故事是要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思考如何发挥长处和弥补短板,想清楚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选择投资作为职业的逻辑,我粗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是养家糊口型。比如画工,很多时候是做磨颜料、削铅笔、铺宣纸这些基础性工作。放在投资行业,则要有最基本的技能,比如会做PPT,会写新闻稿,会分析行业,能上立项会,需要永不翻车的硬核技术。我在华软之初大概写了一年新闻稿。因为有了这些基础技术,基本上有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是可以的。
第二是作为终生职业。要做一个画匠,需要谋篇布局,需要有专业造诣,是一个流水线运营者。放在投资行业,你得能和金主谈天说地、谈笑风生,在投委会舌战群雄,还能左右逢源处理各种政商关系,更多是艺术和技术的融合。
第三是此生的真爱。作为一个绘画大师,把投资融入血液,触类旁通,有预见趋势的能力,知道哪些是信号,哪些是噪音。比如巴菲特、格雷厄姆都是投资领域的大神,经常屹立于世界经济潮头,有种上帝视角看苍生的感觉。第三类更多是技术+艺术+哲学,如果大家把初心和底层逻辑搞清楚了,我们就应该反省,然后决定为什么做投资以及做什么样的投资人。我们要忠于理想,马上行动,坚持不懈,执着向前,百折不挠。
2.金融行业全貌与机会
投资有很多选择,比如投资房子、股票、期货和私募基金等,投资种类非常多,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细说。回到华软的公司业态,我们要清楚了解自己所处的金融行业基本格局和各类牌照是什么样的,一定要对金融行业有一个全景式了解。
金融行业说白了就是靠牌照吃饭,有牌照可能干不成,但没有牌照肯定干不成,什么是金融牌照?即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它是由一行两会(原来是一行三会,后保监会和银监会合并为一行两会)发出的可以展开业务的法律文件。
目前金融市场的逻辑是分业经营、市场准入。
第一是银行。银行是由央行和银保监会审批,分为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等。中资银行主要有六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银行主要业务包括个人金融业务和市场金融业务。银行在中国绝对是大金主。全国各类银行大约有3822家,截止到2019年9月底,总资产大概有285万亿,是GDP的3倍。其中有叕家政策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3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中信、招商、光大、民生)等,还有133家商业银行,1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5家民营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信社,1311家村镇银行,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体系非常庞大。银行的个人业务大家都很熟悉,比如存款,工资,个人的存贷业务,买房贷款,包括个人中间业务,个人本外币汇款、结汇、外币兑换、代理保险基金以及再收付业务,还有个人理财,包括私人银行服务和银行卡业务。
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全球性投资,包括本外币以及各类债券,比如政府债、信用债,住房贷款抵押(MBS),资产抵押债ABS这些词都耳熟能详,还有一些资产管理以及代销、托管、企业年金等业务。
银行很多时候不缺钱,要想办法把银行的钱拿来用,这是关于银行的介绍。
第二是证券。证券由证监会审批,投资者购买股票。券商的主要业务是证券的承销与保监,证券发行、证券经纪,包括投资咨询、资产管理、证券自营、融资融券,直投业务等。目前国内有131家券商,大约有7万亿人民币资产,但这么多家券商的资产却比不过一家美国摩根大通的投行,他们有20万亿人民币资产。国内排在前几位的券商是中信、华泰、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申国万银,可以想象证券业市场发展空间有多大。
第三是保险。保险原来由保监会审批,保监会和银监会合并后由银保监会审批。保险分为财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保险牌照一般发给保险公司,保险代理经纪以及保险网销等机构。
2019年保险行业大概是20万亿资产,国内有231家保险公司,其中保险集团12家,人身保险96家,财险87家,再保险12家,保险资管24家。国外就更多了,仅在中国有代表处的外资保险公司就大概190家。
巴菲特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背后有保险资金,有大量长期低息资金。资本市场大鳄都想要的法宝就是保险公司。当年的宝能和万科之争,宝能老板姚员外就是靠保险公司一战封神。
第四是信托。信托由银保监会审批,但已很多年未发过牌照,信托牌照非常稀缺。2019年信托总资产大概26万亿,全国有68家信托公司,未来不大可能会增加,只可能减少。
信托牌照也是非常牛,其他金融类型能做的业务,信托基本上都能做,但是信托牌照非常稀缺,而且不再审批新的牌照。信托牌照主要业务是信托,资金信托、动产或不动产信托、年金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也有投资基金业务和兼营业务,资产重组、并购、公司理财、财务顾问和证券承销。信托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金融行业非常难得的牌照。
第五是基金。基金分为公募和私募,主要由银保监会和基金业协会审批。公募基金包括基金销售、基金支付、基金子公司等,私募基金包括证券私募和股权私募,华软的业务属股权私募。证券私募属二级市场,股权私募属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有145家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非常大,大约有25万亿,排名前几位的有易方达、博时、华夏、南方、嘉实以及广发。传统私募在一级市场投资主要靠获取价差盈利。截止2020年1月,全国有14905家私募股权管理机构,管理28569支基金,管理规模8.63万亿,全国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基金有265家。所以华软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
私募证券公司大概8853家,管理基金42020支,管理规模比一级市场规模要小得多,大概2.5万亿。
第六是期货。期货主要是证监会审批。期货大概有149家,资产大约2000亿,是非常小的行业。但期货行业是高杠杆、高风险、高收益行业,行业虽然小,但常有造富神话,比如经常听到某人用1万块钱变成1亿。期货牛人葛卫东有三四百亿就是从期货行业赚的。然而,期货行业99%的参与者都是“炮灰”,很多人的财富会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因为杠杆非常高。因此希望大家尽可能远离期货行业,不要去参与,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行业。
第七是非银机构牌照。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小贷、个人征信、企业征信、租赁、集团企业的财务公司、支付、货币基金、AMC、典当、众筹以及地方性金融资产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等,都是需要申请牌照的行业,我们自己有小贷公司,尽管叫非银,但也要机构持牌。
主要金融机构大体就是以上这些。但有人会问,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银行保险、信托都是我们主要的募资合作对象,是我们的大金主和衣食父母,只要进入他们的名单体系,资金端压力就可能会得到缓解。证券公司是各种优质项目的主要来源,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熟悉这些金融种类。
做投资需要对金融全景非常了解,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金融行业处在什么位置,有哪些合作伙伴。这样,左手资金,右手资产,中间有管道,我们就会相对比较从容。
三、当前经济形势及市场变化
趋势大于天,不能逆势而动。趋势来时选择大于努力。要想赚钱或募资,一定要在有鱼的地方才能抓到鱼,所以简单和大家聊聊当前形势和市场变化。
政治是一个敏感词语,尽管我也毕业于政治学院,但政治确实是很复杂的业态。从全球来看,强人崛起,单极霸权遇到多极强力挑战,地缘政治博弈也变得白热化。当今世界乱得像一锅粥,犹如当年春秋战国,其实这也是国运之争,可能是未来10年我们天天都要面对的情况,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世界和平具有不确定性,就连家中父母有时都觉察到世界的不太平。但越是在这个时候,作为中国人就越要坚定做多国运,重仓中国。
传统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现已受到很大挑战,在疫情和外围环境影响下,出口受阻,消费跌到冰点,基建短期很难开工提振经济,房地产依然是坚持只住不炒的政策。M2在地产池中有外溢需要,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来看,证券类金融资产配置是财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欧美家庭60%-70%的资产被配置到金融资产。可以预期,资本市场将承担经济复苏的引擎。
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提速、注册制建设全面铺开、退市制度坚决执行,监管归监管,市场归市场,未来10年一定是资本市场的黄金10年。
从文化层面看,中国的文化影响和军事一样逐渐强大,我们可以看到一批批航母、军舰像下饺子一样在生产。今后应以全球思维考虑问题和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体制的自愈能力将使国家未来的影响力更加强大。
中国A股市场大概有60万亿市值,对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股票市值和市场极不匹配。美国股票大概有350多万亿人民币市值,近乎我们的6倍,随着金融市场全面放开,未来会有更多企业上市,这也将大大利好一、二级市场。股权投资基金退出速度会大大加快,就如水大了鱼也大。从市场来看,我们还有几倍的空间,所以股权投资未来值得期待。
总之,现在的机会更多在于金融资产配置,因为买房致富的时代已结束。如果是刚需,随时买房都没问题;但如果是投资,则需要更专业的买房逻辑和技巧。所以大家不要以趋势为敌。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头部企业出现,而且一部分中国头部企业就是全球的头部企业,大家拭目以待。
四、投资密码——如何才能做好投资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作为投资人,我们看过的企业千千万万,经常会看走眼。过去会、现在会、未来也还会。因而外界戏称我们是遗憾行业。怎样才能规避遗憾,提高命中率?有以下几点:
1.投资即决策
决策差异的背后是认知水平差异。马云曾说过,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是看不见,不知道机会在哪里?第二是看不起,比如美团,以前觉得挺low;第三是看不懂,等你看懂时已来不及。第四是来不及。投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下注,不是投过去,而是投未来。本质在于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做高赔率的决策。
2.认知需要多维度
成功投资需要完整的体系支撑,多维认知指标,不能刻舟求剑。比如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的认知,以及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价值链分布、核心竞争力、驱动因素等。
3.投资很难赚到不信的那份钱
知道和相信有很大距离,而真正的认知是相信甚至是信仰。比如Google、亚马逊、Facebook、腾讯、苹果、阿里等明星企业,大家对于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始人风格,甚至创始人八卦等,谁都能说两句,但当10年前、15年前这些企业需要融资时,你会不会投?这些现象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对人民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深刻改变。特别是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升级,大家都知道原因,但能否真正从知道到相信,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我觉得少之又少。两年前提到李子柒,相信大家会不屑一顾,而现在就完全不这么想了,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不停地迭代学习,接受新事物。
4.如何提高从认知到投资的转化率?
对于非专业投资人,他对自己所从事多年的行业认知水平肯定超越市场绝大多数人。常年在某个特定行业积累,养成独特认知、趋势判断的能力,放在投资视角思考就可以把深度认知轻松变现。比如过去几年,除了一线城市房价,大家还错过了两波10倍收益的投资机会。房子涨10倍的确很厉害,是因为M2海量投放,房价一直在走高。但仔细回想,过去几年10倍的机会很多,比如智能手机,从不到10%的渗透率提高到65%-70%。这一浪潮大概发生在2010年到2013年间,相关产业链公司动辄即几倍涨幅,比如生产触摸屏的欧菲光,短短一年上涨约10倍。另一波是智能手机渗透率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在一、二级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高效率的投资机会。
其中变现最快的,同时也和大多数人生活比较紧密的是手机游戏行业,短短4年增长10倍,2012年到2016年从60多亿增长到600多亿。
这两波大浪潮和机会80后、90后都亲身经历过。如果把身边这种熟知现象和工作中对行业的积累通过深刻思考转变为真正的认知,再通过投资工具变现,就是属于你和公司的投资机会。这需要深度思考,否则认知就会变形,就意识不到这是机会。
5.如何应对公司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我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不确定性到底来自哪里?有以下几点:一是未来市场需求和当前预期之间的差异;二是公司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对经营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各种不可控因素,比如原材料价格和汇率的波动,政策的重大变化,颠覆性技术革新,甚至今天早上还在讨论金富力的三元会不会受到磷酸铁锂的巨大挑战;三是竞争激烈程度大幅提升;四是随着时间拉长,事情变得不可控、不可测。
6.如何提高确定性?
一是寻找中长期经营提升确定性比较高的企业;二是要有好的价格,即使好公司也得有好价格;三是构建能平衡“黑天鹅”风险和有效回报的投资组合;四是持续学习,争取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及时复盘。
五、投资行业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的技能和方法
首先得有基金从业资格,这是行业的最低要求。希望大家能考取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以及期货从业资格,考取这些证书能帮我们把行业所需知识从头到尾学习梳理一遍,有更深刻印象。
如果有同事没有学金融或金融相关的学科,可以考CFA,还包括司法考试和保荐代表人。如果还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大家在投资学习上就要有一些侧重,比如多去认识相关背景的人,这对自己的投资会有一些佐证。
1.募资角度
以前我在公司管募资部门,这确实是最难干的一份工作。世上只有两份工作最难干,一是卖飞机,二是给基金公司募资。卖飞机是卖图纸,飞机没有造出来就要把图纸先卖掉,否则飞机没法造。募资也一样,要靠几张纸让别人把口袋的钱心甘情愿给到我们公司。之前为公司募成过几只基金,补充一下我的想法。
第一是目标导向。首先要找到有钱的地方,知道钱在哪里。上市公司高净值客户、银行、券商、保险、国资、地方引导基金,等等,要做非常详细的梳理。再就是从身边七大姑八大姨找起,再看看同学圈,有针对性拓展人脉,这样募资时精准度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是获取信任。募资行业对信任是非常看重的,要想获得大金主的青睐,没有信任不行,怎样获得信任?主要在于你的投资能力和对行业的理解,包括华软过往的业绩、老板的背景等。信任是立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工作时,把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完美呈现给资金方。
第三是需要策略和团队作战。单打独斗已成过往,过去募资更多是个体户,一个人开干。后来不行,需要配合时会找王总、江总以及公司其他同事配合。现在从第一天就需团队作战,而且还必须进行沙盘推演,因为现在募资对象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基本上已被各家机构和市场“教育”成了专家,可能比我们还要专业。这就要求一定做到首战必胜,第一次不能出现任何瑕疵,因为市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第四是高效作战能力。兵贵神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能起大早赶晚集。
2.投资角度
投资能力也是简单的投资方法论。
第一,要有对行业深入的研究能力。要想成为顶尖高手就要去研究顶级研究员发出的上市公司年报,要遵从常识,而不是闭门造车。
第二,对企业的老板,尤其是将要投资的公司老板有深刻认知。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非常难,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从成功的上市公司老板身上总结成功的逻辑和特性。这就有了很多样本,容易判断出将要投资的公司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增加投资成功概率。
关于投资能力,我着重讲一下对估值的理解。估值需要静下心来一分为二地看,因为估值容易产生分歧。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估值方法也有很大区别。比如重资产型企业、传统制造业,傻大黑粗,一般以净资产估值方法为主,盈利估值方法为辅。对于轻资产企业,比如服务业,一般以盈利估值为主,净资产估值为辅。互联网企业一般以用户数、点击率和市场份额为考量,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一般以市场份额为基本考量,估值方式以市销率为主。由此可见,常用的估值方法无非是市盈率、市销率、市净率,还有一些PEG模型,EBITA估值法,重置成本估值法,EVS估值法,BDM、DCF估值法等,估值法我不再细讲,每个投资经理应该都已熟练掌握了。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补充一下估值维度,供大家参考。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对估值有很大影响,虽然对企业估值时面对的问题都一样,但由于企业的特性不同,处理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别。生命周期是一个重大影响因素,企业一般会经历从初创到成长,再到成熟,最后到衰退的周期。随着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估值的参数和评估难度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初创企业估值难度最大,成长期次之,成熟期可能最简单。
初创期企业估值:对初创期企业进行合理估值,除了要考虑企业现有的利润和资本投资以外,企业未来发展潜在市场、无形价值以及人力资本价值等也是影响估值结果的重要因素。初创企业因经营历史短暂,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所以重置成本法不适用。
即便同一行业,同样的投资规模、产品系列,不同初创企业的内在潜力和无形价值也无法被准确估量,因此可比估值法同样不适用。导致现实中许多拍脑袋估值,这在早期常常容易出现。
成长期企业估值:对成长型企业而言,尽管已具备反映企业实力的利润率,但经营的历史还不够长,相关经营指标处在不断变动中。对企业未来价值的估计占据了企业整体估值较大的比例。所以重置成本法也不是恰当的估值方法。
随着公司快速成长,面对的竞争和风险也会随之提升,现金流折法可抓住企业内在价值,也不会过多受到市场影响,比较适合成长性企业估值。
成长型企业因为已具备了一定产品优势和市场份额,同阶段、同行业企业间可比性较强,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估值方法。
成熟企业估值:对成熟企业来讲,企业的规模已基本确定,利润、成本以及内部环境都不会出现大幅变化。企业估值更多基于现有资产,而非未来预期。因此重置成本法更适用于对成熟型企业进行估值,成熟型企业有一定规模和持续性。所以在每期收入稳定情况下,现金折现法也比较适用于成熟型企业。
衰退期企业估值:往往在并购行业容易出现,衰退期企业因为已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价值来自于未来资产,省去很多麻烦和工作。但衰退期企业通常现金流向股东进行分配,有时会导致债务风险上升。这时很难用合适的贴现率对现金流进行折现,企业到衰退期时,更多是清算价值或者账面净值,可能会比传统估值方法可靠一些。
因为估值是相对的,所有从事投资的人要对此深入思考,不能刻舟求剑,核心要看企业的成长性,看企业IPO的确定性。
说起投资行业的估值,过去说投得便宜卖得贵,后来发现便宜的东西市场上很少,好东西一定会有市场对价,也许就卖得贵。比如低买高卖对不对?对,但不完全对。我们可能买得贵,未来市场会给它更高溢价,这样的投资就不容错过。过去我们还是有一些机会错失了。尽管遗憾,但未来应该对估值进行辩论,形成我们的方法论,在此抛砖引玉。
六、个人财富的增值路径
对于个人财富增值路径,有但不限于以下11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顺势而为,勿与趋势为敌。
与趋势为敌,只可能粉身碎骨。比如20年前国家进行住房改革时,趋势就出现了。如果那时没有买房子,你和同龄人将至少是10倍以上的财富差距。所以,要听国家的话,要跟党走,做多国运,重仓中国,经常看一些财经政治热点,了解国家往哪个地方转向,更要坚定和华软集团一起成长。我也是华软的老员工了,看着华软从一颗种子成长为现在的大树。对在座各位尤其是新加入的同事,这一点大家要达成共识,即跟着华软一起成长,这样才可能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壮大自己。
2.要和比自己强的专业人士为伍
一定多交比自己强的朋友,至少需要交三类朋友,一是律师,二是财务,三是投资经理。律师可以帮你规避很多法律风险;财务可以帮你算清楚账、生意有没有钱赚;投资经理帮你发现更多机会。同时,我们也要爱惜公司和自己的名誉。在投资行业,个人羽毛亮丽程度、个人和公司声誉决定能走多远。
3.个人财富增值的两种途径
一是靠时间赚钱,每月5千元工资,每年6万元,10年就能赚60万,纯粹靠时间。二是靠钱赚钱。希望大家将两者结合,既靠时间,也要靠钱赚钱。
4.工资只保障基本生活,提高资产性收入才是王道
要多寻找身边的募资资源,包括好的项目资源推荐给公司,比如多拿集团的募资奖励、投成奖励,投后奖励,这才是核心,要加大金融资产的配置。这句话我说三遍:加大金融资产的配置。和20年前买房一样,未来提高资产性收入才是王道。
资产性收入不光靠努力,更多是你的选择,这部分收入是国家和时代给予你的,如同15年前、20年前买房的人,是因为他很努力吗?不是,是国家给了这样的溢价空间。
5.金融核心属性——加杠杆
可能大家一听到杠杆就很害怕,国家都在去杠杆。但很多人是杠杆的拥有者,比如买房就是加了至少3-5倍的杠杆,在国家去杠杆时,个人可能要加杠杆,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所以有些事情要正话反听,放到个人身上,固定资产加杠杆是必要的。
6.加强自身知识迭代
不断学习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和投资哲学,这一点所有人都应该向公司领导层学习。对于新生事物、新知识加强了解和掌握,当前时代有海量信息,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若不加强自身迭代就会落后,被时代抛弃。
7.减少无效社交
保持个人财富的增值,减少无效社交。我们被封闭了1个月,很多饭不吃也是可以的,很多聚会不去也不是不行。大家一定要坚信1万小时定律,在投资领域要想出人头地或有所建树,1万小时是值得花的。包括我自己,每年要给自己规定看多少本书,做多少件事。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公平的,不会因为你的高矮胖瘦,上天多给你时间或者少给你时间,时间非常公平,大家要把时间用好,不要浪费。
8.学会深度思考,不要盲目跟随
现在信息太多了,尤其是有了微信,大家的情绪每天都受朋友圈影响而波动,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做到不盲目跟随。要穿透海量信息,去区分哪些是信号,哪些是噪音。
9.学会借力,整合资源
简言之,不要因为自己喜欢吃,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厨师。
10.永远保持健康和理性
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因为投资行业是很苦逼的行业,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也要永远保持理性,这两者是投资生涯的根基。没有理性和身体,很难在投资行业取得成功。
11.时刻满怀希望,耐心等待
人生苦短,砥砺前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包容和关怀,希望以后多探讨。
谢谢大家!
段旭东
华软资本高级副总裁、中技华软湖南公司总经理
曾服务于中粮(蒙牛:HK02319)集团、京客隆集团(HK00814),拥有丰富的实业管理与金融投资经验。主导设立上海基金、湖南基金等,主持完成了金富力、泰瑞医疗、扬德环境等投资项目。段旭东先生为华软资本高级副总裁,兼任湖南基金总经理。
华软资本
华软资本聚焦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教健康等为主要投资方向,管理资产规模达200亿,高度重视投资企业的业务创新能力,在业务模式上以“成长债”为入口,扶持科技型早期企业以“知识产权+股权”质押从银行获取大额贷款,结合产业聚集区形成储备,助推“股权投资”和“并购投资”,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综合性科技金融业务体系,推动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互动和衔接,满足全周期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