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在线|竹间智能CEO简仁贤谈企业效能进化的创新与创业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简称GMIC)也一直密切关注着疫情动态,并希望能与所有企业一起携手同行、共克时艰,寻找新的商业生机与科技力量,追求生长与生命力。
 
基于此,GMIC官方推出暖春特别策划——「GMIC在线」系列在线峰会,3月12日首期已经与大家见面。而竹间智能创始人兼CEO受邀在本次峰会进行深度访谈,对话主持人——甲子光年创始人兼CEO张一甲,一起探讨《效能进化的创新与创业》。

以下是对话实录:



谈竹间

Total Solution赋能企业


张一甲请介绍自己的公司。

简仁贤竹间智能是一家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着重于人机交互技术。在人机交互技术中竹间关注NLP、对话机器人、情感识别、以及通过NLP构建知识图谱进行文本分析技术,综合NLP语言语义和语音技术搭建了Bot Factory™开放平台和解决方案实现Total Solution为企业赋能。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完成售前售中售后与客户的交互场景。在企业内部通过NLP和竹间Bot Factory™人工智能平台,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缩短业务流程提升效能。所以总的来说,竹间用NLP的技术加上情感智能的技术,从前端、中、后台为企业提供全场景的一个解决方案。



谈效能

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不同


张一甲对于效能进化这4个字的理解是什么?什么是一个企业的效能?如果让你用一把尺子去测量一个企业的效能的话,这个尺子应该是什么?


简仁贤不同的企业、不同领域的效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零售、医疗机构、学术机构的效能都不一样。就创业公司来说,像竹间智能摸爬滚打到现在4年半的时间,经过3个阶段的转型,每一个阶段效能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第1个阶段它可能是产品的迭代,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第2个阶段,是挖掘场景,打磨平台产品的阶段,是累计场景、累计数据、累计算法的一个阶段,他的KPI又很模糊,这个KPI可能就是能产生多少的场景应用,未来又可以创造多大的revenue。这些场景里面需要用多大的成本去投入?企业的目的是要赚钱,前不久逝世的 GE Chairman说过:“Business is to win。”也就是说商业化价值一定要稳固,所以企业到第2个阶段已经开始要去预测、打磨验证自身有多少东西它是可以挣钱的,所以它的KPI不一样。到了第3阶段,需要开始去验证产品或者场景能不能赚钱,开始要看人效:多少人的投入,做出来的产品能够产生多少收入?对于竹间这样轻资产的软件科技企业最简单的一种评估方法,就是除以人数。

说完效能,我们需要谈第二部分效能的进化,因为只谈效能不谈进化其实也不对。效能进化,这个关键词我觉得非常好,很多人只看到效能,没看到进化,效能进化换句话说也叫效能迭代。企业需要有进化,进化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实每一个企业他的效能的定义到最后都会有一些不同。以前我在微软10年多的时间,每隔两年他的KPI就不一样,但它最终都指向revenue growth rate,还有earning growth rate。因为它是上市公司,需要有增长率。投资人,对于一个企业的估值,其实是在看企业的growth rate曲线,来倒推企业成本、技术、研发以及销售能力等等。我自己做了4年半近5年的竹间智能,跟以前在微软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在微软是根据预算来考虑产品和团队建设,而现在我要考虑的是 business明天能不能survive?能得到多少market share?survival的问题,不是不仅仅是software development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会考虑到进化,就是说在发展过程当中,有没有去学习到什么样的效能来配合每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self-aware的阶段是很重要的,效能不是一个的absolute measurement,而是related to where you are。


谈疫情影响

触觉灵敏 提前应对


张一甲咱们创业者就实在一点,我们先回答现在全国人民都比较关心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现在是疫情期间,想问一下企业复工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受疫情比较大的影响?


简仁贤 我感觉好像我们就没有过年放假,原本竹间是22号开始放假,但22号的时候我们发现疫情很严重,公司就开始就有很大的危机意识,我个人是对危机比较敏感的,就开始帮助大家一起面对这个情况。第一个我们关心到小伙伴的安全,帮助员工顺利回家。除此之外竹间开始在公司制定一些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跟企业的政策,以防疫情大规模爆发,一旦有员工受影响,影响到整个企业所有人,所以我们立刻着手准备方案。


从IT准备硬件,确保公司正常运行,并且借助线上工具作为复工后交流的平台。还好竹间是一个比较分散型的公司,我们北京、上海、深圳、台湾都有研发中心,成都还有一个小分队,平时常规的跨地交流就常用到线上工具,疫情带来的影响也比较distributed。在疫情开始发展后,那么未来应该怎么办?思考之后,我们就列下来几个方案,在疫情当中我们要凝聚大家的团结力,营造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那么从这里我们就开始做一些培训,产品培训、技术培训,开始加强大家的内功。在学习的同时,我们的小伙伴也展现出了社会责任感,“对,我们要对社会有点贡献”,所以小伙伴们就自发做出来疫情机器人。在那个时候打造了疫情机器人这样的一个平台和产品,把大家又凝聚在一起了进行远程办公。1月底的时候,几乎全部人都已经在远程办公,到现在慢慢的恢复,回办公室复工人数大概30%左右。我们的恢复是有序的,一步一步的进行。为了防疫机器人,我觉得凝结了大家的一股向心力,不管在技术产品研发,我们又往上进一步。

 
张一甲因为您刚才讲的是您企业自己面对疫情的情况,我也看竹间推出了在线问答、疫情防控的AI机器人。现在机器人现在市场表现怎么样?

简仁贤我们的这个方式是这样,当初我们一开始的时候,我就说我们不要去找政府高层,我们真的要做事,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投资人给的钱我们也不好大把的捐出去。我们竹间有科技,我们用科技来做帮助街道、社区,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所以我们做出来语音防疫机器人,就是解决了家长们、解决了社区、政府的需求,因为他们要打电话去关怀民众,去收集民众的健康信息,但又不能线下走访。所以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用我们的对话机器人,还有用我们的电话机器人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帮助区政府跟街道,还有帮小区、社区还有学校、家长,他们去打电话,打电话去回访。比如说(上海)徐汇区也是我们服务一个区,也是我们所在区,他们一天现在平均一天打出的电话都继续有2万多通,简单的场景之下,你可以来领、口罩,还有就是返乡的场景,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那一天就可以打2万多通,在 2月底都有几十万通了,到现在3月多的时候,已经快要70—80万通的电话,如果人工来做的话得要多少时间和精力?

所以我们减低了减轻了人力的压力。第2个疫情机器人,我们跟丁香医生合作,来获取比较有权威性的数据。但是如果仅仅透过社区跟街道展开单点的服务,其实也比较有限。所以我们另外跟三大手机厂商合作,华为、vivo、OPPO、我们的疫情机器人都接入他们的语音助手,变成语音助理的疫情的咨询功能。因为vivo、OPPO、华为,其实这三家手机加起来占全国中国的70%的、手机的占有率,所以其实这样更能够服务更广大的民众,那么其他在APP、在公众号一些区域这些对接,目前我们的疫情机器人已经完成了近5000万次的疫情问答。所以第1个我们按照终端的部分去大量的去服务。第2个是跟有需求的我们去给他对接,而且我们都是免费来提供服务,现在的效果回想来看也是非常好的,好到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希望在疫情上面再去拓展新的业务,包括有一些医疗咨询或者医疗服务的、科技这样的需求也会找我们合作。

张一甲我再补充问一个小问题,就是对话的机器人和电话的机器人等等的这一类机器人是你们的核心主业务吗?还有还是有别的分支?

简仁贤是的,这两个是核心主业务之一

张一甲也就是说这次疫情其实对你们的业务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简仁贤对,我们的产品比如说我们电话机器人是用SaaS的方式去推出的,我们文字对话机器人也是用SaaS的方式去推出的,cloud-based这样一个方式,所以这次不仅帮助到我们用户们,其实也帮助我们来验证我们的平台,是否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开发出来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是平台的一个很重要的 KPI。如果一个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新的应用场景中很快就能够搭建起来,表示有高度的完整性和成熟度。那么这个也是经过区政府、街道,还有华为、vivo、OPPO的认证,我们才有办法去这样的一个提供,所以对我们产品标准化跟平台标准化,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我们的模式是B2B2C,所以这些C端是谁我们根本不知道,所以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我也非常欣慰,我们也其实也是通过了考验。



谈疫后

如何危机变契机


张一甲接下来两位对今年尤其是到疫情结束的下半年的发展做了什么样的准?被你们怎么看待?在当前过去一切回归正轨的时候,你们所面对的机会、难题,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效能进化是怎么体现在这个市场的机遇当中的?


简仁贤SaaS和云毕竟都是大趋势,我觉得如果一个企业在我们今天的时间点上面,如果还没有做好,前半年和后半年的规划的话,我觉得这个企业会非常危险。所以过去这一个半月,我跟团队花最多的时间,一直在准备3月初开始复工的状态,在准备前半年跟后半年会发生的最好的可能跟最坏的打算。我们都有不同的方案,其实一个企业很重要的就是说,你能够在应付的过程当中,你能不能survive过去,我觉得survival是No.1。再来讲expansion,在你在survival的条件上面能够满足了之后,你要抢占market share,因为market在缩小。因为疫情的关系,原来我们只看到国内受影响,但现在全球都受到影响。所以如果说大部分的客户都是国内客户,你需要看你的客户会不会被全球的经济的下滑而受到影响?我觉得多多少少都一定会,因为中国只是一个制造大国,全球制造一体的情况下,全球的60%的制造就收到了影响,所以我们要先survive,有一个基线。How do I survive?第2个就是我要利用这个危机,I want to take the market,把market share给拿下。我觉得market share拿下来,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目标。就是market在不好的时候,我们已经ready了,第1个,我们资金够,我们去年B+轮融资真的很幸运,融到4500万美金。同时又有收入,所以现金流也是比较健康的。第2个,人员在过去4年半已经打磨好了,那么那么我的领导班子也建好,那么再来我们的产品平台也很健全的,商务团队经过一年半的打磨也起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们第1个必须要先我确保我“不吃不喝”能存活两年半。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在开始去想怎么样把这个危机变成契机,然后再去expand the marke,我现在有什么,就要去把它最大化,那就是聚焦。所以我们这两个月来一直聚焦把手上的东西开始去向市场推广。


因为我们是科技公司,提供企业服务平台是跨行业的,需要找还有钱的行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去年交付的那些健康的企业,还可以继续交付回款。所以现在客户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钱的,它需要加速智能化,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能不能抓住就取决于我们的交付能力,技术平台,有产品能力、服务能力有多强。第二是新的契机的客户在哪里?比如说在线教育、医疗这方面,政策在哪里?政府的政策补贴会往哪里花?We have to follow the policy,that's where the money is。我们怎样填饱肚子、怎样抢占市场?所以我们已经把这套计划做好了,然后我们的提高收益,那最后还是可以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今年的目标还是要挣钱,如果你可以造血肯定可以挺过去,造血不了的,很快就会烧光了。

因为2B的公司它其实周期会比较长的,所以现金流不够维持这么长的一个周期,未来的3~6个月就很难了。我们要控制好这个节奏,在这个节奏上每天都要看市场的变化,市场每天都在变化,竹间的商务同学一直在与客户聊,在了解客户,我们了解市场脉络,根据市场脉络来走,我的预期是下半年会好起来。但是全球我不知道。

原来的预期是4-5月好了以后,5、6、7月大家重整,下半年会好。但是全球我不知道,所以我们要保持随时警惕的状态,千万不要忽略全球对市场整体的影响。



EMOTIBOT

竹间智能由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简仁贤先生创办,以独特的情感计算研究为核心,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知识工程、文本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研发具有情感识别能力的对话机器人,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Bot Factory™2020及全双工全场景AICC。竹间智能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构建“多模态情感识别模型”,并快速将算法场景化落地,赋能各个垂直领域。目前在AI+金融、AI+医疗医药、AI+教育、AI+互联网,AI+智能终端、AI+传统产业等领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竹间首创研发的 Bot Factory™为数据安全要求性高,有智能化转型需求,有AI定制化、个性化需求的金融、大中小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一站式AI训练及开发工具。以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技术为核心,通过多轮对话,上下文理解,命名实体识别等技术,以标准问答作为基础,经由对话分析后,让闲聊、智能助理或智能客服等产品都能更精准抓取用户意图。支持二次开发,无需写代码,以极低的成本搭建、设置、定制与优化。


竹间智能的AICC(AI Contact Center),引领新一代的呼叫中心智能化、产品包括电话机器人、语音质检、智能营销坐席助手、自动化智能客服、可经由网页、微信、APP、短信、电话等渠道,以文字或语音方式提供全场景的智能服务,可实现服务自动化、为企业减员增效、提高用户满意度、强化品牌形象,并且提供业务精准营销方向。


至今,竹间已为服务上百家大客户,为其提供一站式AI解决方案,包括:

智能终端客户:华为OPPO、优必选、科沃斯、夏普索尼、海康视威、长虹电视、创维、夏普

金融客户:中国银联、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华夏人寿、同方人寿、渤海人寿、华泰证券、兴业证券等

传统产业及互联网客户:宝马、富士康、赛诺菲、三一重工、万科、万达百货、红星美凯龙、马牌轮胎、国旅运通、恒大地产、碧桂园、同程艺龙、唯品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咪咕、天翼视讯等

政务政企客户:新华社、中广核、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公安、海南核电、沈阳医保、天津智慧城市等。


Powered By Emotibo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