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之一。根据尼尔森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份额达到43.7%。在庞大的市场中,诞生了许多本土奶粉巨头。但近几年,飞鹤无疑是行业中的一匹大黑马。
截止3月30日,飞鹤的最新市值已达到1141亿港元,蒙牛市值为1040亿港元。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飞鹤已经超越蒙牛,跻身中国第二大市值乳企,未来将挑战伊利的地位。飞鹤能够实现如此迅速的发展,得益于业绩上的增长。最近四年间,飞鹤的营收从三十多亿升至百亿级规模,旗下的超级大单品“星飞帆”的年复合增长率更达一倍以上,为飞鹤带来了成长的动力。
飞鹤奶粉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国内最早生产奶粉的企业之一。其掌舵人冷友斌也因为飞鹤的成长,跻身福布斯亿万富豪榜行列,并以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亿元)的财富值,成为中国奶粉界的第一富豪。
冷友斌从小就在家里养牛,并定期到黑龙江北安市的赵光农场交奶(飞鹤前身)。时间久了,他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梦想:将来一定要学有所成,然后投身于奶粉事业。因此,他选择了去上海学习乳业相关知识,毕业后毅然去了赵光农场当技术员。在工作期间,因为他能力突出,不久就被提拔为副厂长。
不仅如此,他很早就预估到婴儿奶粉的需求量很大,于是积极推进婴幼儿奶粉研发。虽然推出了新品,却因为产品销路问题让农场的效益依旧没有得到提升。当时,由于没有超市和母婴门店,奶粉产品只能通过供销社和柜台销售,渠道非常单一。
于是冷友斌决定用送大米、送菜的方式作宣传,并成立了专业的销售团队,在山东和河南等人口较多的市场开拓。经过几年的努力,飞鹤奶粉销量也得到了改观,并且与当时的红星、龙丹等品牌并肩而立。九十年代末,企业改制浪潮出现,飞鹤也不例外,冷友斌带领上百名骨干员工投入了不少钱,准备占据企业的经营主导权,由于资金并不充足,这次改制并不完整。
后来,冷友斌为了保住“飞鹤”品牌,准备另谋发展,为此借钱收购了一家乳品厂,成立了黑龙江飞鹤乳业,并将产品线锁定在婴幼儿奶粉领域。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如今飞鹤除了在生产基地、生产技术上深耕外,还打造了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再到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的精心布局,而且一跃成为中国奶粉业的新巨头。
有业内人士表示:蒙牛是综合型乳企,而飞鹤是婴配粉乳企,二者营收分别为700多亿和100多亿,体量差距较大。市值的表现只是阶段性的,想要超越蒙牛,飞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不可否认的是,飞鹤的崛起也说明了奶粉品类的力量,证明了专注奶粉领域,做专做精,依然能够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