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故事”2020年之前,没人能阻挡陆正耀的胜利。去年5月5日,特朗普发推特称将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陡然升级,股市震荡剧烈。敲钟在即的陆正耀给几位美国机构投资者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再等等,对方称,“不用,just come on.” “我们一打开系统,长线投资人订单马上涌进来,其他机构马上跟上。最后总体三十几倍覆盖,长线投资人十几倍。”陆正耀告诉36氪。数额庞大且节奏紧凑的融资、凶猛的开店计划、不计成本的补贴,构成了外界对于瑞幸咖啡的整体印象,也为它惹来广泛质疑。但对于陆正耀真正想争取的——那些不介意眼前亏损,而在意模式是否“性感”、商业前景是否可观的投资人来说,瑞幸是一个“堪称完美”的商业故事。早年,外界对瑞幸的理解是“外卖咖啡”、大店模式,发现账根本算不过来。但瑞幸在招股书中展现的重要策略,就是自提订单占比上升、外卖订单占比下降——外卖是在门店不够密集的前期,承接广告、覆盖全城。刘二海对36氪称,这一点差别彻底改变了商业模型,“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位接近瑞幸咖啡IPO交易的人士告诉36氪,在上市路演前的Test Water Meeting阶段,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担忧的因素包括“公司时间短”、“开店速度太快”、“烧钱比较厉害”,但是更关注的指标是Unique Economics,即单杯经济模型。而这正中陆正耀团队的下怀。他们和投行团队精心筹备了“宣讲”PPT:一杯咖啡的面价是多少,折扣后实际售价是多少,原料加租金成本是多少,“一开始市场营销费用摊进去,每杯是亏钱的,但当市场铺开,费用下降,后期能够转正。”上述人士称。陆正耀也向36氪复述了这个模型:“我一杯咖啡可以做到房租1-2块,人工3-4块,原料6-7块,成本加起来10-11块,24块以内随便卖都挣钱。” 黎辉则表示,很多投资人是认可这个模型的,更多顾虑的是“能不能执行到位”。“执行到位”的故事效果在资本市场是立竿见影的。一位参与瑞幸上市承销的投行研究部人士告诉36氪,瑞幸内部的长期计划是逐步提价到16-17元,绝非外界想象的“恢复到原价24元”(这会让用户大量流失),所以当三季度财报显示单杯价格已经提到11块多时,股价开始猛烈拉升,“资本市场最喜欢这个了”。自提占比提升、单杯成本下降、单杯价格提升,甚至门店在三季度还盈利了——一切都按照陆正耀的故事在“完美”地演进。直到它被证明是伪造的。结合瑞幸自曝公告和浑水调研数据来看,瑞幸财务造假的核心手段就是在不牵涉现金流(较难做假)的情况下,人为做大销售规模——包括虚增“单量”、“单价”等关键指标,以及为了做平账而必须虚增的“成本”和“费用”,以维持其商业模型不破产,让完美故事得以继续。回头看来,瑞幸的谜底就是陆正耀的基因。跟他接触过的人都一致称他对数字极其敏感,“经常拿个电脑给人展示excel表格”、“重要的运营数字查都不查就脱口而出”。一位投行人士强调,做很多案子时数字如果不跟公司CFO和IR过,CEO是说不出来的,但陆正耀“是个例外”。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是,瑞幸一开始就瞄准美股而非港股。这不仅出于公司成立时间短、咖啡生意在美国更受青睐,也正好绕开了一批对陆正耀持“恶评”态度的亚洲投资人。这种恶评来自陆正耀在神州租车时期的操作——2015年6月到2016年3月,陆正耀和他的朋友们抛售了神州租车42%的股票,套现16亿美金,这向市场传递了负面信号,从此股价和公司业务一蹶不振。(神州租车股权减持信息,来自浑水发布的做空报告)神州另一个投机的会计操作是把核心资产车辆几年后的预估售卖价做高,“最后发现6万是卖不掉的,只能卖5万,”一位此前跟踪神州租车的二级市场分析师称,这都拖累了其股价表现。“我有个美国客户的香港同事一天到晚打电话让他别买瑞幸,”一位投行人士向36氪描述,“你能想象一个白人男子想买中国公司股票,一堆黄皮肤的人拉住他的情景吗?”相比之下,更多美国投资人选择为陆正耀买单。2019年4月,瑞幸在上市前完成1.5亿美金B+轮融资,其中1.25亿来自贝莱德(BlackRock),这家投资了星巴克的长线基金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懂咖啡的机构,它的入局进一步坐实了瑞幸是“中国版星巴克”的品牌形象。有接近大钲资本的人士向36氪透露,贝莱德在投资瑞幸之后进一步成为了大钲一期美元基金的LP。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大钲的两期美元基金(第二期正在募集),“至少一半的故事”都是围绕瑞幸展开的,故而其LP成员与最终投资瑞幸机构的部分重合也是顺理成章的。今年1月8日,瑞幸大张旗鼓发布了无人零售战略,当天股价大涨12%,这是美股投资者喜欢的又一个新故事。但这果真是个完美故事吗?上述参与瑞幸上市承销的投行研究部人士告诉36氪,根据瑞幸此前给出的业绩指引,公司将在2020年三季度整体盈利,但春节前后,新冠疫情突然肆虐中国,线下零售遭到重创,当他们询问瑞幸管理层盈利预期是否有变化时,对方依然表示“没有变”,“我们也很意外,反复确认了。”上述人士说。浑水发布的89页做空报告的开头,引用了《华尔街日报》2020年1月9日的一则报道:“瑞幸股价几乎全部的上涨都是过去两个月内发生的,即在三季度财报宣布门店盈利之后。”报告撰写者称,这是一个“戏剧性的转折”。毫无疑问,有人发现了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