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力资源,就是要走到现场,了解员工想要什么,而不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去凭空制定很多制度。”
江英和,资深HR,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力晶做人力资源。2016年接过力晶抛来的橄榄枝,任命于晶合集成。
江英和经理在4月份的员工座谈会上答疑。
Q: 晶合的选才标准是什么?
所谓选才,其实是要了解面试者的真正想法是什么,能否彼此契合,这才是长久之道。
这种契合不仅指的是面试者与公司,还与部门以及部门主管有关。
台积电的企业文化很显著: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你认同这家公司,就会长久,不认同的话,即使公司给再多的福利,也只是还会选择离开。
如果面试者希望自己的主管可以有更多的教导,又或者是希望主管能给更多的空间,就会涉及到用人需求部门的文化和主管的风格。
面试是没有唯一标准的,它是 HR发现求职者想要什么的途径。相对于来判断这个求职者优不优秀,其实我们更注重的是他/她适不适合与晶合一起发展。
吸纳刚毕业的学生进入公司有一定优势,在训练的过程中,他可以完全接受公司的文化和想法,也会学到更多新的东西。如果在其他公司有过一定的经验,再来新的公司,在文化认同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个过程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沟通。
所以在遇到换工作的面试者时,了解他的离职原因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同样的原因在晶合会不会也发生?需要去分析他在境况中的真实想法,每个人的行为其实都是大数据,我们从他过去的行为模式中可以判断他真实的选择,将这样可能的判断告知用人主管。
彼此适合,后期的合作才会愉快。
Q: 什么样的人才会留的长久?
刚才也有提到,其实公司和人员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选择加入晶合,肯定是因为对这个公司、主管、产业有一定的期许,当然,刚进来的时候也会面临一些冲击,现实跟自己想象的会有差距,因为仅面试是不能了解全部的。
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人留得住,不如说我们应该如何为员工塑造可以长久留住人才的制度氛围。如果我们今天可以吸引一些很优秀的人加入,肯定是因为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而且彼此能够认同的。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进入一家企业,三年到五年的时候会遇到瓶颈,有的就会想要离开。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往往只会看到自己想要什么,而忽略了已经拥有的东西。出去闯一圈后,有些人会发现晶合原来还是最好的。
我们也有很多人出去了之后又回来,他就会告诉身边的同事,其实外面也没有那么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身说法。
Q: 晶合面对竞争对手的优势是什么?
首先我们说薪资,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高薪并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如果一家企业是靠高薪留住人才,那么迟早会有更高薪的机会把人才挖走,这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是一种恶性竞争。
这几年不断有新项目开展,晶合花费成本培养的人才会被高薪挖走。我们就考虑要不要做竞争性的薪资提高。其实晶合目前的薪资结构是合理的,如果说我们的薪资是低于市场水平,那么老板一定会极力把薪资提高。
但对方给的薪资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不坚持自己的原则,就会一直被别人引导,从而丧失晶合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不健康的用人模式。
其次再来说说我们在技术上的人才培养。晶合具有的先天优势是技术已经成熟,在技术上、在管理上,都有制式的文件可以参考。早期的时候,晶合也有派200人次去力晶受训。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人员的培养上有制度、有方法。
从台湾过来的技术人才至少都有十几年的行业经验,在晶合建立了人才梯队,把他们丰富的经验往下分享传递给梯队中经验不足或者没有经验的同仁。制程或设备工程师一般需要轮班三年才能到常日班别,这三年也是公司需要付出成本培养的。
相对于不合理的高薪挖角企业,晶合的薪资可能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我们不急着需要员工的产出,愿意花时间在员工沟通、培养方面,对新人有完整的人才养成计划。晶合最大的优势是持有尊重第一的包容性文化氛围,员工的工作生活具有活力,福利制度完善而丰富,技术学习资源稳定,经验可以得到累积,并且发挥空间巨大。
Q: 对有志于进入集成电路行业的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一定要耐心积累。
集成电路在大陆来说是正在起步阶段,还需要5到10年的根基培养,国家一直都重视它的发展,在未来是前景无限的行业。在一家公司只待一年两年,说实话只能学到这个行业的皮毛,很多东西还是经验的累积,在力晶做15年可能还是主任工程师,因为经验的累积是非常需要花时间的。十年后回头来看,当初打下扎实基础的人在这个行业是具有非常好的前景的。
Q: 晶合有和学校有合作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计划吗?
我们是希望能够和学校有实习的合作,也和某些学校在接洽中。我们想让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有到工厂实习的机会,来提前认识集成电路行业。在宣讲会的时候,对于学生而言更有说服力的不是HR,而是他们自己的学长学姐的现身说法,或者是自己就已经在这个岗位已经实习过的经验。
晶合内部培训课程
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基本需要从头再来,所以希望大家都有所准备,知道自己以后所在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未雨绸缪。
如果有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是认识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客观来说不建议继续读研,在校园的象牙塔里即使读完了研究生你也许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需要以技术积累见长的工作中,两年的工作经验和两年的学术学习哪种更具有优势其实是很明显的。如果是考研,你要知道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就先学习,结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把自己限制住了。
一般工程师来说本科学历就已经足够了,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技术来也会更容易上手。但是如果致力于做技术研发,进修也是有必要的。本科的员工在后期的发展中也许也会有进修的需求,在这方面,公司也在和学校进行沟通。
在台湾的大学会有包班的形式,是专门为公司员工成立的研修班,学习专业的知识,而且是有学位的。这种方法目前在大陆行不通,要学习必须要通过研究生考试,而对于在职人员来说,这样的考试是很难通过的。我希望在未来,也会有学校可以有像台湾一样为技术人员专门设置的包班模式。END
人力资源部合影
本文同步推送于凤凰网安徽综合版块及东方头条安徽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