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排列、无Al缺失的NCA:显著缓解的结构衰变、孔缺陷产生

Energist 能源学人 昨天

【研究背景】

采用高镍LiNi0.8Co0.15Al0.05O2(NCA)做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因其高容量而备受新能源汽车、数码产品厂商的追捧,但NCA苛刻的制备条件和低循环寿命依然限制着它更广泛的应用。首先,以最常用的共沉淀法来制备NCA前驱体,会因沉淀剂NaOH的强碱性和Al(OH)3的酸碱两性,而造成Al元素的缺失;其次,Al(OH)3(s) 的溶解平衡常数Ksp (1.3×10−33)远低于Ni(OH)2(s) 的Ksp (5.5×10−16) 和 Co(OH)2(s) 的Ksp (5.9×10−15),造成Ni, Co, Al的不均匀沉淀;再者,NCA中存在的镍锂混排和氧缺陷会损害其结构稳定性。这些因素会恶化循环中的NCA由层状结构衰变为立方结构,并造成其电压衰减,容量损失,寿命缩短。如何用简便的方法制备高性能NCA对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介绍】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Gao Tian-Peng在Nano Energy期刊上在线发表了“High-quality LiNi0.8Co0.15Al0.05O2 cathode with excellent structural stability: Suppressed structural degradation and pore defects generation”的研究成果。文章报道了制备高性能、高结构稳定性NCA的研究工作:采用溶剂热法,以尿素为沉淀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掩盖剂(capping agent),得到了无Al缺失的、并具分级结构的薄片球形前驱体;再经优化煅烧后,得到了取向排列的、低结构缺陷的NCA正极材料。受益于{010}晶面的增强曝露及其较低的结构缺陷,该NCA材料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在抑制晶体结构由层状R-3m衰变为尖晶石Fd-3m和岩盐Fm-3m结构上、缓解过渡金属分离、抑制孔缺陷产生上,也体现了明显的优势。

 

【核心内容】

以强碱NaOH为沉淀剂制备的NCA前驱体,易产生Al缺失的问题(图1所示)。以尿素为沉淀剂,在溶剂热环境下,尿素会分解产生NH3,NH4+,CO32-,OH-等产物,所制备的NCA前驱体沉淀物不存在Al(OH)3溶解缺失的问题。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制备取向排列的单晶NCA最为常用的掩盖剂,但PVP在高温环境下具有强配位能力,会造成Ni元素的缺失。以NMP来替代PVP,尿素为沉淀剂,可以有效形成单晶片状球形结构,同时不造成Ni和Al的缺失。在后续与锂盐混合煅烧过程中,受益于NMP对前驱体所起的掩盖剂作用,最终的NCA产物也体现出取向排列的单晶特性,NCA沿[001]方向(c轴)的生长得到了提升,从而增强了{010}晶面的曝露,有效增多了锂离子传输的路径。                           

图1. NCA前驱体及NCA的制备流程

 

1.NCA前驱体形貌

以尿素、NMP和乙醇制备的前驱体,具有明显的分级薄片球形结构(图2);而不添加NMP制备的前驱体,虽然可以观察到片状形貌,但有大量不规则的块状物和颗粒存在。以尿素和水制备的前驱体,有明显的团聚连结现象;用尿素和PVP制备的前驱体,呈现规则的无团聚的片状结构,但存在Ni元素的缺失;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的前驱体,体现极不规则的形貌,同时存在Al元素的缺失。

图2. 不同条件下的NCA前驱体形貌SEM:(a1-a4) 以尿素、NMP和乙醇制备,(b1-b4) 以尿素和乙醇制备、不添加NMP,(c) 以尿素和水制备、不添加NMP,(d) 以尿素和PVP制备,和(e1、e2) 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


2. NCA前驱体及中间产物的晶体习性

添加NMP所得到的NCA前驱体,呈现出单晶的特点,并在400℃加热处理后,片状形貌仍旧保持(图3);而不添加NMP所得到的NCA前驱体,片状厚度不均匀,并有大量的纳米颗粒存在于薄片上,呈现出多晶的特点,在400℃加热处理后,片状形貌不能保持,薄片破裂为颗粒。在煅烧中的NCA中间产物,也体现不同的晶体习性:添加了NMP所得到的NCA中间产物,保持单晶结构,并有薄片厚度的增加和颗粒的生长;未添加NMP所得到的NCA中间产物,也能观察到颗粒的生长,但体现出明显的多晶结构。以上表征表明:NMP添加与否直接影响NCA前驱体的形貌和晶体习性,而NCA前驱体的晶体习性又直接影响NCA中间产物的晶体习性。

图3. 样品NCA-Urea-NMP前驱体:(a1-1,a1-4) 单晶分级薄片球形结构; NCA-Urea-NMP前驱体在400℃加热后:(a2-1,a2-2) 片状保持,并有薄片厚度的增长; NCA-Urea-NMP前驱体和LiOH混合物在780℃煅烧1 h:(a3-1,a3-2) 薄片厚度的增长,及薄片分裂为小颗粒,单晶结构保持;样品NCA-Urea前驱体:(b1-1,b1-4) 不规则的多晶分级薄片球形结构,大量纳米小颗粒存在;NCA-Urea前驱体在400℃加热后:(b2-1,b2-2) 片状大多破裂为颗粒,只有少数薄片保持;NCA-Urea前驱体和LiOH混合物在780℃煅烧1 h:(b3-1,b3-2) 不规则块状,并有颗粒的团聚,没有片状保持,多晶结构。

 

3. NCA正极产物晶体结构的表征

添加NMP所得到的NCA最终正极产物样品NCA-Urea-NMP,具有层状R3-m的晶体结构,并呈现出取向排列的单晶的特点,{010}晶面的曝露明显增强,片状NCA的厚度为110 nm-430 nm,长度可达近1 µm。EDS mapping可观测到明显的Al信号(图4);而不添加NMP所得到的NCA正极产物样品NCA-Urea,颗粒形貌极不均匀,呈现出多晶的特点,颗粒外沿有小区域的立方NiO杂质相;用NaOH做沉淀剂制备的NCA正极产物样品NCA-NaOH,呈现出不规则的块状形貌,外沿有明显的NiO杂质相。EDS mapping只能观测到微弱的Al信号。

图4. 样品NCA-Urea-NMP:(a1-a10) 取向排列的单晶NCA颗粒,{010}晶面增强曝露, 明显的Al信号;样品NCA-Urea:(b1-b5)不规则的多晶NCA颗粒,外沿有小区域的立方NiO杂质相;样品NCA-NaOH:(c1-c5) 不规则的块状NCA, 外沿有明显的NiO杂质相,微弱的Al信号。

 

4. 电化学性能

以尿素和NMP制备的NCA样品NCA-Urea-NMP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初始放电容量可达203 mAh/g,0.1C循环60圈后容量保持在196 mAh/g,在10 C倍率下容量可达117mAh/g, 1 C循环300圈后容量保持在125 mAh/g,并具有较低的阻抗

图5. 三种样品NCA-Urea-NMP,NCA-Urea和NCA-NaOH的电化学性能: (a) 首圈充放电电压曲线,(b) 0.1C循环性能,(c-f)倍率性能,(g)1C循环性能,和(h)300th圈循环后的电化学阻抗谱。

 

5.循环后NCA的晶体结构变化

以尿素和NMP制备的取向排列的样品NCA-Urea-NMP,在经过300th圈循环后,形貌无明显变化,仍保持层状R-3m的主体结构,虽然靠近颗粒外延有尖晶石Fd-3m结构和岩盐Fm-3m结构的出现,但厚度仅为几纳米。XRD表明特征峰的位置没发生偏移;而以NaOH制备的样品NCA-NaOH,在300th圈循环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孔缺陷,EDS mapping显示过渡金属Ni和Co发生明显的分离,颗粒外延可以观测到大范围的尖晶石Fd-3m结构和岩盐Fm-3m结构,发生明显的结构衰变。XRD表明样品NCA-NaOH的特征峰发生偏移。图b9展示了R-3m结构衰变为Fd-3m结构和Fm-3m结构的过程。因Al的缺失、镍锂混排和氧缺陷的存在,NCA体现出较差的结构稳定性。在充放电过程中,随着Li+离子的嵌入和析出,本就不稳定的NCA晶胞会发生持续的Ni向Lisite的迁移和占位,逐渐形成立方相,并伴随着O2-氧化和氧空位的增多,而多晶无序排列的NCA颗粒,相比于取向排列的单晶NCA,在充放电过程中又会产生更多的机械应力,最终造成明显的孔缺陷的形成。

图6. 300th圈循环后的样品NCA-Urea-NMP:(a1-a8)形貌无明显变化,层状R-3m结构仍保持,靠近颗粒外延有部分尖晶石Fd-3m和岩盐Fm-3m结构;和300th圈循环后的样品NCA-NaOH:(b1-b8)有明显的孔缺陷形成,过渡金属Ni和Co的分离,结构衰变为尖晶石Fd-3m和岩盐Fm-3m结构,(b9)R-3m结构衰变为Fd-3m和Fm-3m结构的示意图。

 

【总结】

该研究以尿素为沉淀剂,NMP取代PVP为掩盖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无Al缺失的取向排列的单晶NCA,受益于低结构缺陷和{010}晶面的增强曝露,NCA具备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并在抑制晶体结构从层状R3-m衰变为尖晶石Fd-3m和岩盐Fm-3m结构、抑制过渡金属Ni和Co的分离、和缓解孔缺陷形成上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异性。

 

Tian-Peng Gao, Ka Wai Wong, and Ka Ming Ng, High-quality LiNi0.8Co0.15Al0.05O2 cathodewith excellent structural stability: Suppressed structural degradation and poredefects generation, Nano Energy,2020, DOI:10.1016/j.nanoen.2020.10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