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今天是什么日子,你知道吗?
1970年4月24日,一曲《东方红》奏响浩瀚宇宙,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究竟是怎样的豪情,让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面对中央的十二字要求,自动化所科学家究竟是如何攻坚克难?
(文末彩蛋还将带你看看今日“东方红一号”!)
本视频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审核
1956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会议之后,中科院将发展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的一项重大任务,成立了科学院581组, 自动化所的陆元九、杨嘉墀等科学家参与了拟定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581”组成立以后,下设三个设计院,其中第二设计院是以自动化所为主,负责研制卫星控制系统。
参加“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部分专家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1959年,院党组传达了邓小平总书记的指示:“卫星明后年不放,与国力不相称”,对“581”组的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自动化所仍然在进行运动物体控制的理论研究。
1964年人造卫星工作再次上马,代号为“651”任务。在1965年的“651会议”上,与会者建议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196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651”设计院,开始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如何在太空中
播放《东方红》
虽然宇宙是真空,声音因为没有介质而无法传播,但电磁波可以传播。《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并不是说在太空中响彻着我们能听到的音乐声音,而是卫星一直在发射电磁波。
要想让地面上的人们听到乐声,主要有以下步骤:卫星在太空中用短波发射器发送《东方红》乐曲的电磁波波段的信号,信号通过发射机下行,由大型地面站接收,再通过广播电台转播。
因此,全国人民听到的铝板琴音色的《东方红》乐曲,都是经广播电台对卫星信号转播后呈现的。
“东方红,太阳升”
天上在唱,地上也在唱
自动化所主要负责卫星在高空时姿态的测量和控制,此外,还负责《东方红》乐音的研制以便让全世界都能听到中国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音。经过反复研试,自动所科研人员确定了让星上短波发射机一身二任,既播送乐音,又传送遥测信号的最佳路线。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我国部署的湘西、南宁、昆明测控站相继发出“捕获目标,跟踪正常”的报告。任务数据处理中心将南方4站发回的遥测数据与卫星飞行第二圈时喀什站接收的数据结合,当晚就报出卫星轨道: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94公里、倾角68.5°、周期114分钟。同时我国也发出了全球244个城市的观测接收预报。
当《东方红》的乐曲第一次响彻云霄!自动化所里也响起了科学家们经久不衰的掌声和欢呼。 这些老一辈的自动化所人,正是 “东方红一号”部分重要任务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1970年4月26日,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
卫星成功发射后,大家围坐在收音机旁收听《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一颗卫星本身。它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它的研制为后续航天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探索了工艺流程,培养了人才队伍,为中国航天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更重要的是,“东方红一号”研制攻关过程中凝练出的精神财富,构成了我国“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传统精神的内核,激励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奋勇向前。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信中说道: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
习近平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东方红一号”至今仍在太空中运行
“东方红”的歌声仍在人们心中回荡
如繁星般闪耀的科学家精神永不落幕!
初心不改,心系家国
我们步履不停!
现在的“东方红一号”是什么样的呢?
快来看!
202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雷达二维像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科院自动化所官方网站:
http://www.ia.ac.cn
欢迎后台留言、推荐您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或资讯,小编恭候您的意见和建议!如需转载或投稿,请后台私信。
编辑:鲁宁、董晓芙
来源:综合科技日报、科学大院、中国青年报、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