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慧屏 X65深度解锁 音画体验背后的故事

ZEALER ZEALER 昨天

点击上方播放视频


最近几年,大屏产品的发展呈现出了两极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每英寸的平均售价在下降,大家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到更大的屏幕、享受更大的观影感受,另一方面,高端大屏产品的销量连年上升,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买到更极致的产品,去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而高端大屏的产品,基本上市场沉淀出两个核心的衡量维度,第一是面板,它决定画面的基本素质,而是芯片,它决定高低可以做的多好。而索尼的芯片、LG 的OLED面板都给自己建立了很深的护城河,那么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华为智慧屏的表现又是怎样?



我们先来看面板,直接将X65带到光学实验室里,采用专业的TOPCON的BM-7A辉度计进行检测。



X65此次是华为找LG深度定制的最新一代顶级OLED面板,检测报告的结果显示,亮度方面,官方宣称的1000nit是在HDR片源里3% 高光区的时候才能实现,不同模式下,不同的高光区域大小,最高亮度的数据均有不同的表现。


在目前最新的固件里,SDR模式下高光区为10%的时候峰值亮度能达到459nit,25%为335nit,50%为320nit,75%为265nit,100%为210nit。



刷新率在鲜艳和体育模式下也能达到了宣称的120Hz,对比度 响应时间 均匀性这三项数值,OLED面板本身的天然优势,测试的结果也都非常好看。



同时,色域覆盖达到了100% sRGB和97.4% P3色域,色准方面,标准模式下ΔE平均2.53,鲜艳模式下ΔE平均1.94,电影模式下ΔE最低,平均1.28。



这组数据基本证明两点,第一,这个面板本身的素质还是非常过硬的,同时华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调校上的工作还是做的非常细致到位的。可以说,这个面板的含金量是绝对对得起X65的售价。



刚才我们聊了面板和芯片两个维度,其实两者也是有相符相称的紧密联系的,好的面板,可以给芯片以更大的发挥空间。否则面板不到位,芯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今年华为智慧屏 X65所搭载的,不是市场上买的公版芯片,是华为海思针对OLED面板自研的图像处理芯片,鸿鹄898。



这块鸿鹄旗舰芯片也让X65支持 HDR10+HLG 双重标准,实现从 HDR 解码到 Tone Mapping(对比度映射)、Color Mapping(色域映射)、 Local Dimming(分区控光)的全流程处理,此外,它还会投入额外的算力去实现Local DCI 局部动态对比度增强,这个技术是值得展开讲一讲的。



它就是将传统的局部调优的工作,做的更加细致。


将整幅画面分割成 10多万个子单元,对每个单元再进行单独的动态对比度,同时通过智能分析不同画面的亮度分布,让单个像素亮度来配合全局动态范围调节,从而达到消除对比度增强带来的噪点和颜色影响,提升画面明暗部细节的作用。并且全局支持和超分辨率模式。当单元总量变多之后,同时要做upscaling对芯片算力的要求自然也会高非常多,这就突显了自研芯片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在鲜艳模式和体育模式下,X65 可以支持120Hz的MEMC动态插帧,并且通过德国莱茵眼部舒适度认证。全程DC调光加上OLED生来具备的硬件防蓝光特性,能减少长时间观看的眼部疲劳。



在消费级功能之外,还提供了大师模式,内置了非常多专业的参数设置来适配各种领域的制作要求。华为既然敢这么做,显然是对自己鸿鹄芯片的色彩管理能力非常有信心。可以说基本上高端的大屏产品该有的功能,在鸿鹄898的支持下,华为都有了,对于相对起步较晚的华为来说,自研芯片还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和比较坚实的基础。



做芯片,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工作,而且在早期,与投入相比,自研芯片的收益是非常小的,甚至还有很多的风险。


但是一旦你渡过了这个煎熬的时期,长期收益就会迅速被放大。而这个煎熬期,华为已经在手机产品上渡过了,智慧屏出现在华为自研芯片的收益期放大的阶段。一方面研发周期会缩短,另一方面,与其他自研芯片形成的1+1大于2的边际收益会放大。这给了华为在大屏产品上做更远的谋划提供了信心。



所以大家能明白,为什么华为坚持叫智慧屏,而不是叫电视了么?海思芯片矩阵给这个大屏产品的赋能,让他有超越传统电视影音场景的可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智慧互联功能,它是X65智慧屏非常重要的另一面。


我们可以看到顶部这个每次开机就会升起的部位,它集成了光线传感器,6 MIC拾音阵列和一颗2400万超广角摄像头,这颗摄像头水平可视角度能达到95度,有效像素为5632*4224,基本上能覆盖整个客厅范围。



超广角日常拍张全家福肯定没什么特别的,更大用处体现在它畅连通话功能上,在视频通话的时候智能人像追踪算法能够自动识别人像,在走动的时候不用移动摄像头就能让人物始终保持在屏幕中间位置,如果你用的华为/荣耀手机还可以快速将手机端的通话内容转到智慧屏上继续进行。



所以这个智慧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这颗摄像头上,对消费者来说,可能实用频率并不会很高,但在政企用户来说,华为的品牌认知度和保有量是非常高的,那这颗摄像头的应用场景价值就被放大了,可以说智慧屏走的更像是To B迂回包抄To C的逻辑。



除了的WeLink多终端互通之外,安卓手机能通过安装智慧屏APP去主动呼叫智慧屏进行视频通话,但这个功能并不是这个APP我最关注的地方,而是这个智慧控屏功能。



上一代智能控屏给我感觉有点像一碰投屏一样,只是镜像的展示手机里的内容,这次升级了后可以将智慧屏上的全部内容同步到手机上,通过手机实现智慧屏的全界面触控,解放遥控器一步步的操作逻辑,直接通过手指像在手机上进行操作,甚至包含第三方应用界面的操控。



这个智慧控屏的原理,是将智慧屏的画面镜像投放到手机上,跟手机无线投屏的逻辑恰好相反,这样就将大屏的使用场景瞬间扩大,甚至很多对遥控器操作没有适配的平板应用都可以安装在智慧屏上通过智慧控屏来使用。



未来还会升级成不同网络环节下就能实现控屏的功能,即使是分隔千里,需要时也能给家里不熟悉操作的小孩或者老人远程点播节目或者开启视频通话,也算能解决部分用户的使用痛点。


除了人像追踪,这个摄像头还能实时识别和追踪人体的骨骼关节点,通过关节点的位置变化来实现AI健身和实时动作指导的功能,在骨骼关节算法执行同时,并发运行人脸锁定算法,过程中不会因为他人经过屏前而打扰和丢焦,这里也要归功于里面那颗支持两个视觉算法并发执行的海思双NPU芯片。



这颗芯片是具备神经网络加速引擎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加速,我之前也说过,做Ai,要在多年以前有做布局规划,这样自研出来的产品才有可能在现在投入使用,显然海思是有在这方面下功夫的,虽然目前只是骨骼关节点手势识别这类看似简单的Ai识别,但这也是为日后更复杂更智能的Ai运算做准备。



最后,作为大屏互联影音产品,一定有人关心它的音频表现,这次X65采用了14喇叭全屏发声阵列设计,其中包括6个10W条形全频单元及6个 3W 球顶高音单元,还有两个3.5 英寸 20W 重低音单元,发声时声波向外翻转10度,这时通过鸿鹄芯片的环绕声算法,形成远超屏幕尺寸的声像范围,也能通过算法在屏幕任意位置上结成音像。



我们虽然能带它到专业的声学实验室进行测试,但在全消音室里的出来的数据和用户在家里的实际体验差异实在太大,所以我们视频里在真实家居环境里录制了X65不同音效模式下的表现,欢迎大家来一起感受下。



今天我们来看华为的智慧屏,其实非常像我们多年以前看华为手机产品,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感觉这个产品大样是有的,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够完整,尤其对于一台高端大屏来说,你接一个盒子把它当普通电视看可不可以呢?



当然可以,但你真的想要体验华为终端的话, 说实话,他现在还没完全释放出来,就跟早几年看海思驱动的华为手机是一样的,当年我对华为手机的预判,我说只要耗不死华为,你没法保证他未来也不行,所以今天这款产品也是一样,它也是具备了未来成为非常高端大屏产品的潜力。



同时,华为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已经把在手机上验证过的,能够崛起和成功的案例,我们足以相信大屏产品他也会有所成就的。


虽然华为才进入大屏市场一年多的时间,就迅速在这新的红海里立住脚跟,并且不满足与其他厂商做过多的竞争,而是迅速的往高端市场上去切入,和去年相比起来,可以说是扎实的往前迈了一步。



通过全新升级的芯片,我们第一,看到了华为的野心,1+8+N的全场景构建。第二,我们看到了华为的信心,海思在手机上的经验会助力在多场景布局上更快达成。8年前我们成功的预见了华为手机的崛起,今天我们也不妨对华为的大屏布局展开期待,5年之后回头看会不会又是一番不一样的风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