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潮 | AI助攻,再现京城昔日繁华

近日,一位北京小伙用人工智修复了100年前的北京街景影像片段,在网络迅速走红。据视频修复者大谷介绍,原始视频是100年前外国人拍摄的北京街景,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给视频补帧、提升清晰度、上色,最终完成了对原视频的“现代化”。视频发出后,在网上得到大量的关注和传播,不少网友感叹“好像穿越了”。


 
AI修复历史影像

说到人工智能修复,大谷说他前后花了7天时间,一共用了三个AI程序,大致分为补帧、扩分辨率、上色三个环节。比如补帧,补到了60帧,即原来一秒钟时长里只能出现6到10张照片,现在可以出现60张。通过补帧使得画面细节更多,人物行动在视觉上就正常了。“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补到120帧了。”
 


至于上色,大谷表示,因为这套人工智能AI是欧美网友开发训练出来的,所以它是偏向欧美范儿的,对蓝天绿草这些常规颜色的识别没问题,但对北京的传统服饰和墙的颜色并不了解,所以视频里人物衣服颜色并不是很鲜明。“我朋友把故宫的老照片放进去,让它上色,结果出来棕色的墙。因为欧美建筑里没有红墙,它的数据库只有棕色墙,所以就‘猜’是棕墙。”
 

 

目前,AI修复没有人工修复来得精致,去年国庆节4K修复版电影《开国大典》让大家看到的彩色开国大典,是600个艺术家奋战40天的成果。而人工智能还只能是个“大概”,它可以帮助节省时间,但做不到历史精确,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学习。下面,大谷会进一步训练它,让它多加学习中国文化,不过这得要花上半年甚至一年时间,而且电脑设备也要升级。

  
AI在各领域渗透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交通工具的无人驾驶技术让出行变得安全、高效;医疗行业的智能影像设备让疾病筛查变得简单、快捷;现代人工智能修复技术让历史有了新的色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开始飞向“千家万户”。手机中的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的消费方式、智能遥控的生活家居等等,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便利、高效的生活体验。
 
西井科技作为一家取智于人用智于人的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将AI技术从港口码头向全场景拓展,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带到更多领域,方便人们的作业、生活。
 
人工智能技术与历史影像的碰撞,无疑给我们了解历史和社会演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体验,这是现代技术服务人类生活的生动例子。但“科技的创造者终归是人类自己”的道理依旧值得铭记。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