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 | 疫情下制造业ToB及ToG的投资机会论坛 |
时间 | 2020.5.13 16:00-16:30 |
演讲主题 | 电网中功率半导体应用与发展 |
演讲人 | 赛晶电力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吉庆先生 投资者关系兼市场部总监 |
导读:
为什么IGBT市场关注度如此之高,IGBT成为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半导体器件?在电网领域,具体又是如何应用的?赛晶又是凭借什么,有信心攻克国外主导,国内稀缺的IGBT器件?在本次会议中,均给予了相应解答。
IGBT是什么?
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
半导体器件分为信息电子的集成电路以及电力电子的分立器件。如果说信息电子方面的核心器件是CPU,那么分立器件或者说电力电子方面的核心器件就是IGBT。CPU可以用在电脑、手机、汽车、电子等用于数据的计算方面,而IGBT则是用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的能源应用方面,是现在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
功率半导体的构成
半导体是以碳、硅、锗、锡、铅为代表的四价的元素,又分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将三价的硼、铝、镓等元素掺入四价元素中形成 p型的半导体。将五价的氮、磷、砷等元素掺到四价元素中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
晶体管是PNP结构,即P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再加P型半导体。半导体介于导体和非导体之间,但是如果给它一个“触发”,就变成了导体。譬如,晶体管是通过电流驱动,给它一个电流,半导体就变成了导体,当把电流撤掉,它又变成了非导体, 也是我们所谓的“开关”作用。
IGBT技术发展趋势
IGBT技术历经数代发展。从正面技术来看,从第四代及以前的平面型结构,发展为第五代、第六代的沟槽型技术。背面技术,也采用了很多新技术,视觉效果上硅片厚度越来越薄。从性能上来看,损耗越来越低,热阻越来越低,结温越来越高。从而形成现在通导能力适中、频率适中、开关速度适中、电流更稳定的,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IGBT技术。
IGBT两大主流技术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两大主流技术,一个是以ABB为代表的SPT、SPT+等(软穿通结构)技术,另一个以英飞凌为代表的Trench(沟槽结构)技术。
平面型的SPT+技术,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比如高压直流输电,以ABB为代表的3300V以上的SPT+的产品IGBT是具有性能优势的。Trench技术,则在对损耗要求较高的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性能优势。
IGBT在柔性直流输电的应用
直流输电技术对比
直流输电主要分为常规直流输电(一般称之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
常规直流输电,使用晶闸管作为核心器件。优点是电压等级高(最高可以达到1100kV),输送容量大(最高可以达到12,000MW),例如:昌吉到古泉项目。此外,由于晶闸管结构相对简单的器件,常规直流输电环流阀的损耗小、运行稳定。当然,缺点也非常明显,因为晶闸管控制能力较差,只能在有源逆变的情况下工作,无法接入无源电网,如海岛供电、海上风电都不可用常规的直流输电技术。而且灵活性较差,控制能力较差,一旦交流系统发生干扰,很容易发生换向失败等故障。最后一点是,它的无功消耗较大,需安装大量的滤波装置来消除。
柔性直流输电,使用IGBT作为核心器件。是灵活调节能力强,交流系统互动性强,可用于海岛、风电、海上风电等领域。另一个优势,故障恢复非常快,可以调节有功,无功则不需要安装大量滤波装置。但是,由于用IGBT作为核心,相对复杂的全控性器件,损耗略大。而且不具有自主断开的功能,要安装专门的直流断路器,当发生故障的时候切断电路,保障安全。
IGBT在柔直输电的具体应用--以“张北”项目为例
柔性直流输电中换流阀和高压直流断路器是两项最关键的设备,他们都是IGBT为核心。以张北柔性直流电网为为例。张北直流电网包括北京、康宝、丰宁、张家口4个换流站,在换流站的母线上有一个断路器,与其他三个站相连接的线路各有一个断路器,则一个站有4个高压直流断路器,4个站有16个。因此,张北直流电网一共有4个换流站,16个断路器。
IGBT在柔直输电项目的具体应用
柔性直流输电,由于电压等级高、功率大,因此使用中高压的IGBT。比如,2015年的厦门项目,是320kV柔性直流输电,1000MW的输送容量,使用的是3300V、1500A的。之前提到过,瑞士ABB半导体采用SPT技术的IGBT,在高压方面是有稳定性的优势。因此,现在世界主流的柔性直流输电大部分使用的是ABB的IGBT,赛晶是ABB的中国的总代理,所以这个项目的半导体基本上是由赛晶提供的。
2017年的渝鄂项目,是将湖北电网和重庆电网互联项目,将两个交流电网进行异步互联,从而能够互相调配电力。而又不会像通过交流的同步互联,当一个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会波及到另外一个电网。因此,这种柔性直流的交流电网互联,更具有技术上和安全性的优势。这个项目的电压等级是420kV,单个换流阀输送容量是1250MW,也使用ABB的3300V、1500A的焊接型IGBT。从技术角度来讲,每一个换流阀不可能通过不断的增加器件的数量来提升它的容量。从总体来说,单个换流阀1250MW的输送容量再往上升,再通过增加IGBT器件来解决相对较为困难,需要用更大功率的器件,来满足这种容量的提升。
2018年的张北项目是500kV,大的换流站是3000MW的输送容量,小的换流站是1500MW。2019年的乌东德800kV混合直流输电项目,两个换流站分别是5000MW和3000MW的输送容量。两个项目使用的都是压接式的IGBT,4500V/3000A和4500V/2000A。总体来说,这两个项目是现在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的最高技术水平代表,以及IGBT器件最高的技术水平代表。
IGBT在智能电网的应用
从广义上来说,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柔性交/直流为骨干网络交流与直流并行的配电网。包含集中式发电基地、分布式能源、多种类型电源微电网、工业、交通、储能等多种类型的用电负荷。IGBT则是一切交流/直流装换设备的核心器件,是所有直流输电技术和设备的核心器件,也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核心。
例如,赛晶自主研发的以IGBT为核心的超快交流开关,在英国智能电网科技示范项目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交流供电线路一般是两条线路,一条主用一条是备用,如果出现问题就立刻切换到备用线路上。以前这种切换,是通过机械式的设备来实现,普遍是“毫秒级”切换速度。对于一般家庭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对于对电能质量要求高的领域,比如数据中心、巨型计算机、精密制造等是致命的问题,一瞬间的电能不稳定,就可能造成数据丢失、设备故障等重大问题。而使用赛晶的超快固态交流开关,可以达到“微秒级”的切换速度,做到无扰动、快速、安全的交流线路切换。未来像这样的设备会越来越多,而且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创造的可能性。
赛晶IGBT自主研发项目
自主技术创新研发的领先企业
赛晶是世界范围内电力电子技术创新研发的新企业,研发出了国内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用阳极饱和电抗器,国内首个柔直用直流支撑电容器。公司也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电力电容器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公司层内母排、数字式IGBT驱动等IGBT的配套器件也具有国际的领先水平。
赛晶固态开关技术不只在英国智能电网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也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离子对撞机项目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赛晶阻抗测量技术,是国际上唯一一个实时的在线式阻抗测量技术,拥有国际发明专利。赛晶脉冲功率技术在中国科院高等物理研究所的离子对撞机项目上,以及1000公里的磁悬浮推动列车项目上也取得了出色的应用。赛晶在线监测技术,也在多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上取得出色成绩。总的来说,赛晶在不管在器件上,还是在新兴电力技术上,都具有国际领先的水平。
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
赛晶IGBT核心研发人员均来自欧洲IGBT领军企业,具有国际一流的设计水平和丰富经验。
首款IGBT芯片设计已经完成
基于公司出色的技术研发实力,赛晶于2019年启动了自主的IGBT技术研发,致力于打造中国国产的高端IGBT产品。
公司拥有SPT和Trench两大芯片技术,模块封装技术涵盖了600V- 1700V、30A- 1400A,面向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工业电控等众多领域。
目前,芯片设计已经完成,即将开始流片。首个IGBT模块样品,可以达到1200V/ 600A的性能水平,是电动汽车、工业、新能源发电等应用,国际主流的电压等级和电流等级。
生产线建设
赛晶IGBT生产基地,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浙江嘉善,目标年产200万件IGBT 模块。计划建设2条芯片后道工艺生产线,5条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
研发计划
赛晶将生产制造一系列IGBT产品,包括Eco PaK ,面向工业应用的62 Pak,针对电动汽车的EV Pak,针对新能源发电的Prime Pak,以及使用碳化硅新材料的SIC Pak。
~完~
长按二维码关注赛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