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会和你一起进步哒,记得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哦~
考研分享会
20 May 2020
5.20号晚七点半有一个清华大学试听课加20届考分析课,有兴趣的可以进群:
清华微电子考研群:667580746
首先说我的考研成绩:数学一131;专业课136;政治66;英语一66。
我不想写做一些鼓动性的文字,直接写干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晰的自我定位与有效地付出是初试成功的关键,讲的通俗的一点,就是找一个可以实现、满足自己期望的目标,并且付诸努力在大概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这种选择是客观的,千万不可以有好高骛远的心态,但也不能过于保守,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这是两个极端,哪一种都会让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我是选择的继续二战清华,首先是因为微电子前景尚可,其次是一战由于各种原因个人状态很差,和分数线就只有几分之遥,再次,我对自己的数学和专业课非常有信心,如果没有某一门课非常有信心拿高分,还是不要轻易的选择清华。
关于工作、考研、出国的选择还是看个人,一旦选择考研就需要认识到考研只有两种结果(不考虑调剂):A 上岸 B 失败。每一次考研只有一次机会,这就像大家数电中学的二进制的逻辑,只有零和一,没有任何折衷的余地,不可能有“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就是没考上“这种中间道路,这种看上去情有可原的失败是不可取的。
以湖北省为例:考研中往届生和应届生的人数比例
近年来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试题的难度也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考研大军中不乏有很多二战和三战的考生,对于一战的同学就需要准备的更加充分、全面;对于二战和三战的考生来说,也需要扪心自问:有这么多往届考生,为什么能过初试的人必须是我?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把尽可能多的精力投入到考研中,而且是多多益善!!!
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考研必须一鼓作气,不能三心二意。从一开始就要绷紧神经,一步一步地把学习做细,如此就会把自己拉入一个正反馈,会越学越有劲,不至于到中期和后期心态炸裂,甚至连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据我观察,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前期散漫,后期就吃紧,这样的复习效果会很差。
数学复习
数学是非常强调基础的学科,基础非常非常重要,这就像是你要去用积木来搭建一个东西,如果你积木都没有或者不全,那什么建筑都搭不起来。如果基础的题目都不会,有技巧性的题目即使做出来也是碰巧,不可能在最后的考试中有所发挥。由于近年来考研人数剧增,数学的难度也会增加,强调技巧的题目也会增加。
在准备数学的过程中,第一步,你需要搭建非常完整的知识网络,将课本中的知识理解透彻,并且能够熟练地将知识点相互联系;第二步,你需要把知识固化,模式化,毕竟我们学数学不是为了能成为数学家,而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非常标准化、模式化的考试和实际学习是有区别的,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我们不能学的好却考不好,那多冤啊。
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学课本上的知识,学透彻。因为我不喜欢各种考研名师非常刻板的讲解,而是偏好自学优秀的教材,我推荐同济大学的高数教材。
我个人认为各个高校的教材是经过很多次编写,根据学生的情况反复修改内容的。而各路考研全书由于没有像大学中面对面授课反馈、发现不足修改并更适应学生群体这一过程,无论在编写修改的次数还是书籍投放大众的时间上,名校的高数教材都更胜一筹。
我并不是说各种考验数学全书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个人观点是教材面向知识,全书面向考试。教材会使用大量的篇幅以尽量多的实例生动地讲解知识,而全书通常是罗列知识点,面向各种题型,固化思维(不一定坏事)。
我是仔细阅读了同济的上下册教材,不懂的地方用各种方法搞懂,一个一个来,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不要放过,但也不能求快。经常有同学中相互比较进度、速度,但是单纯的比较这些意义不大,因为关键问题是复习的效果要好,如果和别人比较能够对自己有很好的督促作用,那么可以比较;
如果比较知识增加了自己的焦虑感,降低了复习质量,那就算了,知识的学习有自己的规律,强行加快速度会适得其反。一定要记住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习效果的好坏。
数学的复习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前期是准备各种资料,让自己更早的进入状态,让自己更好地过渡到中期,中期就需要打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前中期的重要性在于,知识网络决定上限,知识固化决定下限。
前中期的基础没打好,通常是后期不能弥补的,所以一定要重视。那么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呢基本上课本上的知识非常熟练,并且例题熟练掌握,在加上考研习题的联系就可以的。知识掌握实在有困难,学不懂就抄,多抄几遍,看各种老师视频,理解好。
我是大概7月份初开始二战的。在7月到10月底进度(前中期):看完数学教材并完成了汤家凤1700,后又根据自己的不足(重积分)做了一些额外的补充练习,查漏补缺。
自己的一点经验,就是平时习题的正确率大概上就是最后考试的正确率,所以平时一定要拿出自己精力最好的时间来做题目,如果平时正确率就很高,有利于提高自信。
中后期我又刷了一遍全书(一战刷过一遍),这时候大家都在做真题了,我比较沉得住气,就刷我的全书,大概速度是每天一章,这是我最快的速度了。这个时候需要各种题型熟练掌握,必须提高正确率、速度、知识熟练度,适应考试的强度与模式,固化思维。这个时候要做到中低档题目拿来就写。
后期我一套真题也没刷,就买了李林的8套卷和4套卷,按照考试来。之所以没做真题的原因是因为上一年的考题很大程度偏离了往年真题的题目强度,而模拟卷往往题目贴近上一年难度。
实际上我也不能完全模拟考试的环境,一套题做很长时间(超出考研时间3小时)。其实后期才做套题的做法有一点赌的成分,因为万一做的效果很差,那将是没有任何办法弥补的,读本帖的同学一定要注意。
套题的平均成绩在130左右,有120+的时候也有140+的时候。但是别以为模拟很高就最后的考试就很高,我当时害怕自己飘了甚至还准备了竞赛题目,打击一下自己,好踏实复习。
专业课
832有半导体物理、模电、数电三本专业课。专业课的特点是知识非常复杂难以理解,但是做的题目并不涉及知识的复杂应用。基本上好好完成课后题和例题,跟着飞姐的班学就行了。
半物的知识点非常多又很杂,很难像数学一样一套逻辑把很多知识点串起来。B站上有很多半物的视频,可以提供很好的教学作用。自己学完之后可以把这一章的知识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字小的话一章大概就一张A4纸,复习起来极为方便,如果及时复习一张纸的知识10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
模电学起来比较恶心,真的恶心。慢慢学,提早准备,课后习题全会做,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
数电比较基础,但是最后的考试比较容易上难度。课本上的例题是特别重要的,把课本上的所有例题一定要熟练掌握,再有难度的题目也逃不出课本的例题。一定要重视课本上的设计,一般提难度就是让你一步一步的设计一个电路,比如使用逻辑单元搭建一个n进制的计数器,这种很耗时的题目一定要熟练掌握。
我本科基础比较好所以专业课写的经验比较少,同学们一定结合自身特点来做好专业课的计划,清华的专业课是大头,往年专业课压分非常厉害,上一年最高分才120+,有不少同学总分很高但是专业课没有过线而错失好局。
今年的题目没有那么偏,分数才比较高。专业课考试不让带计算器,根号需要手算,需要记住几个常用的值,比如ln2、ln3、ln5、ln7.等,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我是在本科学校复习的,学校里的学习氛围很好,更能集中精力学习。
作息
前中期:7点到8点到教室学到快12点去教室 回租房休息一下 下午两三点到教室,肝到晚上9点到10点,回去洗洗睡。
一周会休息半天到一天,平时白天实在困了就回去睡一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尽量避免低效学习,或者把一天低效率的时间段用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比如不太重要的学科,或者直接去做做运动)。
大后期:之前肝的太猛了,早上经常九十点才到教室,晚上回去的也早,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尽量避免着凉感冒,学的太猛过犹不及,感冒几天啥也做不了,浪费几天还不如常规学习强度学的多。后期一定要把状态保养好,千万别到最后掉链子。
关于一天中学习时间的分配,我个人比较随性,把精力好的时间放在数学和专业课上,政治英语不是我强项,我只要做到别被这两科拉后腿就行了。
下面是我们辅导班学生的一些爆料
我们清华班上将近40个学生,有20+学生考上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学生在我的复旦881第三班说的,他一开始加三班,估计是觉得一开始自己上不了清华,然后想转考复旦吧。
昨天还有另外一位双非同学爆料,三个月上清华的,当时9月18号他找到我报班的时候,我并不想让他报,我觉得他肯定跟不上进度了,而且肯定考不上,是他好说歹说,一有机会就找我语音通话,最后我还是让他参加辅导班啦。
还有很多二战,然后终于被录上的同学来报喜的。
当然,更有很多高分大神,比如集管第一帅气小哥哥,集工399们帅哥,专业课130+的基本上都是报了班的。
这是,这不能完全归功于我们,他们班讲师后期有点事情,学生还是有些抱怨的,但是我当时觉得学生们在群里讨论问题很积极,就觉得这次肯定不会差。
到后期,学生们慌了,甚至说,你们就是给我们建了个群,然后让我们自己讨论,啥贡献也没有做。
然后我就再次逼着讲师加课,到后期,我竟然也被逼着亲自上阵给清华学生上答疑真题课,以及后续的复试班。
抗不过学生的抱怨啊哈哈哈哈。
在此,感谢学生们给我们提出的建议,让我们越来越改进,以后会越来越好!衷心祝愿所有考清华的或者已经上岸的同学一帆风顺,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