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谈了“阴阳与元气”,这篇说说“阴阳与数”。在太极阴阳运化体系中,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数是世界的本源,是万事万物运化之因之果,是准确参研“象”的阴阳内质必备的工具。
数者,先天为本源,后天乃术用。“数”有数量和次序两层含义。数量是事物量化之后的状态,次序是事物的先后关系。具体划分,一种是实测的、定量的数,一种是由象及里的、定性的数。象数之“数”与数学之“数”是不同的。象数是“象”与“数”的合称,其字面意义分别指形象、表象和度数、量度。而“象”是通过“数”来确定与表示的,这里的“数”已不具有量的含义,只是一种形象,是一种象征符号。数之“数”,它没有单位,没有大小之别,只有整数而没有小数,主要不是用来计算的。数学之“数”是抽象的概念,是由单位构成的集体,它不考虑事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事物量的规定性,它在事物中抽象地存在,与事物的量以外的属性没有关系。象数思维方法中的“数”侧重于定性表象,这种“数”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象”,是参研天地运化规律的编程语言,也是预测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代认为“数”是宇宙万物的直接体现。首先“数”就在宇宙万物本身之中;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因为宇宙万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定数的,所以更加能够用“数”来体现万物。其次,需要解释“数”与“数字”的区别是:“数”一般是通过“数字”来表现的,但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表现,所以“数”并不完全等同于“数字”。举个例子:如《周易》中的八卦,你可以随意掂出一卦,如乾卦、巽卦,这是可以通过卦象知道他们相应代表的数字的;但是卦象的内涵却不等同于数字的内涵。那么,也就是说,“数”的内涵是“数字”不能完全表现出来的,或者说“数字”只能小部分的、局部的表现了“数”的内涵。所以,二者是不能等同起来的。古人也是不把“数”完全等同于“数字”的,只要是能表现出一定规律的内涵都称为“数”。第三,实际上,“数”还有“规律、命运”的含义,只不过现代语言学家把此义当作引申义来对待,实是本义,是理解“数”的关键所在。所以,当我们把“数”的计算、规律、命运等内涵一起应用,就能知道古代人怎样对于“数”的全面的、整体的、正确的把握。
天地生成,莫不有数。数始于1而终于1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为天地之数,是人类用来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种符号,它包含了宇宙间,阴阳互存,对立统一的自然法则,也包含了宇宙,天体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大道之理。天地之数的数理,同道教的《道德经》,儒教的《中庸》,佛教的《佛经》,十字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所阐明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把宇宙当成产生天体、万事万物的根源。《道德经》第六章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圣经》中记载,耶稣的第五个徒弟叫约翰的,在他的《约翰福音》书的开篇第一句写道:“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耶稣的徒弟约翰:把称为道的宇宙,称之为上帝。基徒教的“十字架”,佛教的“ 卍字符,道教的“无”即0,伊斯兰教信真主《没有图象即为0》,实质上是把宇宙当成真主。儒教的《中庸》即是“十”,不偏不倚也。世界上五大宗教,无不是用天地之数的符号,数理作为本教标志和教义的。所以说伏羲之书的宇宙观,天地之数的数理,是世界上最容易,最简单的大道之理,天道之理。
天地之数,貌似一个简单的符号,简单到世界上每一个人,连儿童都能背诵。可是,它作为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全部信息的载体符号,很不容易被常人所认识,它的原理包含了宇宙、天体、生命、万事万物的易变法则,并有极强的逻辑性、规律性。如成语“七上八下”内蕴数理内涵。在《易经》中,奇数为阳,因为阳是扩张的,所以阳是正数;偶数为阴,因为阴是收缩的,所以阴是负数。七是奇数为阳,八是偶数属阴,所以七在上,八在下。七上八下就是这么来的。
“数”在古代中国有深厚的内涵,“数”能成为一种学,就必须和宇宙的时空相联系,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今人一般都把现在所谓的数学当作一种抽象的科学,实际的意思也就是从人的认识观念出发,把事物经过观念的认知抽象出发来研究。这种剥离的思维结果,乃是将人的思想与物质分离开来,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分离研究现象,是一种“心物”分离的状态,也是一种人为的思维结果,而不是宇宙、生命的现实真象。传统文化中干支与五行的配数现象证明,宇宙万物跟“数”是有紧密关系的;同时,也说明在一定层次的宇宙范围内的万物的内涵,可以表达为“数”或者用“数”来表达。
从比较视角研究,与支撑西方数学的形式逻辑基础不同,中国的逻辑(推理方法)不仅以象数算法为基础,且隐藏在算法中。既然象数算法是对自然生生变化的直接模拟,那么通过“算”来推演事物变化是合情合理的。既然逻辑未从数学中独立出来,那么,对事物变化的逻辑推理只有通过“运数”来进行,亦势在必然。中华民族古时以竹为筹,利用筹策敷演运算,由此,张良“运筹帷幄”亦不能无“算”。这里所谓“推演”“推策”“运筹”实际上即借助象数算法进行逻辑思考与推理,以推测、判断事物的发生、变化及其结果。古代中国“运算”过程同时即推理过程,数中有象,数中有理,由此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古人什么都“算”了。连天空二十八宿中东西南北四斗的东斗星君就是“主算“的CEO。实为中华民族所独创。
中国数理逻辑另一重要特征是,与西方纯粹形式之逻辑相比,中国之数理逻辑是深涵价值底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中国先圣一开始就肯定宇宙之最高善乃是万物生命得以存在与延续的根本保证,并将价值引入了对自然的基本感悟与理解之中。
北宋邵雍后学张行成认为象是依据数而产生的,“天下之象生于数”。数乃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很多人都说《易经》是从象开始的,实际上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应该说,一切一切都是从数开始的。心中没有数,怎么去画那个象呢?值得注意的是,从先天本源上说是先有数后有象;从后天功用上看是先有象后有数。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所有活动,都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当大数据记录人们所有行为时,是西方之数的运用;当运用数据分析人的行为内涵给人“画像”时,则是东方数理思维的再现。
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科学的发展,以数理为先导,计算机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更是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河洛天地之数以及太极图阴阳之数的数理,逻辑规律一旦被掌握,对认识宇宙、自然,促进社会进步繁荣将起到巨大的效应。
“一元之数,万物开泰”。中国古代的数理学直接就是一种关于宇宙、生命和人体的规律的科学。大自然法则的奇偶二数是自然之理,“道依数而行,神以数显道,”数主宰着万物的生成与演化,数是大自然法则最真实、最本质的内涵,一切事物都具有数的内在规定性,一切理论只有上升到数字的高度才能合于科学之道,才能掌握“天人合一”之元机。河洛太极数理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