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超长焦,原来这么难?

ZEALER ZEALER 今天


现在我们讲起拍照这码事,跟镜头总是脱不了干系。

甭管你用的是什么相机,但凡有个长长的炮筒镜头,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大三元”中70mm-200mm镜头,外行人自然就会觉得你拍照厉害。



当然咯,不是说装上这么个镜头,你的拍照水平就突飞猛进,一下子比肩老法师,就能今天被采访,明天被颁奖,后天上电视了……


而是说呢,有了它以后,肉眼看不到的风景,却被你用相机记录下来了。


18mm镜头拍出来的照片


200mm镜头拍出来的照片


在18mm镜头里,只能看到远处有座桥,再远点有几幢大楼,再详细的就无从得知了。


而在200mm镜头里呢,不仅桥的名字清晰可见,甚至能看到几百米外楼上晒出的被子颜色,这个差距有多大就不用小编我多说了吧。


问题来了,既然镜头在拍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些走在技术最前端的手机厂商怎么可能不对它动心思呢?


众所周知,手机相机那块指甲盖大小的CMOS,撑破了天,也比不过单反。



目前最大的CMOS索尼的IMX700,尺寸是1/1.28英寸,和以往的手机CMOS一比,进步还是蛮大的,好歹是从小拇指的指甲盖变成了大拇指的指甲盖了。


但单反大哥扛着它的那块巨无霸CMOS一出场,手机CMOS就只能靠边站了。既然质量拼不过,那我们就拼数量嘛,你单反一次只能装一个镜头,手机上只要主板允许空间合理,我想塞几个镜头就塞几个。


于是呢,一场智能手机镜头争霸赛就轰轰烈烈地开场了。从最早的一筒单摄,变成了二筒双摄,三筒四筒接踵而来,手机的背后不是火疖子就是加特林,轻微密集恐惧症的小Z表示快不能忍了。



从广角到微距,从中焦到长焦乃至超长焦,在手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的情况下,摄像头快被厂商们玩出花来了。但在茫茫一片海中,小编觉得最有意思的,当属这两年兴起的潜望式摄像头。




01

潜望式的原理与运用


说起来潜望式并不是一个新词,而是一个小学生都能理解的科学原理。


这项原理的运用最早见于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里,其中记载了“高悬大镜,坐见四邻”之术,文曰“取大镜高悬,盆中水晃,见四邻。”


读起来还有一点晦涩,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来看这张注释图吧,墙头上挂了一面铜镜,墙角放了一盆水,经过两次折射后,主人就能看到屋外的情况了,这大概是最早的窥私神器了吧……


但古人对于折射原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这种粗浅运用的阶段,真正被发掘到大规模实用阶段还是得等到近代。


随着近代海军的兴起,潜艇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作为潜在水下的舰艇,不管是侦察敌国情况还是发动水下鱼雷攻击,都是它的拿手好戏。潜艇在水下,自然就不能和其他水上船只一样,拿着望远镜在海平面上四处张望了。



这张是二战中德国臭名昭著的U型潜艇的设计图,它的顶部有一个长长的跟桅杆一样的管道,就是小z要说的潜望镜啦。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小学实践课上就有简易潜望镜的制作方法,两面小镜子加一个纸壳子,你就能变成一艘人形潜艇了。



而潜艇上的潜望镜,虽然其构造更加复杂,但通过构造图,不难看出其本质上只是个加了更多透镜的简易潜望镜。





022

潜望镜头进入拍照领域


别看潜望镜头刚加入智能手机的镜头豪华套餐,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胆儿大心儿细的相机厂商动过它的心思了。


这是索尼在2008年推出的卡片机T-500,上面令人瞩目的Carl Zeiss认证:

这是宾得在同年推出的卡片机W60,握把颇有些iPhone刘海的既视感。

老牌相机厂商尼康当然也不甘示弱,推出的S60“借鉴”了几年后iPhone“土豪金”配色。

细心点的小伙伴可能都发现了,它们都没有采用常见的伸缩镜头,薄薄的机身下面藏着一颗潜望镜头的心。

通过把镜头与传感器模组平放入卡片机中,来减少其实际占用的面积,这就是厂商那时候一拥而上做潜望镜头卡片机的原因。


先不说具体效果如何,单是轻薄美观这一点就揪住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下,潜望镜头卡片机卖得还不错。


不过好日子总是不长久,随着这类卡片机的数量越来越多,几个致命弱点也愈发明显。不仅光圈小,变焦倍率有限,传感器也比不过传统结构的卡片机,你说大家为啥要花同样甚至更贵的钱去购买一个画质更差的相机呢?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这些卡片机很快就湮没在其他相机里了。手机上吃到潜望镜头这只螃蟹其实比卡片机还早一点,它不是诺基亚,也不是三星,而是一家现在改姓“富士康”的日本手机厂商。


没错,夏普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一款潜望镜头的手机V602SH,其搭载了202万像素的CCD传感器,支持2倍光学变焦和40倍数码变焦,屏幕还能做到反转180度,跟后来的DC十分类似。

不过彼时的技术还没办法把镜头模组做薄,反而由于稳定性和抗摔能力堪忧,意义大于实际使用,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03

智能手机上的潜望镜


时间来到2015年底,在国内名不经传的厂商华硕突然公布了自己的新机——ZenFone Zoom。在国内推出时还加了一个前缀:鹰眼。又是Zoom又是鹰眼,光是听到名字就能知道它主打的功能是拍照了。


它搭载了一颗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采用了日本HOYA光学公司的10片镜头模组,能够做到3倍光学变焦和12倍数码变焦,还支持4级OIS光学防抖。


瞧瞧下面这个拆解出来的庞大镜头模组,跟同期的那些手机对比,简直就是全家桶吊打儿童套餐,毫无压力。



实际上这个手机的背后外观还致敬了我们的老朋友诺基亚Lumia 1020,有一说一,奥利奥镜头拿到今天来看也丝毫不过时。

声势大雨点小,说的就是华硕推出的这款鹰眼ZenFone Zoom手机了,除了奥利奥的外观引起老诺粉的热议外,潜望镜头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销量也非常一般。


2017年华硕又推出了鹰眼ZenFone 3 Zoom,只是这次名字里的Zoom就有点名不副实了,变成了一款沦为平庸的双摄手机,再也没有潜望镜头了……



时间继续往后推,在2017年的MWC上,OPPO首发五倍无损光学变焦技术,潜望式镜头搭配普通主摄的设计,让一部分人直呼Amazing。



说是五倍变焦,但其实这里OPPO还是耍了一个小聪明的,用两个固定焦段来互补,主摄负责大部分场景的拍摄,保证画质,而另一颗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则负责拍远景,让远处景物也能在你手机上清晰可见。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能算真正的光学变焦,但它能够兼顾体积和画质,对于集成度极高的智能手机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当时很多人以为OPPO在17年下半年就会正式发布搭载这项技术的智能手机,大家都备好了钱翘首企盼…结果这钱一直留到了2019年上半年,余额宝里多出的钱都能再买个充电宝了……


2019年3月26日,华为率先发布了P30 Pro手机,抛开大底主摄不谈,最亮眼的就是那颗800万像素的潜望式超长焦镜头了。

2019年4月10日,OPPO也在国内发布了Reno 10倍变焦版,同样搭载了一颗潜望式镜头,只不过变成了1300万像素。

这时候要稍微注意一下,虽然两部手机宣传的都是5倍光学变焦,但在实际拍摄中还是有所区别的:OPPO Reno 十倍变焦版由于像素更高,能做到更大的数码变焦倍数,等效焦距达到了160mm,而P30 Pro由于只有800万像素,等效焦距只有125mm。


但哪怕是华为的125mm等效焦距镜头,比之以往智能手机的50mm-80mm副摄,也是一次非常大的进步了。


下面是DxOMark测试华为P30 Pro的5倍变焦样张,与苹果三星一比,会发现华为用潜望式镜头拍出来的照片,不仅雕像清晰锐利,照片中噪点也控制得更好。



但这样的长焦画质并非是没有代价的,通过下面这张ifixit的P30 Pro拆解图我们可以发现,加上潜望镜头的四摄模组,就快追上整个主板的面积了。



在摄像头模组变大的同时,还要保持电池容量在4000mAh以上,这对手机的整体空间设计有着极高的要求。


最后镜头是塞进去了,但处处都透露着妥协的痕迹:听筒的喇叭发声变成了屏幕发声,震动马达因为副板空间不够而挪到了手机左上角,尺寸也比大部分手机的马达小一些,厚度达到了8.43mm,重量更是来到了192g。


很多人就因此提出了疑问,为了一颗摄像头,值得吗?这样的疑问虽有,但新手机用上潜望式镜头却是大势所趋。


纵观19年,潜望式镜头手机还在试水的阶段,加起来只有三部手机。除了上面提到的P30 Pro和Reno 十倍变焦版,vivo在年底推出的X30 Pro,也搭载了5倍光变的潜望式镜头。

但今年还没过半呢,就已经有七八部潜望式镜头手机上市开卖了,小z给你数一数啊:三星Galaxy S20 Ultra、OPPO Find X2 Pro、华为P40 Pro、荣耀30系列、华为Nova 7系列和小米10青春版。


仔细一看,从近万元到两千余元的手机都有潜望式镜头的身影,说不定年底就能看到千元机用上这项技术啦。




04

软件算法硬件配置,缺一不可


回到那个话题,为了这么一颗镜头,值吗?


小Z的回答是:值。


其实大家这几年如果对国内手机市场有比较深的了解,就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点,厂商们都在费心费力做自家旗舰级别的水桶机。旗舰机都有双扬声器?好,我们做,上个更大的音腔!



旗舰机都有X轴线性马达?好,我们也要做,向某果看齐!



旗舰机都有高刷新率和2K分辨率?好,跟某星采购高端屏幕!



旗舰机都有一个像iOS那样丝般顺滑的系统?好,我们到处挖人才给你做!

而作为重中之重的拍照,当然更是厂商们关注的重点。不管是P20 Pro初次用一块大底屠榜DxOMark,还是P30 Pro全球首发50倍混合变焦摄像头,它们的销量和口碑,都证明了拍照对于手机的重要性。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智能手机早就不是单一的通讯工具,好用的功能越多,硬件越完善,各方面越没有短板,他为之掏腰包的几率也越大。


但是不是说,只要我把硬件堆彻上去了,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买个手机不可能整天放在手掌上把玩,而是要放到日常生活当中去的,堆砌的参数再美妙再动人,如果没有契合它的软件,那就只是冰冷的机器零件。


举个例子吧,你是战国时代的有钱大夫,自不量力想用上一架十二乘的马车,找来了血统最优异最纯正的宝马,装上了镶满宝石的马具,连车厢都是用最好的木料打造而成,结果刚上车,马就挣开笼头跑掉了,车厢也摔进了泥土里,好不狼狈。



究其原因,是你不懂马术,空有钱财,找来你认为最好的,结果却忘了请一个合格的马夫,对这些马进行训练,忘了问皮匠名贵的皮料是否适合做成马具,还有也忘了问木匠,这些木料是不是做车厢的最佳材料……


手机上的硬件同样如此,你有了一块某星提供给你的好屏幕,通过自家的色彩调教,才能让它显示准确的色彩,否则不是太艳就是太素。


你有了一颗X轴线性马达,不是说放进手机里就可以不管不顾了,你还要让它适配系统的各个地方,比如全面屏手势,键盘打字以及游戏里的震动。



拍照方面就更加看重这一点了,要不然之前苹果三星为什么能够在拍照方面领先那么多年呢,凭借的当然是它们在影像上积攒下来的技术。


华为P30 Pro用的是一块1/1.7英寸的大底,三星Galaxy S10 + 5G版用的是一块1/2.55英寸的小底,它俩在DxOMark上的拍照总分数是一样的。


底大一级压死人这个说法仿佛是失效了?但其实没有。


三星对这块CMOS的优化就跟苹果一样执着,从S7时代一直用到S10,可以说,在地球上除了川建国同志外,应该没有人比三星更懂这个尺寸的CMOS了。



靠着这套不断优化的算法,即使是CMOS逐渐落伍于主流旗舰手机的传感器尺寸,在每年的拍照对决当中,三星依然能位列前茅。


但是呢,马前失蹄这种情况,却往往都发生在最会识途的老马身上。


这不,DxOMark前几天刚公布了三星Galaxy S20 Ultra的拍照得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别说和P40 Pro比了,连荣耀的V30 Pro都没打过,屈居于一众国产手机之下。


问题出在哪里呢?


小Z仔细看了看DxOMark的对于它的评论,简单来讲就是硬件很强,但步子迈的太大,软件算法反而没跟上。



拿分差最大的变焦部分来讲吧,S20 Ultra在这块的得分是88分,而P30 Pro是115分,在高倍率变焦的情况下,伪像和噪点成了最大问题。


但实际上S20 Ultra变焦硬件的配置并不差,它甚至还有目前智能手机中最大的数码变焦倍数——100X。


拍照上的软件拖了硬件后腿,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最有名的还是iPhone 6到6S那一次的改动,从祖传的800万像素升级到1200万像素,成片率居然还变低了,弱光下给你随机分配一堆噪点,给当时的果粉好一顿吐槽。


回归正题,潜望式镜头是一次智能手机的勇敢探索。



之前多摄的手机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卡片机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在远景长焦上力有未逮,做不到同样清晰的画面。


随着手机多摄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就是不同焦段的镜头组合,来达到光学变焦的效果。


目前小z认为手机影像上最佳方案就是一颗超广角兼顾微距,一颗大底主摄负责日常拍摄,一颗中长焦负责人像,一颗潜望式超长焦来拍摄较远的景物。如此一来,手机就能对常用的光学焦段进行完完全全的覆盖,真正做到“一机走天下”。


探索归探索,肯定不能忽视软件在其中的重要性,譬如在取景器中,不管你是拍照还是录像,能做到几颗镜头的丝滑变焦,这就要花很大力气去优化了。


大家想看到的,永远是一款各个方面都不妥协的旗舰水桶机,不是嘛?




『热门推荐』


文章已于2020-06-1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