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工作波段的简明科普
EDN电子技术设计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鲜枣课堂
,作者小枣君
鲜枣课堂
学通信,学
5G
,就上鲜枣课堂!
光纤
通信,就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在纤芯中传输,进行通信。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光,都适合
光纤
通信。
光的波长不同,在
光纤
中的传输损耗就不同
。
光纤
的核心——纤芯(
石英
纤维)
为了尽可能减小损耗,保证传输效果,科研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最合适的光。
上世纪70年代初,
光纤
通信开启实用化落地的进程。当时主要的研发对象,是多模光纤。
多模
光纤
的纤芯直径更大,容许不同模式的光在一根光纤上传输。
最早被使用的光,是波长为850nm的光,这个波段(band),也被直接称为
850nm波段
。
后来,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单模
光纤
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
经过
测试
,工程师们发现,1260nm~1360nm波长范围的光,由色散导致的信号
失真
最小,损耗最低。
所以,他们将这一波长范围采纳为早期的光通信波段,并命名为
O-band
(O波段)。O,是“Orignal(原始)”的意思。
此后的三四十过年,经过漫长的
摸索
和实践,专家们逐渐总结出一个
“低损耗波长区域”
,也就是
1260nm~16
25nm
区域。
这个波长区域范围的光,最适合在
光纤
中传输。
这个区域被进一步划分成了五个波段,分别是O波段,E波段,
S波段
,
C波段
和
L波段
。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变化,专家们还
验证
了
光纤
传输损耗和光波波长之间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最常用的波段,被称为
C波段
(1530nm~15
65nm
)。C,是“conventional(常规)”的意思。
C波段
表现出的损耗最低,被广泛用于城域网、长途、超长途以及海底光缆系统。
WDM
波分复用
系统中,也经常用到
C波段
。
C波段
旁边的
L波段
(15
65nm
~16
25nm
),是损耗第二低的波段,也是行业的主流选择之一。当
C波段
不足以满足
带宽
需求的时候,也会采用
L波段
作为补充。L,是“long-wavelength(长波长)”的意思。
S波段
(1460nm~1530nm),也就是“short-wavelength(短波长)”波段,
光纤
损耗比O波段要高一些。它经常被用于PON(
无源光网络
)系统的下行波长。
PON就是家庭
光纤
宽带的那套系统。
它的上行波长为13
10nm
,下行波长为1490nm。
最后再来看看
E波段
。
这个波段有点特别,它是五个波段中最不常见的波段。E
,是“extended(扩展)”的意思。
大家观察刚才那张波长和损耗关系图时,会发现,E波段有一个明显的不规则激凸。
那是因为1370-14
10nm
波段,氢氧根离子(OH-)吸收,所以损耗急剧加大。这也被称为
水峰
。
早期的时候,因为
工艺
限制,
光纤
玻璃纤维中,经常残留有水(OH基)杂质,导致E波段的衰减最高,无法正常使用。
后来,玻璃制作过程中的脱水技术发明,E波段中最常用的
光纤
(ITU-T G.652.D)的衰减变得比O波段低。(这类光纤也被称为低水峰光纤或无水峰光纤。)
然而,由于在2000年之前安装的许多现有
光纤
光缆在E波段都显示出高衰减,因此,E波段在光通信中仍有一些使用方面的限制。
除了以上波段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波段会被用到,那就是
U波段
(ultra-long-wavelength band,超长波段:1625-1675 nm)。U频段则主要用于网络监控。
汇总一下,如下表所示:
-
END-
阅读原文
阅读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
发送
光纤工作波段的简明科普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