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国潮兴起,琵琶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大众“新宠”,在兴趣圈子、综艺节目、乃至整个网络上频频现身。
这也让很多人开始惊呼,原来白居易没有骗我们,《琵琶行》里写的竟然都是真的!
这是一首世界级的知名乐曲,只要听上十几秒,你就会发现琵琶的声音,真的像白居易说的那样,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满满的都是颗粒感。而它在情绪上的渲染与宣泄,无论是“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痛快,还是“弦弦掩抑声声思”的纠结缠绕,都是举重若轻,手到擒来。“听到后面我也有一股闷在胸里喘不过来的气”
“鸡皮疙瘩一地啊”
“跪着听”
“头皮发麻”
“要被民族乐感动哭了”
……
然而,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深深的疑惑:琵琶毕竟是一个很久远、很久远的传统乐器了,现在我们讨论的琵琶,跟古代人弹的琵琶是同一回事吗?事实上,早在唐朝的时候,琵琶,就被大唐王朝纳入了宫廷音乐之中,成为“弹拨乐器之王”。在当时,只要是有宴乐、歌舞的地方,就一定有琵琶的身影。不仅如此,琵琶还往往是领奏的主要乐器,唐人杜佑在《通典》里记载了当时的实景:“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为之琵琶曲”。即使是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还能在博物馆里看见从唐朝传下来的、原模原样的琵琶:琵琶的演奏与传承,千年来一直没有断过。哪怕是对音乐再不感兴趣的人,也都和琵琶产生过了无数回的神交——最为经典的琵琶曲之一《琵琶语》,我们都不知道听多少遍了,很多学校的上课铃声就用的它:
提到这个铃声,我们都知道它好听、舒缓、宁静,而这也恰恰是《琵琶语》得以流传下来的独家特色之一。经典电影《甲午风云》里,邓世昌被革职后的这一段琵琶独奏,也曾让很多不懂音乐的人汗毛倒立,热泪盈眶:无论是昭君出塞的悲凉决绝,还是《琵琶行》里的身世之叹,抑或是《凉州词》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雄壮开怀······琵琶文化里深藏的丰富意蕴,早已刻进了我们的认知里。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唐·佚名《江陵语》
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宋·柳永《隔帘听》
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元·杨允孚《滦京杂咏》
原本在华夏土地上,是处处可闻琵琶声,怎么到了今天,琵琶怎么就被大众“束之高阁”了呢?这恰恰也和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正是因为其深厚,要想彻底理解它,就不得不面对数千年来琵琶的文化流变,而这里面究竟有多复杂,我们不得而知。也正是因为其深厚,吓退了很多想要入门的普通人,要知道,琵琶很难弹,仅仅是“噔噔”的弹个响,就要学上一两年。然而,琵琶依然是音乐世界里绝对绕不过去的一大“重镇”。即便是走出国门,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琵琶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也让全世界的人移不开眼睛。为此,我们邀请了中国第一位获得格莱美大奖和七次提名奖的音乐家、影响了世界的琵琶演奏家吴蛮,来为大家深入讲述琵琶的文化、经典乐曲与背后的创作故事,让我们能够真正地听懂低徊千年的琵琶语。主讲人 吴蛮
琵琶音乐的代言人
首位获得格莱美奖的中国传统音乐家
为李安的电影《喜宴》《饮食男女》配乐
她曾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一起,为白宫上演了典雅的小型音乐会,还在世界首演了琵琶与大提琴双协奏曲《逍遥游》;她还是“丝绸之路演奏团”的核心成员,这是一个被美誉为“音乐上的曼哈顿计划”的知名演奏团队,是一个游走在东西方之间的音乐灵魂;她改变了西方人对琵琶的看法,让琵琶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此同时,她一边在世界各地游走,糅合不同音乐的生命力;一边把琵琶文化推广向大众,她既能用琵琶改编、演奏经典的西方乐曲,也会用琵琶演奏《两只老虎》《茉莉花》等孩子们都爱听的歌曲。今天,吴蛮向我们毫无保留地掏出她多年来的经验与心得,30+节课的精华体量,从琵琶的文化历史,到琵琶的音乐欣赏,再到音乐界的顶流圈层趣事······打开这个音频课程,就能享受到一场私人的听觉盛宴。在经典曲目《十面埋伏》里,你能听到号角声、击鼓声、兵器相撞声、马嘶声,甚至是马的奔跑声、马陷在泥潭里的效果声,琵琶也能传神地模拟出来。在战场之外,其他的声音就更多了,波浪、禽鸟、风声雨声,还有人的心声,你都能在琵琶曲里聆听一回。听懂了琵琶曲,从此,你就知道在音乐家眼里,声音是怎么一回事了。主讲人特别精选,汉唐以降,直至现当代,《石上流泉》《霓裳曲》《阳春白雪》《夕阳箫鼓》《十面埋伏》等,让你身临其境,痛快倾听。以琵琶为核心,串起数千年的中国音乐文化史,从汉唐到当代,从西域到中原,见证音乐史里的瑰丽色彩。大量披露知名音乐家的往事,以及主讲人在海内外的亲身经历。你会看到国内音乐界举足轻重的音乐家刘天华,在三伏天用炉火烤背上的疮来止痒,只为了腾出手练琵琶的生活细节;也会看到主讲人和马友友一起演奏琵琶和大提琴双协奏曲,震惊了全美国的这件乐坛盛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吴蛮琵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