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镭丨运用一分知识 需要十分积累


“做技术工作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踏实勤奋的精神。” 

——袁镭



本文约4689,阅读全文约需12


袁镭,生于1969年11月,河北省邯郸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大学毕业后加入中电四公司,先后担任经营计划处副处长、技术中心副主任、市场部高级主任工程师、总工办技术主管,现任电子工程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是中国系统在CEC集团唯一一位教授级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他先后3次被评为河北省、北京市“优秀项目经理”、8次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6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获了中国安装协会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北省建设行业科技成果奖、公司优秀课题成果奖、公司论文大赛二等奖等荣誉,是河北省省级工法编制者,拥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他在中电四公司先后执行了上海安靠、成都29所微波宏、成都宇芯、珠海方正、珠海越亚、珠海壳牌和苏州泰科电子等多个重大项目,是能够为高科技厂房的建筑及装饰工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专家。


接受采访时,袁镭正在北京为某项目提供投标前的技术及管理支持和指导。



刘云华(笔者):中电四公司作为国家队老牌建筑企业,自1953年成立至今,时间跨越了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尤其是2003年改制以后,公司取得了“颠覆式成长”,作为一名拥有30年工龄的中电四人,首先谈谈您眼中的中电四公司是什么样子的?


袁镭(专家):从我入职公司的这30年来,公司的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中电四公司的一员,非常幸运地见证和亲历了公司的成长,感到非常的荣幸。


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公司的最大感受就是创新求变。我们的营业额从过去的不到1个亿,到现在的破百亿,公司员工从原来几百人壮大到现在的几千人。一路走来,在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司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发展大势,不断变革创新、创新变革,探索适合公司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尤其是2003年改制以后,公司变革的频率越来越密,发展越来越快,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近几年,公司组建了自己的技术专家团队,设立了专注人才培养的人才发展学院,调整了组织架构,在公司经营层的统一管理下,各大体系职责越发清晰,各尽其责、互相配合,我们的业务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公司的员工也更加有活力、有担当,时刻保持着危机感,肩负着使命感,现在大家都说,公司唯一不变的就是在不断的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成就了今天的中电四公司,铸就了今天的中电四人。


袁镭参加项目技术交流会议

笔者1991年刚刚跨出校门,您就加入了中电四公司,与公司的30年相伴,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作为一名建筑专业技术专家,请您谈谈您在公司建筑专业方面的发展历程。


专家:30年来,我在公司很多部门任过职,经历了公司很多的项目,这是“变”,不变的是,始终没有离开技术相关岗位,没有离开建筑专业的领域。万铜良总裁说过“让专业人,干专业事”,一直以来,都能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领域和岗位上工作,是我的幸运。


我进入公司时,公司业务还是以机电安装为主,建筑专业的工程师非常少,入职时被分配到当时的电磁屏蔽处,一是实习,二是有部分内容和建筑结构稍微沾点边,后来转到当时的总工程师办公室工作。2002年,总公司在珠海承接了珠海南方软件园的基建项目管理工作,软件园的基建项目投资好几个亿,总公司当时缺少建筑专业方面的管理人员,就借调我,到总公司赴珠海南方软件园项目,在珠海工作了两年,项目竣工交付完成后,我又回到了中电四公司。这个项目,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能够将很多理论的东西转化为实际,同时又学到了很多理论以外的实践知识,为我后面参与公司很多大项目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回到公司后,我主要从事洁净室洁净装修方面的工程,经历了上海安靠封测、成都29所微波宏、成都宇芯封测、苏州泰科电子、北京威讯、上海西氏药业、北京吉恩医药等工程项目。这些年,主导和参与的项目怎么也有60多个了吧!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参建了公司承接的第一个6英寸洁净厂房——深圳方正微电子项目、第一个8英寸洁净厂房——株洲南车IGBT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公司首次进入芯片厂核心区域施工的工程项目。到现在,仍然能够清晰记得,知道自己能够参与这些公司级代表性项目建设后的激动心情。



笔者这些年,中电四公司在建筑行业有哪些标杆项目工程?对比国内同行业其它企业,您认为我们在哪些方面有突出表现?


专家这些年,公司发展的太迅速了,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经营业绩遍布国内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五百强客户达一百多家。累计建设电子工程洁净厂房面积超过500万平米,平板显示市场客户覆盖率达96%以上,国际医药企业TOP20占有率80%,国内医药企业TOP20占有率50%,高等级P3动物安全实验室占有率50%,国内润滑油行业TOP10占有率70%......这些数据,强有力表明了公司在行业内和专业领域的优势地位。


洁净工程领域,公司近年来在半导体、平板显示等电子行业的发展迅猛,成功承揽了很多大型洁净工程,比如英特尔中电海康中芯国际、上海积塔、华星光电等。京东方的客户,我们从2004年的B1到现在的B17,从未间断为其服务的脚步。


医药方面,典型项目颇多。如上海君实、江苏默克、罗氏制药、西氏医药以及刚刚交付的国内首家人用P3疫苗生产车间项目,正在建设的武生所新冠疫苗生产车间项目等。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国内5家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建设项目我们就承建了3家,而且公司在总承包业务开拓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一名中电四人,这些都是振奋人心的事情。


目前,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我们承揽的项目也从PC到GC再到EPC,这也是公司总裁万铜良提出的“三业并举”发展战略,土建加洁净机电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建筑专业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笔者:立足您的专业领域,您认为,相关新建工程项目,有哪些问题需提前特别注意?


专家:我认为,对于承揽的新建工程项目,整体上讲,要了解总体布局、施工内容及工程量,合理规划施工的工序及流水段,考虑工期的安排及劳动力需求等。建筑工程前期,要考虑塔吊的数量和布置位置,以及对区域的覆盖率,提高劳动效率,合理划分流水段,让劳动力不窝工。同时哪些环节是关键路径上的施工内容,必须在实施中确保。


身为一名建筑专家,我们还要站在业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建议,使客户价值最大化,让客户的规划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后期维护更加省力。同时,成就客户时,也为公司争取了利益最大化。具体到建筑专业来讲,首先看在哪些方面可以优化,比如土方平衡计算后如果土方量过多,是否可以通过提高整厂的标高来减少出土量,屋面的防水设计方案是否可以优化,洁净厂房的材料是否可以优化,检修马道、二次吊挂的优化深化设计等。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在建设初期重点考虑的问题。


笔者作为中电四公司唯一一位CEC集团正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您在技术方面提供了哪些支持?您对公司技术发展有什么建议?


专家:集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来自中国电子总部及公司各单位中的优秀高端教授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集团公司芮晓武董事长兼任,评审委员会已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负责评审工程系列正高级、高级职称。其中,副高级职称每年组织评审一次,正高级职称是每两年评审一次。


我是在2018年集团评审委员会重新组建时通过选拔进入委员会的。在每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委员们会集中对职称申报人进行资料审核和面试答辩,我主要负责工程技术系列的评审环节。日常中,还会对公司即将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提供一些建议,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包括应重点关注的方面和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等。同时,我还是中国电子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之一,日常开展部分有关推动科协发展的工作。


技术工作对公司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万铜良总裁经常提到公司要走专业化发展路线、“两轮驱动”,其中一轮就是技术,近年来,公司逐步加大了对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觉得,公司今后可以在技术方面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多参与一些政府方面的课题研究,申请一些省部级奖项,能够在官方专业领域发声,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这点是个人做不到的,需要公司层面组织,统筹安排。

中国电子科协大会合影,后排左七为袁镭


笔者:基于您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多年经历,针对一些技术疑难点或常见问题,您有没有系统的总结或归纳一些心得,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专家:伊朗有句著名谚语叫“运用一分知识,需要十分积累”,我觉得用在此处,恰到好处。这些年,我总结,平凡成就不平凡,点滴中孕育着成功,树木参天非一日之功。只有日常中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


我接触洁净室安装最早,早期编制了洁净室施工工艺控制的文章,作为第一编制人获得过河北省省级工法,被评过省科技成果奖,关于洁净室内装饰施工技术获得过中国安装协会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基于早期不断重复的基础工作,反复深入研究而得到的,更为后来针对洁净室环氧地坪经常起鼓开裂的现象,编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案奠定了基础。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果实,却忽略了她成长的艰辛。正是由于前期不断的积累,在公司培养工程师和职级晋升上,我能够有针对性的编制一些专业上应知应会试题和深化优化设计指南,去帮助工程师更快的找到突破口,少走弯路。就是现在我也经常做些如绿色建筑LEED认证、FM认证、防火与防水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讨等课件或课题,有意识地帮助工程师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也使自己处于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


笔者:30年春华秋实,与中电四公司乘风破浪的30年,您对我们的企业文化一定有独到深入的认识?


专家:从1953年到2020年,六十余年来,中电四公司沉淀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几代中电四人前仆后继,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科技创新、成就员工梦想”使命,践行着“求实、诚信、和谐、勤奋”价值观,向“国内一流工程公司”目标迈进。


一个有文化的企业才有灵魂。正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吸引了一批批优秀人士聚拢在公司的旗帜下,发展壮大,公司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们也通过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认同和融入,紧密团结在一起,去努力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


在公司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企业文化也不断的充实,2016年,万铜良总裁提出了“一三五”发展战略,明确了以标准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为目标的“三化建设”,提出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绩效意识的“五种意识”,使公司企业文化与公司发展相适应,更加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我作为公司一份子,感受到公司高速发展的同时,更是深深烙印着中电四公司的文化印痕。

公司首批技术专家授牌仪式,前排左四为袁镭


笔者:最后,请您与我们分享下, 2020年计划为公司的技术发展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专家:2020年,受疫情影响,原定的一些计划发生了变化,但是主体仍旧不变。我目前就职的电子工程事业部,属于营销体系,技术和营销是相互结合的,当公司的核心技术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再好的营销手段也不能使客户满意,客户的粘性不会太高,后期反而会对公司品牌造成影响。我认为,以技术赢得客户的信任是公司走的更远的基础。所以,今年我会继续立足自己擅长的建筑洁净专业领域,为公司相关的技术需求提供最大的支持。同时,公司需要的专家是全面的,我也会在半导体行业特殊机电和EPC项目建设方面,挑战一下自己,扩展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公司发展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
本文为中电四公司典型人物专访系列活动之五,专访技术专家袁镭


出品丨宣传部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