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征程,之江实验室牵头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


7月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之江实验室等浙江省实验室的通知》正式印发。“之江实验室等浙江省实验室要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为目标,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为浙江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世界科创高地提供坚实保障。”

“由之江实验室牵头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发挥我省数字经济产业、数据和人才优势,围绕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系统五大方向开展研究,形成智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的核心高地,进一步提升在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





在7月17日上午举行的浙江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省委书记车俊为首批省实验室授牌。肩负着新的使命,由之江实验室牵头建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正式成为首批4家省实验室中的一员。






聚焦智能科技谋划战略布局

“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迈进万物互联、人机物高度融合的智能时代,大数据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计算能力会成为非常核心的能力。浙江锁定智能科技这个重要的核心方向建设省实验室,创新成果将为未来的智能化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说。自2017年9月6日成立以来,之江实验室依托我省数字经济产业、大数据和人才优势,率先布局了近50项前沿研究项目,获批承担了36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积淀了一批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谋划建设的若干重大科学装置和平台将为未来的智能科技研究提供“人无我有”的科研设施优势。



根据《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建设方案》,之江实验室将面向智能科学与技术应用前沿,布局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系统五大研究方向,研究并创立智能科学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研发核心软硬件系统,建设一批智能科学相关装置平台,打造智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的核心高地。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之江实验室构建了从信息获取、存储,到计算、传输再到集成应用的完整研发链路,布局了由国内外院士、IEEE Fellow等顶尖科学家领衔的类脑计算与脑机融合、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多模态智能网络等9大项目群。世强说:“我们非常有信心建设好智能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为我省以及国家智能科技及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智慧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高原造峰”推动成果加速形成

之江实验室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办,从成立之始就带着体制机制创新的基因。作为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的“新”渗透在科研导向、科研组织、人才评价、成果转化等方方面面的制度与政策中。

“‘不局限于我能做什么,而要想清楚这个领域我最应该做什么。’这是我在实验室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海归PI、新型智能计算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银燕龙说。“从刚回国习惯于延续原有做科研的惯性思维,到现在主动去对标国家战略设立科研方向,我个人实现了很大的转变。”该中心正在研制基于非冯诺依曼架构体系的类脑芯片和存算一体芯片,以全新技术路线,打造新型智能计算系统,为更复杂、更高级的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强大有力的算力支持。



像银燕龙这样的青年科研骨干是之江实验室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5岁,博士学历占比高达53%,超过40%来自全球前100名高校。成立近三年,之江实验室从寥寥数人的筹备小组发展到如今拥有1500多人的之江大家庭。全体之江人边建设、边研发,在“高原造峰”“大兵团作战”等机制创新的驱动下,集智攻关推动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

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将于本月底全面上线开源,性能比主流开源框架提升20%,并行度提升3倍;类脑计算芯片达到单片100万神经元,正在冲击1000万神经元规模的全球领先指标;拟态工控装备和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研发完成,突破了工控系统内生安全难题;分布式智能视觉平台研发完成,解决了端边云协同智能和跨摄像头实时视频分析与目标识别难题…...






面向产业构建创新生态

在智能科技领域,科学、技术和产业应用之间的链路非常短、耦合度高。为适应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新特征,之江实验室既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勇闯“无人区”,也面向重大战略需求,以工程化管理模式推进技术科学和应用研究。

“这是我们研发的多中心智能医学信息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沉睡’在不同医疗机构的海量医疗数据中打捞出有用信息,支撑高精尖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同时,在新药研发、慢性病管理、智慧养老等领域的产业化前景也十分广阔。”之江实验室网络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李劲松教授说。目前,平台已实现近10家医院的互联和近2000万份电子病历的数据化和知识化,形成了国内规模领先的医学知识图谱。李劲松表示,“在之江做科研,没有经费、编制的限制,也不用为繁杂的行政事务发愁。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还帮助我们与省内三甲医院快速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实现了多中心临床数据的共享及深度利用。”



战略层面追求价值认同,战术层面追求互利合作。之江实验室与北航、清华、剑桥、中科院等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15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实质性科研合作。

一批面向产业的科技成果已经形成:多模光纤共聚焦成像装置实现了微米量级的成像,将让患者用上“光活检”,提高癌症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车路协同高速云控平台应用于沪杭甬高速,交通流预测、车流诱导算法的突破大幅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和调度水平……“已经有5家上市公司参与到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的是与我们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在项目初期就共同投资研发,有的是以基金形式参与到后续的成果转化。”实验室发展合作办负责人陈光说。




新起点,新征程

7月17日下午,之江实验室以“新起点,新征程”为主题,举行了朴素而庄重的挂牌仪式,四位科研人员代表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揭牌。



在揭牌仪式上,朱世强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浙江省实验室是浙江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之江实验室成为首批省实验室中的一员,对我们近三年来奋斗成果的充分肯定。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强调,要对标“研究成果全国领先、创新团队国际化高水平”的要求,加快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不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期望。朱世强主任要求,“我们要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事业中,秉持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总目为创新强省、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之江力量’。”






撰稿 | 陈航  徐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