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成功收购中环集团 TCL能驾驭好这艘巨轮吗?
原创
小强
世纪新能源网
前天
刚并购成功就质疑TCL的经营能力似乎显得不太厚道,不过并购第二天的股票市场反应,也从另一个维度说明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7月16日,TCL官宣并购成功的第二天,
中环
股份和天津普林开盘半小时即双双跌停,总市值蒸发约78亿元。
TCL股价以涨幅开盘,但跌盘收尾,截至16日收盘,跌幅2.02%。
虽然股市涨跌是市场行为,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至少表明投资者对于并购后TCL和
中环
集团未来的走势心存犹疑。
提起TCL,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彩色电视机。这反应没错,毕竟TCL本就是家电行业起家,一段时间内TCL的广告更是霸屏的存在。一家家电巨头收购一家
光伏
企业,虽然两者都是制造行业,大范围划分都属于半导体产业,但不熟悉情况的人还是难免觉得TCL不务正业。
收购
中环
集团真的是不务正业吗?TCL能经营好中环集团,特别是中环股份这家已经在
硅
片行业内占据头排位置的百亿企业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能从
李东生
和TCL的经营策略上寻找到蛛丝马迹。
初上市
李东生
出生于广东惠州,是1978年恢复高考的诸多受益者之一。1982年,25岁的李东生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以工程师的身份进入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TTK是TCL的第一家企业,主要制作录音磁带。八十年代初期是录音机最风行的时候,这给李东生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1985年,28岁的
李东生
被任命为TCL
通讯
设备
公司总经理,但九个月后因为在业务经验和市场能力上的不足被调离了总经理岗位,到惠阳地区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八年后,李东生卷土重来,出任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开始了在中国乃至世界家电业的不平凡征程。
20世纪90年代,国家启动“国有企业改制”,但害怕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很多企业不敢改,
李东生
敢。为了能顺利推动TCL改制,他采取了“增量转股”的方法,1997年5月,他与惠州市政府签订了为期5年的授权经营协议:核定当时TCL净资产约为3亿元,全部归政府所有;但其余增长则归管理层所有;同时承诺每年企业净资产增长率不得低于10%。根据协议,作为第一责任人,李东生需要交50万元风险抵押金,且从授权经营之日起,基本工资只发50%,达到目标才能领到全额的工资。为了凑齐50万元保证金,李东生把自己和父亲的房子都做了抵押,这项被称为“面向未来的契约”最终获得了成功:改制5年,TCL国有资产增长了两倍多。2004年1月,TCL集团通过与子公司TCL
通讯
换股,实现集团整体上市。
初并购
上市后的TCL,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
李东生
将目光投向欧美市场,并于2004年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汤姆逊公司是法国最大的国有企业,多年来凭借着核心的显像管技术占据着全球彩电行业的霸主地位。TCL凭借着这起并购,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彩电企业。但鲜花和掌声并没能持续,此后两年间,从日韩兴起的平板显示技术取代了显像管技术,汤姆逊在新兴技术冲击下很快丧失了价值。此后18个月里,TCL亏损19.32亿元,欧洲市场全面陷入被动,资金链出现紧张,美国《福布斯》杂志更是将“中国最差的上市公司CEO”称号送给了李东生。坏消息的不断传来和外界的压力让李东生陷入了巨大的精神困顿,对自己和企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思考如何才
能带
领TCL脱离现有的困境,谋求新的生路。
2006年6月,
李东生
在TCL内部论坛上发表了名篇《鹰的重生》,他以鹰的二次蜕变激励自己,果断壮士断腕,一举关掉了欧洲的6家销售公司,又相继将TCL的电工业务、楼宇业务、电脑业务等非核心业务出售,并中止了包括无绳电话、半导体制冷以及兼并收购等诸多投资,终于将TCL拖出泥潭,在2007年扭亏为盈。
初转型
2009年,TCL的海外业务开始恢复增长,为了让TCL能与
三星
、LG、
索尼
这些国际企业竞争,
李东生
再次大胆出击,投资上百亿元,做当时最烧钱的
液晶
面板领域,并与深超科技联合设立
华星光电
项目,对面板、芯片等领域进行产业链布局。这一次,
李东生
没有再犯此前的错误,把握住了彩电行业发展的浪潮,一举实现TCL彩电业务多年的持续增长。
2016年,随着彩电行业集体低迷,消费电子和
通讯
业务等智能终端业务增长乏力,TCL集团的净利润下降到21.4亿,较之两年前的盈利能力腰斩了一半,
华星光电
成为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这让
李东生
和他的TCL面临着又一次艰难的取舍,或因循守旧,或再次经历痛苦的变革。
两年后,
李东生
选择了再次“断臂求生”。2018年12月,TCL以47.6亿元的价格将旗下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业务以及相关配套业务悉数转出,公司由过往半导体显示及
材料
产业与智能终端产业两大主业,变更为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重组之后,TCL再次恢复生机,在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了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净利润10.1亿元。这其中,
华星光电
贡献了稳定的利润增长,成为TCL新的“利润奶牛”。
二次并购
发展
方向明
确后,今年的1月13日,TCL集团正式更名为“TCL科技”,聚焦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端科技产业,推进半导体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和纵向延伸,加速在基础
材料
、下一代显示材料,以及新型
工艺
制程中的关键
设备
等领域的布局。收购
中环
集团,就是新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这里有有一个细节需要插入补充,对于新
能源
、
光伏
领域,TCL科技此前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经营,但早在2016年,TCL创投就参与了无锡帝科的A轮融资,而如今无锡帝科已成长为国内光伏
材料
的领军人物。除此之外,TCL科技还先后参投了
捷佳伟创
、德方纳米、
宁德时代
等多家在
光伏
企业和新
能源
领域颇有建树的公司。
在宣布参与竞购的公告中,TCL科技表示,
中环
集团主要从事半导体及新
能源
材料
的自主创新发展,符合TCL科技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理念,属于公司战略推进的可选范围和标的。
并购后的优势
中环
集团为天津国资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天津市国资委,旗下控股及参股企业多达250余家,包括中环股份、天津普林、七一二、
乐山电力
四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
中环
股份的
硅
片综合实力全球第三,单晶晶体晶片的综合实力、整体产销规模位列全球前列,高效N型硅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中环
股份现阶段主营业务基本围绕
硅
材料
展开,集中在半导体制造和新
能源
制造领域延伸,包括
半导体材料
、
半导体器件
、
太阳能
硅
片、太阳能组件等业务板块。这些业务虽然与TCL现有项目并不重合,但半导体显示和半导体
集成电路
、半导体分立
器件
在基础
工艺
原理上有一定的共通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TCL科技接手
半导体材料
业务的难度。
至于
中环
科技旗下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天津普林则是与TCL科技完美契合。公开信息显示,天津普林主营业务是多层
印刷电路板
(
PCB
),PCB是半导体显示行业的上游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普林能够更好地帮助TCL科技实现多年来打造的“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
除了业务上的重合,在发展理念上,TCL科技和
中环
集团基本相同:TCL科技主张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在大尺寸超清面板领域、柔性可折叠
AMOLED
面板领域在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印刷
OLED
技术更是领跑于行业。
在生产管理上,TCL科技旗下子公司TCL华星融合了
AI
、
大数据
、
云计算
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工厂,从而实现精细化运营,降低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同样,
中环
股份也主张结合自身优势制造理念和
工业4.0
制造方式打造智慧工厂,实现
设计
、制造、组织和管理模式的优化。
在对外合作上,TCL科技董事长
李东生
曾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表提案,指出在美国技术封锁下,中国企业应该与日欧在半导体显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展开合作。
中环
股份同样主张对外积极推动技术合作,打造一个跨地域、跨国别、跨文化的全球化企业,并于2019年与
能源
行业顶尖公司道达尔公司达成技术合作。
中环
股份2019年年报显示,中环股份全年营收186.87亿元,同比增长22.76%。净利润9.03亿元,同比增长42.93%。生产经营有序进行,财务状况健康,受让方不会背负财务包袱。这也是此次并购案有别于其它并购案的最大区别。
有产业背景、有钱、有管理,传闻
中环
集团的掌门人
沈浩平
与
李东生
还关系颇好,层层保障之下,没理由不相信TCL能驾驭好
中环
集团这艘巨轮!期待中环集团未来的好消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阅读
分享
赞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
发送
头条 | 成功收购中环集团 TCL能驾驭好这艘巨轮吗?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