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起伏记

苏岚 TechSugar 今天


作为PC巨头与曾经的“国人骄傲”,联想怎么会落到如今这样的尴尬境地?或许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核心技术,一直在吃老本、赚快钱。



文︱苏岚



还记得几年前,具体哪一年记不清了,笔者在坐飞机时阅读商业杂志打发时间。大约两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正好把一本杂志翻阅完。这本杂志上大多数的内容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但唯独有一篇让我印象深刻,那一篇是写联想公司的文章。


彼时的联想应该是处在其巅峰时期,那一篇的报道整整占据了不少于4-5页的报道篇幅,大概的内容是当时联想刚刚完成对美国公司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联想的人事、财务等高层人员怎样和IBM的美国人员进行沟通,顺利完成交接。老实说,看完这篇报道,当时的我内心心潮澎湃,对于自己国家的科技公司进行如此大的收购案,还是感到一丝骄傲,虽然和我没有太大关系。联想也通过此次收购,一跃成为当时全球第三大电脑厂商。


现在,很多人可能会说联想已经不是一家中国的科技公司了,虽然它创立于中国,但却有着浓厚的美国背景,就连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就这一问题也只能模糊回应,“联想是一家根植于中国的全球化公司,我们的概念是取之于全球,用之于全球”。联想也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家世界级的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这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纷纷谴责联想的“忘本”,联想不得不改口说自己是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联想的的确确是一家中国公司,但不是国企,而是和华为一样的民企)。


此后,联想又因“5G标准投票事件”,被扣上了“卖国贼”、投靠美帝等帽子。虽然后面联想自己进行了辟谣,华为也公开为其解围,但“联想已经不是纯粹的中国企业“的想法再一次深植于普通观众的心里。这一系列的操作把联想在国人心中的好感几乎败光。


在今年两会期间,联想杨元庆曾公开表示,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将联想作为战略必需品。作为全球电脑市场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作为一家世界级公司,联想竟然公开要求国家进行扶持,也是让人始料未及,难道曾经第一的联想已经混成需要国家扶持了吗?


最近,屋漏偏逢连夜雨,诺基亚通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向联想提出337调查申请,指控联想集团在美国销售的产品存在专利侵权的行为,并要求禁止联想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作为PC巨头与曾经的“国人骄傲”,联想怎么会落到如今这样的尴尬境地?或许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核心技术,一直在吃老本、赚快钱。


不管是电脑芯片,还是操作系统都依赖其它厂商,联想的智能手机也因为观念陈旧缺乏创新而被后起之秀小米、VIVO等超越。不重视创新和自己的核心技术积累,联想未来的路会很艰难。如果诺基亚发起的337调查最终定案,对于联想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当然,一切都为时未晚。


不过联想要转变赚快钱和赚容易钱的思路。从联想集团层面来看,该公司并不是不关注核心技术,但联想对核心技术的投入主要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


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联想集团战略入股比亚迪半导体引起了业内关注。近日,联想官方又宣布他们已经投资了23家芯片公司,大部分都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芯片公司,例如联想集团旗下的联想创投投资了AI芯片厂商寒武纪、思特威、芯驰等,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联想之星则投资了展讯通信(隶属于清华紫光集团)、富瀚微、灵明光子、驭光科技、博升光电等。联想之星主要布局AI应用和光芯片领域,而君联资本则注重芯片领域。


现在的时代已经和十几年前大相径庭,但创新和核心技术仍是一个企业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根本,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是。


联想集团既然能关注到核心技术的发展,那就不能只以投资的方式轻度参与,只有躬身入局,自领重任,才不辜负时代赋予联想的机遇,才不至于每天仰国外供应商鼻息。


作为PC行业巨头,联想在保持市场领先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开拓创新,在研发投入上不像过去那么吝啬,不只是赚快钱赚容易钱,而是肩负起民族产业责任,做一家对中国信息产业有真正贡献的百年老店。


转型虽然艰难,但也是必行的一条路。希望笔者下次再阅读到关于联想的报道时,能再让我心潮澎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