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院士谈显示未来、三安项目开工、洲明智慧杆、雷曼量产Micro LED屏、LG召回OLED电视、闪烁光治老年痴呆

靠谱青年 半导体照明网 今天



焦点摘要:

  • 欧阳钟灿院士揭示无屏幕和三维是下一代显示技术方向;

  • 彭寿院士透露未来显示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 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开工,总投资160亿元;

  • 洲明携手深圳宝安电信,成功实现了洲明智慧杆与5G的融合;

  • LG召回大约6万台OLED屏幕电视机;

  • 雷曼光电量产0.79mm与0.63mm间距的Micro LED超高清显示屏;

  • 日本开发出可贴在皮肤上的彩色显示屏 厚度2毫米伸缩自如

  • 研究表明,40赫兹闪烁光有助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今日焦点排名不分先后,觉得有用记得下方点个在看!)


1、欧阳钟灿院士:无屏幕和三维是下一代显示技术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表示:“下一代显示技术新方向不断涌现,光场显示、激光全息显示等变革性技术将推动三维立体显示发展,全球处于产业化应用前的研发阶段。”



我国与韩国并跑,未来2到3年有望投入量产。印刷QLED全球尚未实现量产,我国的TCL华星、京东方以及韩国三星显示、LGD均在积极研发,未来5年有望量产。


量子点显示技术目前开发的重点围绕于面向下一代的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极速(QLED)。据欧阳钟灿院士介绍,京东方集团中央研究院关于高分辨率、全彩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 InP-QLE)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分辨率500ppi、色域114%,外量子效率13.8%。


激光显示技术路线主要分为激光荧光粉光源和三基色纯激光光源,荧光粉光源主要特点在于结构简单、光效低、色域小、寿命短,三基色激光显示的发展方向主要为大色域、高光效、高亮度、长寿命。


Micro LED技术,其晶片表面必须制作成如同LED显示器般至阵列结构,且每一个点像素必须可控制、单独驱动点亮。


欧阳钟灿院士强调,未来显示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两个,一是基于空间三维物体重构的光场显示技术,主要包括投影阵列光场显示、光场扫描显示、集成成像光场显示、平板光场显示、近眼光场显示和悬浮光场显示以及LED曲面大屏显示;二是全息投影显示,把图像的低频部分(占图像的大部分光能)用全息技术来投影,而高频部分(代表图像的细节部分,但只占整个图像光能的小部分),则用传统的“像素到像素”方式来投影。这种做法既有效避开空间光调制器分辨率较低的技术难题,又能大大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利用这种杂化全齐微投影技术,光效率有望达到100流明/瓦,比当前的投影技术提高近一个数量级,能为解决当前移动投影仪光效率低下的难题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案。


目前,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日本、韩国等显示产业大国陆续关闭并转移LCD产线并加紧推动OLEDQ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与此同时,下一代显示技术新方向不断涌现,以印刷显示、激光显示、Micro LED显示为主的下一代显示方向逐渐明确,光场显示、激光全息显示等变革性技术将推动三维立体显示发展,全球处于产业化应用前的研发阶段。(科技日报)


2、彭寿院士:显示材料产业未来将呈现

“四个特征、三个范式”的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表示:“显示材料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呈现出产品多元、产业集中、高速迭代等显着特点,在前沿技术推动和新兴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未来,显示材料产业发展将呈现‘四个特征、三个范式’的发展趋势。”



5G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将加速柔性显示、超高清显示、全息显示发展。“万物互联、万物显示”为显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重大发展机遇。当下,通过产业分工与链条协同,亚太地区显示产业领先优势不断凸显,中、日、韩已形成平板显示全产业链布局。中国在面板制造和显示终端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日本在上游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韩国聚焦高端面板制造及显示终端,OLED全球领先。


具体来看,显示材料包括偏光片、电子玻璃、液晶材料、发光材料、光刻、靶材等数十个品种,在现实产业链中举足轻重。2019年中国显示材料市场约1900亿元,全球占比约37%。


彭寿院士表示,显示材料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呈现出产品多元、产业集中、高速迭代等显着特点,在前沿技术推动和新型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未来,显示材料产业发展将呈现“四个特征、三个范式”的发展趋势。“四个特征”是薄型化、高纯化、复合化、大尺寸化。“三个范式”是数字化研发、智能化制造与绿色化管理。


当前,显示材料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运用系统化、动态性和辩证性思维,认变、求变、应变,着力推进“五个加强”。


一是加强需求导向,围绕新型显示技术需求,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速研发进程;注重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提升制造效能;注重前沿技术研究,变并跑为领跑,引领产业变革。


二是加强上下游协同,引导创新资源集聚,以“固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形成“扭抱缠绕”的显示产业协同合作格局。


三是加强协同创新,以协会、联盟等产业组织机构为纽带,以龙头领军企业为核心,以开放式研发机构为载体,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高科技创新体系。


四是加强开放合作。当前,美国是创新市场,日、韩、欧洲是高端材料与装备的制造市场,我国是产品制造和应用市场。彭寿院士表示,我们应该鼓励通过互相投资、互换专利、设立联合研发中心等深入合作方式,构建全球显示材料新型产业分工体系。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尊重知识产权,促进法制化,加强完善新兴技术与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促进高效化,建立知识产权权益分享机制,提升转化运用效率;促进国际化,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标准体系,加速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


“中国是世界的市场,世界也是中国的市场。我们要紧抓显示产业变革新机遇,广泛开展协同创新,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携手实现互利共赢,为推进全球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彭寿院士表示。(科技日报)


3、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开工,总投资160亿元


7月20日上午,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开工活动在长沙高新区举行。湖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宣布项目开工,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致辞,三安集团董事长林秀成出席。

当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前沿和制高点之一。以碳化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成熟商用材料,在新能源汽车、5G、智能电网、高速轨道交通、半导体照明、消费类电子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据了解,三安光电是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今日开工的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总投资160亿元,总占地面积1000亩,规划主附建筑物81栋,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衬底(碳化)、外延、芯片及封装产业生产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超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产值预计逾千亿元。



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是上市公司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独立核算),业务涵盖碳化氮化镓化合物半导体功率芯片的研发、设计、制造及服务。该项目实施主体为拟成立的长沙控股子公司,将研发、生产及销售6寸SiC导电衬底、4寸半绝缘衬底、SiC二极管外延、SiC MOSFET外延、SiC二极管外延芯片、SiC MOSFET芯片、碳化硅器件封装二极管、碳化器件封装MOSFET。


郑建新在致辞中说,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作为长沙17个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之一,将在长沙建设形成长晶—衬底制作—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封装碳化硅全产业链,必将成为推动长沙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的重大动力。长沙将积极主动做好要素配套、环境保障和审批服务等各项工作,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优的服务,助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把项目打造成为长沙半导体产业的新名片,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月19日下午,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会见来湘出席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开工仪式的三安集团董事长林秀成时表示,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对湖南推动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积极做好服务、提升办事效能,为项目达产见效、企业经营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实现省企双方携手共进,互利互赢。


林秀成表示,湖南是一片人才富集、环境良好、充满活力的创业福地,三安集团将聚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把项目建设运营到最好,更好地释放项目的集聚带动作用。


中金公司此前分析认为,得益于进口替代趋势,三安光电作为国内化合物半导体的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于国内客户订单的转移。以三安现有的三大产品线来看,更看好其在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氮化镓以及碳化硅方面的布局。


4、5G宏微基站挂载使用 洲明智慧杆应用全面升级


近日,洲明携手深圳宝安电信,成功实现了洲明智慧杆与5G的融合,洲明智慧杆物联网应用生态再次拓展。洲明通过5G智慧杆集中大批量建设,以挂载5G宏微基站的智慧杆为载体大面积覆盖5G信号,让5G真正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成功实现5G宏微基站挂载后,洲明即携手三大通讯运营商,着手对深圳前海前湾一路智慧杆项目进行5G升级,服务5G城市建设。洲明工作人员头顶烈日、不畏酷暑,发挥洲明创新进取、利他正念的匠心精神,在总计149根智慧杆中科学选址5G基站点位三十余个,并完成5G宏微基站挂载,率先实现了前海前湾一路地区5G网络集中覆盖,以及对5G智慧杆集中化、智能化维护管理。


洲明5G智慧杆以高带宽、低延迟的5G传输技术,为智慧安防、智慧市政、智慧交通、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物联网智慧生态应用的融合与实现奠定了基础;凭借洲明杆屏物联新成果,洲明还一举打通感知与显示的隔膜,达成感知即显示、显示即应用,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在此,欢迎市民朋友们前往深圳前湾一路,感受5G网络高达2.5GB每秒的峰值理论传输速度,体验1G电影4秒下载的快人一步。


5、LG紧急召回6万台OLED电视


据Business Korea消息,LG近期召回大约6万台在韩国销售的OLED屏幕电视机。此次召回影响从 2016 年 2 月到 2019 年 9 月销售的 18 种不同型号的 OLED 电视。


据报道,LG电子表示,其使用的一些组件性能下降,导致电源板的电流增加,有可能导致过热。报道称,该公司正在召回约 6 万台在韩国销售的 OLED 电视,以更换电源板。


据悉,LG 表示目前已对2.2 万台设备进行了元件调换。


6、雷曼光电量产Micro LED超高清显示屏


有投资者向雷曼光电(300162)提问, 董秘好,可否介绍下公司新发布的Micro LED像素引擎显示技术?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新发布的Micro LED像素引擎显示技术,是在传统的RGB排列中增加了一颗绿光LED芯片,变为RGBG排列,从而将原来RGB排布的像素间距缩小一半。与常规的Micro LED屏的RGB排布相比,在相同显示面积的条件下,公司所采用的像素引擎显示技术,通过LED芯片硬件排布与软件算法的有机结合,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可以大幅提升Micro LED显示屏的分辨率。基于COB集成封装并使用上述最新像素引擎显示技术,公司成功研发出0.79mm与0.63mm间距的Micro LED超高清显示屏,并已实现量产。


7、日本开发出可贴在皮肤上的彩色显示屏 厚度2毫米伸缩自如


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大日本印刷公司与东京大学日前发布消息称,双方合作开发出了可以贴在皮肤上使用的彩色显示屏。这种显示屏是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厚度仅有2毫米,其自身宛如一块可以伸缩自如的胶片,屏幕下嵌有LED芯片。

大日本印刷公司联合东京大学开发的可伸缩屏幕。(图片由大日本印刷公司提供)


研发团队表示,该显示屏可以接收并显示智能手机等外部终端传输来的图像数据,今后有望即使不使用智能手机也能通过屏幕获取和了解信息,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等。


8、研究表明40赫兹闪烁光有助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据报道,照明研究中心(LRC)开展了一项新研究表明40赫兹红光或有助于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这一项新研究表明,向健康年轻人睁开的眼睛照射40赫兹的红光刺激可增强大脑伽马振荡(一种脑波,Gamma oscillations)。伽马波是人神经以25~100Hz(但以40Hz为典型)振荡显示出的图像。伽马振荡与注意力和记忆过程相关,已知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会受到干扰。



下一步,LRC将研究这种具有前景的非药物学照明干扰方法是否能够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者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据悉,这项研究——《闪烁红光刺激促进相干40赫兹神经振动:可行性研究》(Flickering Red-Light Stimulus for Promoting Coherent 40 Hz Neural Oscillation: A Feasibility Study)——已发表在《阿兹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实际上,MIT蔡立慧教授团队早在2016年就提出,利用特定频率闪烁的LED灯可以大大减少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鼠视觉皮层中的β-淀粉样斑块。这种光疗法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激发伽马振荡来帮助大脑抑制β样淀粉蛋白斑块的产生,同时激发能够驱除这些斑块的细胞的活动。


此后,蔡教授团队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外部暴露于40赫兹的闪烁光是否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并逆转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神经变性。直到2019年,该团队进一步研究表明,闪烁的光治疗似乎可以诱导大脑活动,这既增强了小胶质细胞抵抗炎症的能力,又使神经元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修复,以对抗有害的有毒蛋白质。


不过,MIT研究员表示,仍然没有人确切知道40赫兹闪烁光如何能够触发大脑深处基因表达的这些特定变化。在动物模型方面,研究团队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以更好地理解这种不寻常的机制;在人体方面,已经开始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进行声光治疗的人体试验。


记得点赞在看,么么哒!


极智课堂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 查看往期图文+视频回顾)

张紫辉:半导体仿真技术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

首尔半导体吴森:光电器件助力智能与健康照明

盛阳博士:宽禁带微电子和光电半导体器件仿真设计

翌光科技许显斌博士:OLED照明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中的应用

秦彪博士:一种Mini LED显示和背光发明专利技术介绍

远方光电宋立:Mini-LED与Micro-LED相关检测技术最新进展

刘志宏:面向5G应用的Si基GaN微波毫米波器件技术研究进展

国星光电李宏浩:LED植物照明应用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