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投资11家硬科技企业上榜CB Insights光电芯片创业企业42家榜单


7月24日,DeepTech 联合 CB Insights发布了“光电芯片创业企业42家榜单”评选结果。中科创星投资硬科技企业——源杰半导体、曦智科技、本源量子、鲲游光电、瑞识传感、泰豪红外、唐晶量子、全磊光电、中科极光、奇芯光电橙科微电子等11家企业入选“CB Insights光电芯片创业企业42家榜单”。


光电技术在图文信息存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技术相对成熟并且使用场景日趋局限;能源偏发电、储能等方向,较多归属于光电能量系统。此次榜单围绕信息光电和非上市公司两个关键词展开,讨论范畴涵盖材料、光源、通信、传感、显示和计算六个类别,暂不包括存储和能源领域的公司。





唐晶量子(WaferChina)

关键词:IQE “老兵”创立的的高端砷化镓外延片头部初创

入选理由:

唐晶量子成立于 2017 年,主打两款高端砷化镓外延片,分别是 6 英寸的 VCSEL 940nm 外延片和 HBT 外延片。曾在 IQE 工作近 10 年的光电材料博士龚平受到苹果应用 VCSEL 的“启发”,开始了自己中年创业的道路。唐晶量子目前可生产 3 到 6 英寸外延片,并将在今年实现 6 英寸外延片年产两万片的年生产能力。成立近三年,其已有两家海外客户以及十余家国内客户。去年 3 月,唐晶量子完成 A 轮融资,资方包括高捷资本中科创星、盛和天镁、鼎青资本等。


全磊光电(EIPHOUSE)

关键词:丰富的 III-V 族外延片产品线

入选理由:

成立于 2016 年,全磊光电主要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包括砷化镓磷化铟等。其建有完整的 MOCVD 材料外延生产线和配套检测中心,其外延片产品线丰富,包括激光器外延片(FP/DFB/VCSEL)、探测器外延片(MPD/PIN/APD)、电子器件外延片(HBT/HEMT)等。目前已经实现量产的产品包括 940nm VCSEL、QWIP 等外延片。


源杰半导体(Yuanjie Semitech)

关键词:实现从 2.5G 到 25G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量产

入选理由:

源杰半导体成立于 2013 年,主攻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已实现包括 1270-1550nm 2.5G FP/DFB 芯片, 1270-1570nm 10G FP/DFB/CWDM 芯片在内的产品量产。近日,源杰半导体宣布实现 12 波 25G MWDM 激光器芯片量产,满足了中国移动提出的5G Open-WDM/MWDM 半有源创新前传解决方案标准,标志着 MWDM 产业链打通最后一环,开始进入规模化部署时代。今年 6 月,源杰半导体完成战略融资,过往资方包括中科创星瞪羚基金、中信证券投资、广发乾和、国投创业等。


瑞识科技(RAYSEEN)

关键词:VCSEL 芯片新秀

入选理由:

瑞识成立于 2018 年,专注于 3D 光传感光源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其量产产品包括 VCSEL 芯片及光学集成光源等,可用于结构光、1D & 3D TOF、主动双目等目前所有光感测方案,具备光学集成、算法及光传感方案定制能力。源自硅谷,瑞识的创始团队主要来自 LumentumAvago 等企业。成立不到两年,其团队目前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其产品已接受了中国机器方案企业、手机厂商的测试验证。其已完成近亿人民币融资,最近一次是 2019 年的 pre-A 轮,过往资方包括深创投中科创星高捷资本常春藤资本等。


奇芯光电(QXP Technologies)

关键词:超低损耗的三维光子集成芯片器件

入选理由:

奇芯光电成立于 2014 年,由西安光机所和陕西先导院引进并孵化,重点关注高折射率、低损耗、低成本的三维光子集成芯片器件,目前产品线包括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光收发器件与模块、光传输有源线缆和集成光波导芯片以及其子系统等。从亚波长光子调控,到低功耗光学过孔,奇芯光电建立了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差、低损耗、超高均匀一致性的新材料体系和三维光子集成平台,以 100G 为起点,奇芯光电致力于成为 200G/400G 的主流供应商,现已进入华为中兴、亚马逊等供应链系统。公司于今年近期完成股权融资,过往资方包括达晨财智、国开科创、英华资本、山东国惠、中兴合创、西科天使基金等。


橙科微电子(Sitrus Technology)

关键词:深耕网络通信芯片行业,DSP 技术与全球先进技术同步

入选理由:

橙科微电子研制的 50G PAM4 DSP 电芯片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数字 CMOS DSP 技术,也是全球首款集成了 PAM4 DSP 和高摆幅线性激光驱动的全集成单芯片产品,可直接驱动 EML 和 DML 激光器。橙科微电子的 100G PAM4 DSP芯片目前也在开发中,预计 2020 年下半年送去流片,在该领域基本与全球最先进技术同步。


泰豪红外(Tellhow-IR)

关键词:隶属于泰豪集团,以红外热像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光电系统研制生产

入选理由:

泰豪红外产品包括红外热成像设备、特种光学镜头、光电吊舱、卫星光学载荷、智能医学红外影像设备等,主要应用于政府装备以及广阔的民用领域。面对疫情,泰豪依托核心技术开发出智能化红外人体温度筛查产品。截至今年 5 月底:泰豪红外已经研发出第二代智能红外人体温度筛查设备,销往亚洲、欧洲等的多个国家;仅红外测温产品的营业收入已近亿元,是去年全年总产值的两倍。


 鲲游光电(North Ocean Photonics)

关键词:堪比视网膜屏幕分辨率的全息光栅 AR 光波导

入选理由:

鲲游光电成立于 2016 年,专注于晶圆级光芯片的研发与应用,其重点关注全息光栅 AR 光波导、3D 传感微纳光学元件、光通信高速光链路等产品方向 ,从设计到生产,其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晶圆光学产品及服务。目前鲲游光电在上海张江高科建有晶圆光学研发中心,晶圆级光学元件月规模产能可达 15KK。其“扶摇”系列全息光栅 AR 光波导拥有 40 度视场角,其清晰度和色彩平衡堪比视网膜屏幕分辨率。2019 年底,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投资参与融资,并成为其第二大机构股东。今年 3 月,鲲游光电再获 2 亿元 B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愉悦资本、招银国际、元禾辰坤、临港智兆、华登国际中科创星等。


中科极光(Casiris)

关键词:专注于三基色激光为光源的纯激光显示技术,成立五年跻身杭州准独角兽行列

入选理由:

成立五年完成六轮融资,中科极光是全球少数、中国国内唯一掌握 RGB 三基色纯激光显示系统关键技术的光电公司。以打造新一代激光显示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为使命,其研发团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以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中国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以及中科院资深专家为带头人,研发队伍占比 30% 以上。 目前在城市亮化、文旅演绎、家庭影院、激光影院等方面均有布局。过往投资方包括富汇创投中科创星、国科嘉和等。


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

关键词: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并通过流片验证

入选理由:

曦智科技专注光子计算芯片设计,2017 年,曦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EO 沈亦晨与其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在《自然-光子学》 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光子计算的论文;2018 年曦智科技成立;2019 年 4 月,其发布了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并通过流片验证。今年 7 月,曦智完成 A+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和利资本、中金资本、经纬中国中科创星百度风投等,是全球光子计算芯片领域融资额最高的公司。


本源量子(Origin Quantum)

关键词:中国首家量子计算初创公司

入选理由:

本源量子成立于 2017 年,依托中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以量子计算机为中心,产品覆盖量子芯片、量子测控、量子软件以及量子云服务。其第二代基自旋二比特量子芯片“玄微”以硅基半导体器件单元为载体,每个单元是以电子自旋形式存在的量子比特。目前本源量子所研制的超导及半导体量子芯片体系的量子逻辑门控制,均依赖于向量子比特的载体输送电磁波等技术实现。截至目前,本源量子已完成两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科大控股、中科创星磐谷创投、哈工大机器人、合肥高投等。


上述六个主要的信息光电领域,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先进光电子技术、中高端光电产品、国产化。中国创业企业技术敢于突破追新、代次能够跟上变化、产品追求实现国产化。


可以看到,中国光电企业能够意识到中高端核心光电芯片能力需要提升,不断在更先进、更有突破性的技术方向上尝试;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以北京、上海(张江)、武汉(光谷)、苏州、西安、厦门等为代表的城市,为光电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科技进步沃土。


根据 CB Insights 数据,2016 年后光电领域投融资有明显上升,并在 2018 年迎来融资金额和次数的新高;虽然 2019 年融资金额走低至 5 年来最低,但是交易次数却是 5 年来最高。2020 年已过半年有余,金额方面已经逼近 2018 年全年总额,同时数量也接近 2018 年全年水平。

图 | 光电领域的融资金额及数量

(2015 年 - 2020 年 7 月 14 日,来源:CB Insights)


光电芯片,作为5G领域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市场中存在着巨大的机会和潜力。因为天然的属性,早在2013成立之初,中科创星便已侧重在光电领域的布局,目前已经累计投资了超 80 家光学或光电企业。未来,中科创星将重点关注手机和汽车两大终端应用技术,包括手机传感器光芯片、汽车激光雷达、涉及5G技术的400G光芯片、光学AI芯片AR眼镜等。关于未来中科创星光电领域的投资方向,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近期表示,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更高更快更智能,信息的获取、传输、计算、存储、显示等技术的演变也都将在光学的引导下,发生重大的技术革新,而需求线和技术线形成的合集,就是值得行业重点发力的地方。


未来3到5年,随着光电产业即将爆发,光电行业的从业者,应该快速地抓住这个行业机会,中科创星也将继续助推技术向产业的转移应用,缔造更多的领军企业。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