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断供、麒麟遭遇停产 为何芯片制造这么难?
白石洲老虎
腾讯科技
今天
收录于话题
来源:
白石洲老虎
作者:刘东阳
台积电断供
华为
一事,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有消息称华为已经安排拉货,具体数量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从今天(9月15日)开始,
麒麟
芯片停产了。
为何“造芯”那么难?我们缺技术?资金?人才?基础学科?政策扶持?今天,咱就聊聊这个。如有不足之处、错漏之处,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1、行业分工高度垂直,全球布局、全球参与。
大体而言,简单地可以分为
设计
、IP授权、
晶圆
代工(生产)、
封装
测试
等几个大板块。
高通
(美国)、
MTK
(中国台湾)、
华为
海思(深圳)、
紫光展锐
(上海)等,都属于
设计
公司,俗称:Fabless。从IP授权公司(比如:ARM公司)那里拿到授权后,自行设计芯片,然后交给
晶圆
厂家(例如:台积电)代工生产。经过封测之后,才能进行销售。手机行业里的IDH公司(也叫方案公司)、集成商(品牌厂家)则根据这些芯片的性能、功能,设计好PCBA(主板),再结合外围
器件
(屏幕、摄像头、
电池
等),最终形成整机。
2、IP授权公司。
目前最大的是ARM(安谋)ARM的前身是艾康电脑(Acorn),1978年在英国剑桥成立,1990年成为独立的公司。2016年,被日本软银以243亿英镑收购。这几天,日本软银和美国
英伟达
在洽谈出售ARM事宜。如果400亿美金的收购价格成立,那么毫无疑问,这是半导体历史上,截至目前最大笔的一次交易。与此同时,ARM也会变成一家美国公司。ARM的客户,除了前文提到的那几家,还有
博通
、
英飞凌
、
意法半导体
(ST)、
德州仪器
(TI)、
三星
、
恩智浦
(NXP)、
索尼
、
日本电气
(NEC)等国际一流大公司。
3、
晶圆
代工厂。
目前最大的企业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
TSMC
)。芯片的原
材料
是
硅
,所以有人笑称芯片的“祖宗”是沙子。但从沙子变成芯片,则要经过无数次的“千锤百炼”、无数道复杂的
工艺
。
单晶
硅
锭完成之后,要用
金刚石
锯进行切割,切成厚度不能超过一毫米的
晶圆
片(wafer),然后再经过研磨、抛光等
工艺
,才能变成平滑、清洁的
硅
晶圆
片。除了台积电,还有
格罗方德
、
三星
等厂家进行
晶圆
代工。
4、芯片进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芯片的进程,从前几年的40纳米、28纳米、
14纳米
一路高歌猛进。现在已经突破了
7纳米
,向更加先进的
5纳米
、
3纳米
挺进。目前大陆地区的厂家,暂时还无法满足这个技术要求。所以,
麒麟
芯片,目前无法在国内进行代工生产。也有人提出:当进程达到1纳米的时候,是“
硅
基”的极限,将来一定会有别的
材料
出现代替
硅
,并提出了“炭基”概念。不知道这个是否可行?
5、
光刻机
。
荷兰的
阿斯麦
光刻机
,最近两年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这个领域,阿斯麦一家独大、傲视全球。
英特尔
、台积电、
三星
都是它的股东。
光刻
是
集成电路
非常重要的
工艺
技术,极其复杂。没有它,
晶圆
片也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6、
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
软件
设计
。
目前被美国的
Synopsys
(
新思科技
)、
Cadence
、
Mentor
Graphics(
明导国际
)等三大企业占据。这三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0%。
EDA
是
设计
芯片必需的
软件
工具,没有它,很多工作就无法开展,芯片在产线上的“流片”也会成问题。
7、时间沉淀。
无须讳言,国内的芯片行业,与国外的同行对比,我们的确起步慢,存在时间差。2001年,
展讯
在上海成立,2003年发布6600B芯片。2004年,
海思半导体
成立,2012年发布K3V2,2014年发布
麒麟
910芯片。这与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可喜之处,就是我们在努力奔跑,奋力追赶。
8、人才与基础学科。
与芯片行业有关的人才,全世界都缺。两年前(2018年)就有报道指出:国内的人才缺口超过30万。因此,行业内、厂家之间,互相“挖人”,成为一种常态。
设备
可以买(假如别人愿意卖给你),资金可以多渠道获取,但人才实在稀缺。芯片的研发与制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半导体范畴,还会涉及到物理、
化学
、生物、
数学
等众多学科。这些方面人才的培养与输出,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了。
9、资金投入。
芯片行业太烧钱了。一个12英寸的
晶圆
厂,投资就达到200亿人民币。台积电2016年在南京建厂,其投资额(30亿美元)就大体与此相当。芯片的研发费用,动辄以十亿美金计算。这样巨量的资金投入,不是哪个企业都能玩、敢玩的。除了国家扶持,企业本身也需要募集大量的资金。台积电、
MTK
、
三星
、
高通
等都是上市公司。投入--再投入--再追加投入,不断的循环。总之,烧钱烧到你怀疑人生。
10、勇气、胆识和韧劲。
巨额的投入,可能最后一无所得,甚至负债累累、倾家荡产。穷尽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成功。芯片这个行业,风险奇高无比,往往是条不归路。太遥远的不提,就看看这二十年来,倒下了多少企业,失败了多少案例,就能明白这一点。足够的勇气、过人的胆识、十足的韧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结语:
本文属于抛砖引玉、班门弄斧。芯片行业的事儿,当然远远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随便一个环节,拆开来,都会涉及到更多的细节。就行业本身而言,“速胜论”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承认这个差距。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技术上。但一味退让也不行,那样只会被别人“卡脖子”卡得更加厉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出路。既然“被打醒”了,那就一个字:干!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而成。同时感谢《芯事》一书提供的部分数据。致谢!)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一键三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阅读原文
阅读
分享
赞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
发送
台积电断供、麒麟遭遇停产 为何芯片制造这么难?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