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拓展专业视野,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学院科学研究方向,并提早为继续深造做好充足准备,微电子学院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为大三两个专业本科生分别开设了《微电子导师大讲堂》和《集成电路导师大讲堂》课程。课程分别由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在内的32名教授、博导担任主讲,主要介绍技术热点、学术前沿、学习与科研方法与思路等,助力微电子学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
9月9日晚,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马晓华教授受邀为2018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讲授《微电子导师大讲堂》第二讲——微电子技术发展与展望。
马晓华首先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他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是电子信息领域国际商贸战,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与核心便是集成电路。他强调,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粮食,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装备、存储设备、显示及视频系统等中有广泛的应用,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盖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马晓华引用总书记讲话,强调国产芯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通过分析国内芯片发展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给的现状,表明了我国芯片制造技术革新和产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马晓华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介绍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及其在军事、5G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为同学们未来继续从事集成电路领域科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最后,马晓华分享了自己在微电子领域求学和科研的故事,他指出,做微电子要有家国情怀,目前正值国家大力推进微电子行业发展时期,同学们应当把握契机,积极投身微电子,为造“中国芯”贡献自己的力量。
9月11日晚,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朱樟明教授受邀为2018级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全体学生讲授《集成电路导师大讲堂》第二讲——模拟集成电路发展趋势。
“什么是集成电路?”朱樟明从中美贸易战引题,为同学们详细叙述了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近日从中美关系表明,集成电路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而模拟集成电路是我国核心的“卡脖子”芯片。他强调,集成电路是国家安全和信息产业的基石,是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更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标志。
朱樟明援引WSTS报道,分析了贸易摩擦给模拟芯片产业带来的机遇。他指出,我国模拟集成电路市场巨大,前景开阔,是非常值得被关注的创业领域。他结合自己研究的方向,介绍了模拟集成电路在光传输、无线通信、雷达、光电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出:“高能效、高精度、超高速、智能化”是模拟电路的发展趋势。他强调,电子信息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集成电路领域更是如此,需要同学们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最后朱樟明寄语大家“模拟计算是人工智能的未来,模拟集成电路将大有可为,诸位更须勤勉敦实,同学们任重道远!”
谈到上课收获,杨文豪同学说道:“朱老师讲课深入浅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到模拟集成电路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沿的技术,此堂课令我们受益匪浅”。
文案:陈明 郭强 杨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