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以来最长的一次国际旅行,见证历史

老兵戴辉 最牛博弈 9月27日

经历长达9月,人生最长的一次国际旅行,终于回到祖国,感慨万千。长夜难眠,写就本文。


罗先生发了一段话给我,对海外滞留的一些人而言颇贴切:


从带着点侥幸的窃喜,

到突遭一闷棍的懵逼,(3月11日WHO 宣布新冠为全球大流行病)

再到四处求投靠的疫囧,

面对疫情不知道的未来,

安抚国内心惊肉跳的亲人,

担心机票变成人生的单程,

从心惊肉跳到后来泰然处之,

感漫漫人生路慨且行且珍惜。


一、今年见证太多历史


我持个人旅行签证,于2019年12月27日到达加拿大渥太华探望留学的家人们(都是学签)。


我预定的返程票是2月10日,航班取消了。我觉得,再等一个月差不多了,又订了3月6日的机票,航班又取消了。


也就是3月6日,应暨南大学毕业的HENRY卢兄之约,我在渥太华的亚岗昆学院做了一场关于5G的汇报。来了不少人,讨论得很热烈。以前北电的研发总部就在渥太华,09年破产之后,华为爱立信诺基亚都在这里设了研究所。渥太华也成为了世界5G6G的研发重地。


我也去到处看能不能买到防疫物资寄回国,但是货架已经全部空了。此时,我估计国内应该会很快恢复正常,那我也可以回国了。关于中国疫情的判断是对的,但很快能回国的期待却落空了。


3月11日,WHO宣布新冠是大传染病,原话是"We have therefore made the assessment that COVID-19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pandemic." 海外疫情爆发了,一时全球进入了非常紧急的状态。


2020年3月26日,民航五个一政策实施。稀缺的东西都会被炒得很贵。北美回中国的民航经济舱机票,4月份被炒到18万元人民币一张。回国机票就像是罗兰的电影《2012》中,世界快毁灭时候的诺亚方舟的船票。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在安抚留学生们。我们通过亲友从全球快递获得了口罩,捐赠了200个当时很稀缺的医用外科口罩给当地医院。口罩成了稀缺品,运费加清关关税,豆腐盘成了肉价钱。加拿大有两班去中国运口罩的飞机,空仓而归。


美股暴跌,10天内四次熔断。我们比巴菲特经历的频率高多了。我也有幸经历了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2001年IT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算不算老鸟了?


既来之则安之,我安下心来陪伴家人上网课,也有了时间认真思考科技博弈的问题。开了好多远程会议,有两场最值得介绍。一场是5月在集微网完成了一场关于芯片的直播,有3万多人联网观看。一场是8月,通过ZOOM面向硅谷和全球,做了一场关于5GAI和云的汇报,这是全英文的汇报。


中美之间,关于高科技的博弈,如火如荼。疫情期间,美国的很多行业全面停止,包括引以为傲的航空业。唯有电子信息业发展迅速,也成为了白宫倾力保护的行业。如果没有新冠,相信不至于如此激烈。


第一个观点:中国在5G上大力建设,是全球5G成功的核心因素,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蛋糕,对中国的产业力量,也对美国的芯片产业,都是巨大的利好。苹果的市值也冲上了2万亿美元大关,人类历史之最。请见文章:老兵戴辉:5G是四场游戏再加一场美梦!


第二个观点:如果没有5G手机带来的强烈需求,5nm以及更高制程的芯片,并没有够大的市场需求,即使做出来也是大亏损,甚至可能成为屠龙术。


第三个观点:基于以上两点,中美在整体上是不会脱钩的,本来中美是相互依赖的。,但未来势必将重新划定利益边界。现在大家看得很清楚了,在芯片的高级制程上,我们其实并没有办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独立搞定。毕竟,中国才改革开放40年,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要让灯塔熄灭。


第四个观点:中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并不是美国,而是越南为首的东南亚。为了满足西方的要求,越南做了大量变革,在“邪恶”之路上越走越远。三星迁移过去后,越南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手机产业链。千万不要让苹果也跑了!


新冠期间,电子产品的需求极其强劲。去BESTBUY买电脑,被告知要先交钱,两个星期后才有货!跨太平洋的海运和空运需求很大,有人在推特上爆出:中国到美国根本订不到货舱仓位,身体最诚实。


中美注定是相互依赖的。



二、归国路漫长


签证过期(只能最多停留六个月),找代理顺利延期。不让延也不行啊,连被驱逐出境都做不到。中国驾照和旅游签只能开一个月车。最初还胆颤心惊,怕遇到交警,后来居然忘了这件事情,理由也想好了: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啊!


订不到机票回国的问题一直持续到八月下旬,然后迎来了伟大的转机。一方面是航班终于增加了,一方面是开学了,很多留学生也不回国了。


我预定了9月19日川航的机票。先坐加航从蒙特利尔去西部的温哥华,再从温哥华去成都。 后来发现隔离14天之后正好是国庆期间,带着几个大箱子不好安排,于是改签到25日凌晨1点的厦航。机票加上隔离14天的费用,总共是两万元费用,是以前最便宜单程路费的七八倍。


机票陡然容易买到了,相比之前,一句话最贴切了:冰火两重天!


新的挑战来了,就是民航总局要求9月9日之后的加拿大飞中国航班需要做核酸检测,而且必须是起飞之前三天之内出的报告。考虑到24日需要出发转机已经在路上,必须是得到22日和23日出来的报告。我坚持填写了30多天的国际健康码自我申报也就白填了。


中国的疫情控制得很好,案例基本上都是境外输入,所以对境外航班的控制很严。这个病毒实在太狡猾了,完全没有品德,简直是无孔不入。


我于20日去检测,那是一个人山人海啊,用了四个多小时终于测试完毕。21日,我好担心出报告,如果出了,就还要马上再去测试。22日下午四点出了报告,这下子满心欢喜了。


一些城市已经二次爆发了。蒙特利尔的检测,就可能要长至七天才出报告。


渥太华去蒙特利尔的路上,已经逐渐开始红了。开车赶路枫林路,霜叶红于二月花。和家人感慨:这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次国际旅行。


在蒙特利尔去温哥华的飞机上,我的邻座高先生也是来看家人然后被陷在加拿大的。他做了两次核酸检测,还没有等到核算报告就冒险出行了。庆幸的是,在24日下午飞机在温哥华落地时终于收到了检测报告。如果没有拿到,次日凌晨1点飞厦门就无法成行了,而下一班是四天之后。我问他,如果没有拿到怎么办?他说那也许只有租车子去班夫公园了!民航总局要求必须交纸件,庆幸机场的CUSTOMER SERVICE柜台提供了打印服务。


图注:第一次看到温哥华这个华人很多的城市


25日半夜1点,终于上了厦航飞机。我问空姐:飞机是领土的延申,这是中国领土了吗?她开心地告诉我:就是的!!这下子,我心安了,我已经回到了祖国。这段时间航班不正常,时不时有航班被取消或者熔断,不到起飞的那一刻,心都是悬的。


飞机上满满腾腾的。只有最后三排预留给发热乘客,此外,洗手间靠安全出口的几个座位是空的。 空少和空姐轮流值班,给上厕所的乘客发手套和湿纸巾。


飞机上遇到了一个大妈,她是从卡尔加里飞温哥华再飞厦门的。她说一共检测了9次核酸才最终成行。每次都是早上八点去排队,等九点多第一批去检测。改签了一次航班。再多困难,都挡不住她要回祖国的决心!


每人有一个塑料包,有水和食品。我本来想忍着不吃,后来扛不住,还是大喝特吃了。KN95口罩的带子勒得耳朵好疼。护目镜太紧,我就换墨镜了,还是面罩更舒适。形象很像外星人。飞机上全部是中国面孔,很多都是毕业后回国的留学生。



厦航空姐的脸被护目镜和口罩遮住了,但没有穿防护服,都看得出好身材。空姐说飞一趟往返后,酒店隔离七天居家隔离七天。而头天坐的加航飞机,空嫂都穿上了防护服,也要求所有人戴口罩。



这班飞机从凌晨1点多起飞,到厦门早上5点降落,全程都是在黑夜中飞行。看电视看得眼睛难受得刺痛,于是闭目养神思考人生。在飞机飞过女真人曾经活动过的区域进入中国国境的时候,拍下了这张图。


图注:飞机从西伯利亚进入到黑龙江


平稳降落厦门。扫描二维码填写各种信息,还有纸件填写了各种信息。检查核酸,不仅鼻腔取样,还在咽喉部位取了样。所有工作人员都穿着白色防护服,象是阿拉伯人。


过海关拿行李之后,上了大巴车。过一会下车,到了中转中心,分配酒店,重新拿行李上车。


我到了灵玲酒店。我的两个朋友,曾先生和梁先生,都刚从这里出去,说条件还不错,重要的是:可以叫外卖。368一晚,80元每天的饭钱。这次同航班的高先生,在厦门岛内的艾美,山上环境好,398,但不能外卖,要点餐。


整个过程,无缝衔接。到了酒店,楼道里也有人和监控专门负责盯着,严格禁止出门。


DOOR TO DOOR,一共用时整整36个小时。住下酒店后,紧锣密鼓来联系亲爱的家人们,视频汇报隔离生活。中秋和国庆要和家人们“云过节”了!


第一天上下午各测了一次体温,被通知第二天还要抽血检验。终于吃上了一顿热饭,还喊酒店送了四听啤酒。



长夜漫漫,注定无眠(时差)。厦门是文化旅行城市,南普陀寺的宗铄法师歌曲唱得很好,他唱的乌兰巴托的夜很好听,可惜我的房间不静,时不时有车从窗外高架上经过。他的思归故乡很贴题。

思归故乡 宗铄 - 思归故乡

还有首歌很合适现在的心境,当然不是铁窗泪,而是:

孤独的城市寂寞的夜 雷瀚 - 孤独的城市寂寞的夜



文章已于2020-09-2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