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602字,阅读约需8分钟
文丨林怡龄
编辑丨刘聪
“让医美回归医疗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好医生走到台前。而绿宝石医生榜单正是新氧让好医生走到台前的重要举措。”在10月28日的2020新氧绿宝石榜单品鉴会上,新氧科技董事长兼CEO金星如是说道。
时隔3个月,新氧再次对拥有医美界“米其林”之称的绿宝石医生榜单进行升级。在此次发布的第二期的绿宝石榜单中,评审团阵容和医生阵容都再创新纪录。
长期以来,中国医美的发展都饱受黑医美的困扰,而在这背后,是专业医生跟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2013年起,如何帮助用户找到好医生,一直是新氧在解决的问题。从最初的采访探店、到后来的社区内容建设,再到现在的绿宝石医生榜单,新氧“医生战略”的背后逻辑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万里挑“医”,让专业被看见
现在,是中国医美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
近年来,中国医美行业发展迅速。从2018至2023年,中国医美市场仍将保持24.2%的年复合增速,并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医美市场。
然而,可观的市场增速下却潜藏着制约行业发展的隐忧。一方面,合规医美机构稀少,据《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在合法的医美机构中,依然存在15%超范围经营的现象。
另一方面,当中国专业医美医生水平跟上了国外之时,面临着的却是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作为医美产业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2019年,中国医美界合法医师仅占行业的28%。而在中国3万名整形医生里,仅有1万个是能负责手术的医生,其余2万名是注册医师和皮肤科医生。
尽管人才资源凤毛麟角,但并不意味着正规医生的手术治疗就已排满。在本就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一方面,用户没有找到正确的医生和合规的机构,走进了黑医美;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专业医生却如埋在沙里的金子。信息不对称,构成了这个行业发展的又一大痛点。
“酒香也怕像巷子深。”这是金星的困扰。而为了沙里淘金,让更多专业医生被看见,并给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打造一套高标准准入机制,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美互联网平台,新氧在对品牌、内容给予投资的同时,对医生的赋能也进行了再次得升级。
在与业内专家多次探讨后,今年7月份,新氧决定用一份非学术、非商业的医生榜单——绿宝石医生榜单来对优质医生资源进行甄选。经过技术、服务和审美三大标准,以及101项维度的严苛筛选,第一期绿宝石医生榜单已评选出96名平均从业10年以上、历经87600小时经验沉淀的资深医生。
而此次发布的第二期榜单跟第一期有了一些区别。在评选难度上,第二期绿宝石医生榜单有所增加,且聚焦要求更高的修复类手术项目,如眼修复、鼻修复、胸部修复等。据悉,修复类手术容错率低,更考验医生的技术和审美,而这一高要求也正好与绿宝石医生榜单树立的超高标准相匹配。
高标准的背后,是严格严谨的专家评委团。据悉,第二期医生榜单评选时新增了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副会长宋建星,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分会副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郝立君,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美容中心副主任、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学会(ASPS)国际会员吴小蔚三位技术专家。
第二期医生榜单上线之后,大概新增了100名医生,其中有70名拥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医生,覆盖了知名公立医院医生和行业资深医生。在金星的规划中,新氧要打造的是医美界的“米其林”,也是医美界的“奥斯卡”。“专家是否上榜看的不是流量,不是人气,而是在技术、服务和审美三方面的综合。”他说道。
而围绕着公平公正,榜单评选过程中皆为匿名处理,仅突出手术细节,让评审就参选者的手术视频进行评分。此外,新氧还引入了第三方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对“2020新氧绿宝石医生榜单”医生顾问评委、行业技术专家评委和美学专家评委的评选计分环节,按照新氧组委会订立的评选规则,执行了与组委会商定的一系列工作程序。
而当米其林和奥斯卡榜单的评选还在延续之时,绿宝石医生榜单也将在一二期之后持续推出。金星透露,未来榜单将会覆盖更多的项目品类,“直至打造出一份覆盖所有医美术式的绿宝石医生榜单”。
茉莉MOLY创始人晓东则表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排医生榜单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新氧仍坚持推出了这份绿宝石医生榜单。因此我从一开始就非常尊敬这份医美医生榜单,也希望更多医生参与进来。毕竟,行业美誉度的提升,是我们这一代医美人的共同使命。”
赋能医生,实现服务线上化
万里挑“医”,是新氧回归医疗本质迈出的又一步。而在找到专业医生后,如何赋能医生,既让医生实现自我价值,又帮助用户?则是新氧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单月直播28场、累计观看人数120W+、累计连线面诊人数200人+、累计点赞量超45W……这是“绿宝石医生榜单”上榜机构创造的数据。通过50个绿宝石直播间,他们得以在线上与全国用户互动和面诊。
目前,围绕着该榜单,新氧已经从三个角度做了战略规划。从产品端而言,上榜的医生除了可以开通直播,得到更多的流量和宣传资源之外,还可以通过线上问诊助力互联网医院发展。从而让医生在提升个人品牌价值的同时,也可以拓展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
而从B端,即对机构和企业而言,新氧将会联合医生做一些行业学术峰会的交流,公益援助项目等。
有数据显示目前,每一年因为黑医美致伤、致残的用户大概超过10万人次,而这部分用户仍然保持50%以上的修复需求。在此情境下,新氧还于今年推出了新氧公益救助项目,首期将有1000万人民币投入资金。上个月,新氧已经在武汉同济医院建立了第一个绿宝石医生榜单评委和榜单医生为主导的新氧公益救助基地。
而从商家到用户,新氧则将继续在平台上通过一系列方式宣传好医生的标准,让用户找到好医生。“以前,朋友总会在考虑做医美时问我该选择什么医生,现在,绿宝石医生榜单就可以告诉他们。”金星说道。
当下,随着不少电商平台纷纷布局医美,这一赛道也逐渐变得火热。而在这些平台均只实现了产品线上化时,垂直扎根于医美行业的新氧,则已经朝着服务线上化发力。而绿宝石医生榜单便是其中重要一环。
服务线上化,是供应链的线上化。依托绿宝石医生榜单,用户可以查到正规机构和专业医生,并可以在新氧平台上下单交易。另外是消费决策线上化,从获知信息、预约、咨询到决策下单,用户服务的整个流程已经在新氧上实现。此外,则还有履约和售后服务。
金星指出,目前,医美行业里,履约和售后仍是一大难题,而通过互联网手段去提升用户履约跟售后的品质,更是难上加难。“新氧将这个三个合在一起,简单一句话来讲,就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去把一个服务实现了线上化。把服务搬到线上去,不只是中国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现在迈出第一步虽是小小的一步,但非常重要。”
“医生战略”逻辑转变,搭建完整生态
第一个线下医美共享医院、第一个医美互联网医院、第一个面向整形医生的MCN……事实上,从2013年起,新氧便以“医”贯穿其发展。
从最初的采访探店、到后来的社区内容建设,再到现在的绿宝石医生榜单,新氧一直在用“医生战略”解决如何找到专业医生的难题。通过采用“用户评选+专家系统”两条腿走路,新氧在为用户提供医美决策的道路上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头。
“这些销量,平台订单最多的医生就是最好的医生吗?也不一定。首先,我们还没有覆盖到中国所有的整形医生;其次,并非每个整形医生都擅长做电商运营,即便他技术很好,但就是埋头工作不营销呢?绿宝石医生榜单所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专业医生被看见。”金星说道。
相较于此前的采访探店和社区内容建设是靠销量、订单、用户的口碑、人气等大数据来筛选好医生,绿宝石医生榜单则是通过专业评委的评判来挖掘更多不被大众熟知的专业医生。
不过,金星指出,绿宝石医生榜单与此前的人气榜单,虽然逻辑完全不同,但很难互相替代。“这两个榜单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样需求,只有相互结合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
而在为消费者把关上,新氧科技会员服务中心及服务体验中心副总裁张云霄则表示:“对于已上榜的医生而言,绝非高枕无忧,评委会也会定期复核医生的资质。新氧的目的是打造可以代表行业最高水准的医生榜单,为消费者安全塑美把关。”
医生是医美行业的核心资源,在为医生赋能的道路上,新氧也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如搭建了第一个面向整形医生的MCN。金星指出:“新氧只是搭建平台,真正参与的是评委,真正的主角和明星,则是入选榜单的医生。”
新氧绿宝石医生榜单用“米其林”标准为医美行业打造了新的评判体系,而它的出现,也弥补了这个行业长期信任缺失的遗憾。目前,新氧绿宝石医生榜单已入选全球高端生活方式《罗博报告》的“BEST OF THE BEST罗博之选”,这意味着,不局限在医美行业,绿宝石榜单医生的专业正在被更多人看到,得到了更多领域的认可和致敬。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