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艾睿亚太列入MEU清单

小芯 芯世相 今天

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以下简称“BIS”)拟在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上发布文件,修改《出口管理条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以下简称EAR),在其中增加了新的“军事最终用户”(Military End-User,以下检简称“MEU”)清单和第一批实体。



该文件将在MEU列表中增加117个MEU主体,其中包括中国的89个主体和俄罗斯的28个主体(下拉可查看全部附件)

细心的读者发现,全球最大的元器件代理商艾睿电子全资附属子公司艾睿电子亚太集团(Arrow Asia Pac,简称“艾睿亚太” )也在本次的清单名单之列,此前中芯国际也被要求列入MEU清单范围但并未出现在此清单实体中,表明受MEU限制的实体可能不止89家。

艾睿亚太一旦进入实体清单被落实,也意味着美国供应商必须寻求许可才能向艾睿亚太提供元器件产品。本文将通过以下几点为大家梳理清单详情及应对之策:

  1. 美国拟"拉黑"89家中国实体详情。

  2. 如何理解艾睿亚太被划入MEU清单?

  3.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美国拟"拉黑"89家中国实体详情


Arrow Asia Pac 是亚太地区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之一。除香港的区域总部外,Arrow Asia Pac 在亚洲 13个国家和地区中还有 62个销售办事处,4个主要分销中心和 5 个本地仓库。通过 260 多个领先的国际和本地供应商,Arrow Asia Pac 向亚太地区10000 多个原始设备和合同制造商以及商业客户提供各类半导体、无源、电动机械和连接器产品。

BIS声称,美国政府已将这些实体确定为“军事最终用户”,特定物项的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移至中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将适用“军事用途”和“最终用户”的管制。

据该文件所载内容,任何公司向MEU清单中的公司出口、再出口及国内转让EAR第744部分附件2中任何物项均需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证。

MEU清单89家中国实体


序号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1

Academy of Aerospace Solid Propulsion Technology (AASPT)

航天技术动力研究院

2

Aero-Engine Company of China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8家机构

AECC Aer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ECC Aviation Power Co. Ltd.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 Materials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AECC China Gas Turbine Establishment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AECC Harbin Dongan Engine Co., Ltd.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AECC Shenyang Liming Aero Engine Co., Ltd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AECC South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3

AM Castle Metals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艾蒙凯瑟金属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4

Ameco Beijing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5

Anhui Yingliu Hangyuan Power

安徽应流航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6

Arrow Asia PAC Ltd.

艾睿电子亚太集团

7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10家机构

AVIC Aircraft Co. Ltd.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

AVIC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VIC Chengfei Commercial Aircraft Co Ltd (CCAC)

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VIC Flight Automatic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AVIC General Aircraft Huanan Industry Co. Ltd.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AVIC General Aircraft Zhejiang Institute Co., Ltd.

浙江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AVIC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rporation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AVIC Leihua Electron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ETRI)

中航工业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AVIC SAC Commercial Aircraft Co Ltd.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VIC XAC Commercial Aircraft Co Ltd.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8

Baimtec Material Co., Ltd.

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有限公司

9

Beijing Aero Lever Precision Ltd.

北京力威尔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0

Beijing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11

Beijing Ander Tech. Co., Ltd.

北京安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12

Beijing Guang Ming Electronics Co., Ltd.

北京光明远大电子有限公司

13

Beijing Siyuan Electronic Co., Ltd.

经开源信息检索,未找到对应单位名称

14

CAST Xi’an Spaceflight Engine Factory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15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CETHIK Group Co. Ltd.

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17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18

Chengdu Holy Aviation Science & Tech

成都航利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9

China Aviation Ind. Std. Parts

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20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1

China Ordins Group Co., Ltd.

中国兵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22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23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4

China Sou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25

Chongqing Municip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

重庆市公安局

26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27

CSSC Xijiang Shipbuilding Co., Ltd.

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

28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大连海事大学

29

Daq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大庆市公安局

30

Eccom Network System Company Ltd.

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地址存疑)

31

E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上海屹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2

Flight Automatic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FACRI)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33

Fly Raise International Limited

飞扬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

34

Fuhua Precision Man. Co.

合肥市富华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35

Government Flying Service

政府飞行服务队

(香港)

36

Guangzhou H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7

Guizhou Aviation Tech. Dev. Nat.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38

Guizhou Liyang Intl Manufacturing Co Ltd.

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

39

Hafe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HAFEI)

哈飞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40

Hangzhou Bearing Test & Research Center Co., Ltd.

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41

Harbin General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2

Henan Aerospace Precision Mach

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43

Hunan South General Aviation Engine Co., Ltd.

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44

Hutchison Optel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45

Jiangsu Meilong Aviation Components Co.

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

46

Jiatai Aircraft Equipment Co., Ltd.

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

47

Jili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8

Jincheng Group Imp & Exp. Co. Ltd.

金城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

49

JSC Rocket and Space Centre – Progress

经开源信息检索,未找到对应单位名称

50

Laboratory of Toxicant Analysis,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毒物分析实验室

51

Molecular Devices Shanghai Corporation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52

Nanj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南京工程学院

53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UA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4

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Bureau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55

No. 703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3研究所

56

Qingdao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hang University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

57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二研究所

58

Shaanxi Aero Electric Co., Ltd.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59

Shaanxi Aircaft Industry Co Ltd.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0

Shanghai AB Sciex Analytical Instrument Trading Co., Ltd.

上海爱博才思分析仪器贸易有限公司

61

Shanghai Aerospace Equip. Man.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62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63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SAMC)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64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5

Shanghai Medical Instruments

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存疑)

66

Shanghai Tianlang Electronic Science Co., Ltd.

经开源信息检索,未找到对应单位名称

67

Shenyang Academy of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Co., Ltd.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68

Shenyang Aircraft Corporation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9

Shenyang Xiz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沈阳西子航空产业有限公司

70

Sichuan Hangte Aviation Tech. Co., Ltd.

四川航特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71

Star Tech Aviation Co., Ltd.

深圳市诚泰航材设备有限公司

72

STATS ChipPAC Semiconductor (Jiangyin) Co., Ltd., of the JCET Group (JCET D3)

星科金朋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

73

Sumec Instruments Equipment Co. Ltd.

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74

Suzhou Eric Mechanics and Electronics Co. Ltd.

苏州市意可机电有限公司

75

TTI Electronics Asia PTE Hong Kong Ltd.

经开源信息检索,未找到对应单位名称

76

Wuxi Hyatech Co., Ltd.

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7

Wuxi Paike New Mat. Tech. Co., Ltd.

无锡派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8

Wuxi Turbine Blade Co. Ltd.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79

Xac Group Aviation Electronics Import & Export Co. Ltd.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航电进出口有限公司

80

XAIC Tech (Xi’an) Industrial Co., Ltd.

西飞科技(西安)工贸有限公司

81

Xian Aero-Engine Controls Co., Ltd.

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82

Xian Aircraft Company (XAC)

经开源信息检索,未找到对应单位名称

83

Xian Aircraft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4

Xi’an Xae Flying Aviat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西安西航集团莱特航空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85

Xian Xr Aero- Components Co. Ltd.

西安西罗航空部件有限公司

86

Yans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7

Yibin Sanjiang Machine Co., Ltd.

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88

Zhejiang Perfect New Material Co., Ltd.

浙江完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89

Zhejiang Police Aviation

浙江省公安警务航空队


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最终清单以官宣为主,上图仅供参考。


观察本次榜单,除艾睿亚洲及地方公安局外,MEU清单实体主要和航空供应链相关。除以上名单外,目前已经有31家中国主体清单,主要目的是打压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如何理解艾睿亚太被划入MEU清单?


BIS称,MEU清单的增设及首批117个实体的列入也是应公众要求所做的回应。

具体而言,自2020年4月28日以来,BIS收到了许多来自出口商、再出口商或转让方以及BIS的技术援助委员会就744.21的适用问题提出的咨询意见。应公众的需求以及为减轻公众的合规负担,特此增设MEU清单,以尽可能在法规中标明已确定“军事最终用户”的名称和地址。


今年4月28日,美国在新的出口管制中增设“扩展军事终端使用/用户控制(MEU)的范围”。新规规定:扩展对中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的MEU许可证要求控制,覆盖三个国家所有的军事终端用户,以及为军事终端使用或由这些国家的军事终端用户寻求的半导体设备传感器和其他技术。

举例:
如果中国的一家汽车公司修理一辆军用车辆,那么这家汽车公司现在就是一个军用终端用户,即使出口的产品是用于其业务的其它部分。而一个军事终端用户并不局限于军事组织,军事终端用户同时也可以是一个民用企业,但其业务旨在支持某个军事项目的运作。

MEU清单相关规定主要受《出口管制条例》第772.1条限制。据该文件所载内容,除了符合美国商务部管制清单(Commerce Control List, 以下简称“CCL”)相关许可证要求(即CCL管控)外,任何公司向MEU清单中的公司出口、再出口及国内转让EAR第744部分附件2中任何物项均需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证。

第744部分附录2中所列物项主要包括以下九类:材料化学品、微生物和毒素;材料加工;电子器件涉及、研制和生产;计算机;通讯与信息安全传感器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学;海事;推进系统、航天及相关设备

该范围内的新增ECCN包括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智能”设备在内的消费品,以及某些芯片和集成电路、某些电子测试和处理设备以及电信测试设备。

EAR第744部分附录2

根据此次增设MEU清单的公告可知,MEU清单中实体的列入、修订与移除将与实体清单的相关程序保持基本一致,并同样由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End-User Review Committee,ERC决定。具体而言,MEU实体的列入将由ERC以多数票通过的方式决定。然而,相较于列入,移除则具有相对更高的要求,即ERC全体一致同意方可移除MEU清单的任何条目,因此移除的门槛相当高。

总的来说,MEU清单是对今年4月28日扩大出口管制MEU规则中“军事最终用途”、“军事最终用户”的补充,作为合规参考。对于艾睿亚太来说,其向供应商进口元器件需要更多的时间,具体到操作环节,受更多的ECCN码限制。

应对之策可结合新增的ECCN编码和往期推送结合参考:《应对之策来了!美国拟扩大半导体出口限制》

暂时BIS官方还未正式发布该最终规则,需持续关注官宣。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出口管制,是通过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设计的制度来推行的。这一制度是美国政府总结上世纪冷战经验,面向世纪保持美国战略优势而制定的基本国策。

从通过4月的修订扩张MEU规则项下的物项管制范围,到此次修订中通过MEU清单的设立对列入实体施加更为严格的管制措施,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及科技的打压步步升级以及其政策的连续性,华为等一批实体清单企业已是前车之鉴。


对于元器件进出口商、原厂、科技企业来说,生存与止损是首要任务。


短期来看,需要严格遵循EAR规则、MEU规则以及认真执行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以免受到致命损失;长期来看,培养与寻找国产替换,减少美国产品依赖,才能抗不确定因素的最佳选择。


应对之策可结合新增的ECCN编码和往期推送结合参考:《应对之策来了!美国拟扩大半导体出口限制》


参考资料:
【1】跨境合规管理 | 美国“军事最终用户清单”的设立与应对策略【走出去智库】,走出去智库CGGT,2020;
【2】美国商务部将修订MEU规则,并将117家主体列入军事主体清单,法智合规,2020;





推荐阅读


应对之策来了!美国拟扩大半导体出口限制

谁扼住了华为:美日半导体霸权的三张牌

请戳右下角,给我一点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