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锋:未来十年,科技创新创业大有可为 | 北极光·分享

12月8日,36氪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WISE2020新经济之王大会——崛起与回归」。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以“未来十年,科技创新创业大有可为”为主题,分析了中国科技行业创业和投资的新机遇。

图片

邓锋  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中国科技创业和科技创业投资的短期、中期、长期都是非常乐观的。未来十年,在中国做科技创业和科技创业投资,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好机遇。中国的消费市场超过美国已不是悬念,是未来某个时间会发生的事。现在我们说“双循环”,就是要加强中国自身消费市场的发展。


以下是邓锋的演讲实录,与你分享:


我们做投资特别愿意跟年轻人打交道,因为创新的活力来自于最年轻的一代,这也是我们自己保持年轻的方式——就是通过做投资,跟中国最in最有创意的年轻人打交道。


北极光在中国做科技风险投资已经有15年,我们对中国的科技风险投资有很大的感触。从最早中国的模式创新多,到今天大家都做科技创新。有人问,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的压制,还有疫情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在中国行不行?科技创新究竟是泡沫,还是真的有机会呢?从事科技创业或科技投资的人,虽然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些担忧,但所有人对中国科技创业和科技创业投资的短期、中期、长期都是非常乐观的。


 中国科技创新迎来历史性机遇 


未来十年,在中国做科技创业和科技创业投资,这是历史给我们最好的机遇。为什么呢?今天资本市场上股票继续上涨,受益的都是新经济科技企业,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其他领域的科技企业,比如健康医疗领域的企业,从利润和市值来看,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方。所以毫无疑问,疫情并没有给科技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某种程度上带来的机会更多。其次,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促进了中国发展自主可控的高科技技术,这使得今天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又获得了更大市场。


为什么这种机遇发生在中国?全世界都在发生疫情,中国也许是世界上唯一不衰退的主要经济体,外贸也有所增加。中国的消费市场超过美国,已经不是悬念了,是未来某个时间会发生的事。现在我们说“双循环”,就是加强中国自身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市场、To B市场也在加速发展,企业软件在中国以前一直是叫好不叫座,但是这两年提速非常快。在企业软件市场,像用友这样的企业,市值、收入在提高,成长速度很快。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加速,对企业服务的公司来讲是很好的消息。


更大的利好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包括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这种开放使得小企业融资环境变得更好,投资人可以更快退出。特别是科创板,做早期投资,以往通常八年、十年才能退出。但有了科创板,使得医药企业可以在没有利润和收入的情况下退出,而我们退出的钱可以返给LP,LP再将资金重新投到创新企业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更好的循环。所以早期的科技投资环境在改善,大家也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投资,这对很多早期科技企业来讲是好消息。


 快速变化带来创新机会 


谈到具体的投资方向,通常我们不是先看哪个行业或子行业有机会,而是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格局变化,再往下捋,看哪些行业有更好的机会。投资也好、创业也好,机会来源于变化。如果行业格局已经很稳定,没有什么变化,是找不到太多机会的。无论是格局的变化还是重塑,大趋势带来的变化使得信息不对称,这才有了创业和投资的机会。


首先科技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科技在过去的五年、十年当中,处于加速发展的长周期中,今后五年、十年、二十年也是这样,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由于有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比如基因测序、基因编辑、蛋白组学等细分行业的突破,都来自于过去、现在的一些科学发现。比如冷冻电镜的出现使得科学技术往前走了一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使得医药向前走了一步。


其次是代际的变化。我们讲的代际是90后跟80后不一样,95后跟90后不一样,00后跟95后不一样。代际在缩小,从过去的20年变成10年,现在相差5年就有很大不同。不要只盯着年轻人,每一代都在变化。今天的老年人跟过去的老年人不一样。过去的老年人不会玩微信、刷抖音,今天的退休老人可以熟练使用微信,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线上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和代际相关。80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对子女接受线上教育没有障碍,这导致了过去几年线上教育的蓬勃发展。


每一代都在发生变化,中国现在的新国潮、新品牌出现,来自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些都是代际的差异。


最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变化,特别是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外移,原始创新、国产替代等等,只要有变化,就有创新的机会,投资的机会。


变化的同时,创新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我们讲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多的是跨界创新,而不是单门创新,不是互联网跟互联网玩,而是互联网跟其他行业玩。比如医疗器械的创新,是把医和工结合,有物理、声光电化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的结合,这是一个综合创新。我们投资的几家医疗行业企业,创始人不是做医疗出身,可能之前是做光学的,这都是跨界创新。


跨界创新还包括线上加线下,软件加硬件。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硬件产业链加软件快速迭代的能力,使得无论是to C还是to B的企业,在全世界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迅速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个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信息化、数字化,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指导决策,用数字提高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甚至可以用数字指导决策。比如用AI参与产品的设计,反馈回来改善产品的设计,这些都是数字化转型。


还有很多机会,我没有一一列出来。当你要做创新的时候,首先要能感觉到变化,如果你对变化很敏感,就能发现很多新的商业机会。同时,创业的方向太多,也不是看最热的方向去创业,而是要先看自己的DNA是什么,资源在哪里。


 好企业的标准 


什么样的企业是VC愿意关注和投资的呢?首先看市场。为什么不是技术、产品?当你看未来机会的时候,关注的目标群体是谁,他们的刚需需求是什么,你为此做出几个产品,后面有相应的技术支持,这是关注点和逻辑。技术是可以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演进、迭代的,而市场必须聚焦。


今天也有关于市场的另一个说法,市场说小点是场景,即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有特定的应用,这就是场景。科技企业的创新,我们不只看技术。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工智能不是看算法、不是看算力,而是看数据,再深点是看应用场景。


 创投看好的企业家 


今天的创新企业跟以前不一样。第一是速度快,我经常强调速度很重要,这里的速度不一定是产品、收入成长的速度,而是企业解决问题的速度、迭代的速度。为什么一些创新的中小企业能战胜大企业,归根到底就是速度快,企业发展需要快速、有效率,这一点特别重要。


第二,今天的企业家要能够整合资源。最大的资源就是资本。今天一个企业家融资的能力变得很重要。很多资源会向头部企业集中,能融到资比别人快一个身位,企业会越来越大,变成一个正循环。


作为科技企业家来说,还需要技术能力强,对行业理解深,人脉资源广。科学家不一定是企业家,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不是看到这个人的学术能力有多强,还要看团队或者他有没有商业变现能力。有没有沉浸行业多年,对行业有深入的理解。


还有一点很重要,做一个企业,不仅仅是做一个产品或者做多个产品线,最关键的是建立一个组织。要从组织建设的角度看企业,而不是做一个产品,多卖点钱。当创始人从一开始抱着建立一个组织的信念时,他的价值观就会很不一样,对企业的格局、对团队能力的培养,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都不一样了。


总的来说,企业家的经验经历很重要,比经验经历更重要的是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是快速学习的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包括责任心、胸怀、理想、坚持等等,这些东西更重要。


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科技在一个加速发展的长周期中。跨界创新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流,未来十年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创业的投资大有可为。


- END -

 【相关内容】 

邓锋:世界竞争格局下中国企业家具有优势

北极光创投邓锋对话VIPKID米雯娟:深度揭秘组织与个人快速成长的底层逻辑

燃石医学汉雨生:如何打造一支能上能下的高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