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创立世界第三大芯片生产厂,成功为华为“续命 ​”

图片

有关专家指出,5g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将替代人工成本优势,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性颠覆,并决定未来百年谁能成为世界工厂。


华为是祖国的骄傲,引领着世界5G的发展,公司业务全球遍地开花。


图片

然而就在国人对华为寄予希望的时候,美国穷尽卑鄙手段对其进行疯狂绞杀,今年更是要求世界各大芯片供应商不准给华为供货。

其实,华为的芯片设计能力世界领先,但是他们设计出来的东西,在国内没有工厂能生产出来。

图片

面对美国的高悬的利刃,人们把希望放在了世界最大的芯片供应商台积电身上,毕竟都是“一家人”,而且这家企业已经和华为合作了20多年,不可能见死不救吧。

不过事实残酷,很快台积电宣布响应了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并接受了在美国建厂的邀请,准备投资120亿美元。

图片

如此,华为的救星只剩下了中国自己的芯片企业—中芯国际

虽然中芯国际已经是排在台积电、台联电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芯片生产企业,但是其生产技术还是赶不上三星、台积电等顶尖工厂,只能生产一些中低端芯片。

而且,美国持续对中芯国际施压,意欲把华为彻底赶尽杀绝。

不过,中芯国际还是顶住了压力,拼命给华为“续命”。

前几天,中国芯片再传好消息,在为华为成功生产出纯国产芯片麒麟710A之后,目前中芯的第二代FinEFT工艺已经进入了试产阶段,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生产出更先进的芯片。

谈到中芯国际,不得不提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也就是被誉为中国芯片之父的张汝京

80年代,中国已经意识到中国半导体技术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国家痛下决心把芯片产业搞上去。

然而,技术攻关谈何容易,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且,当时美欧日等国家在巴黎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限制向中国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科技产品。

就在中国芯片发展愁眉不展,裹步不前的时候,迎来了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张汝京

张汝京毕业于台湾大学,29岁的他加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一干就是20年。

期间,他做了8年技术研发,还协助德州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完成了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运营,是业内有名的建厂专家,被誉为华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第三号人物”。

就在他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让他陷入沉思,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那时,心系祖国大陆的父亲问他:“你在世界各地建厂,为什么不回大陆建厂?”

1997年,张汝京从得州仪器提前办了退休。

当时,无锡华晶上华和台湾世大半导体,都邀请他过去。

张汝京从中牵线,使两个公司握手合作,并着资金和一个台湾团队驻扎到了华晶上华。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世大半导体决定与华晶上华“分手”,张汝京也被迫离开无锡。

离开前,张汝京团队开发的0.5微米半导体项目,已经是大陆最先进的。

回到台湾后,在张汝京的带领下,世大半导体发展急速,仅用3年就成为全球第三大代工企业。

2000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买下世大,并把张汝京招致麾下。

张汝京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收购完成后,台积电可以到大陆投资建厂。

被拒绝后的第二天,张汝京果断辞职,带着200多名旧部赶往上海。

2000年8月24日,中芯国际在浦东张江正式打下第一根桩。

13个月后,上海第一座8英寸厂正式建成投产,创造了当时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

很快,上海的1座工厂变3座;在北京,两座12英寸芯片厂破土动工;在天津收购摩托罗拉的8英寸芯片厂……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


可以说,张汝京以一己之力,缔造了中国芯片发展的奇迹。

然而,台积电看到发展迅猛的中芯国际红了眼,多次打着“技术”的幌子,别有用心地在美国起诉控告。

2006年,中芯国际不得不分4年向台积电赔偿2亿美元现金,同时向台积电支付8%股权,外加授出2%的认股权。

接着,台积电更是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是:张汝京必须离开中芯国际,并且从2010年起,三年之内,不得再从事芯片相关工作。

最终,为了祖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张汝京含泪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

从被迫离开中芯国际至今,张汝京并没有选择抱怨和难过,而是继续为中国芯片事业奔波忙碌。

2018年,70岁的张汝京转战青岛,创立了国内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导体公司芯恩半导体。

我们衷心祝愿,这个忧国忧民的老人能够重新扬帆远航,带领这家企业再次创造中国芯片发展的奇迹。


来源:21CTO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投稿或推广合作:wintech@wintech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