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武汉大学刘强:博物馆照明之最优相关色温

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半导体照明网 今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由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与北京麦肯桥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 2020)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

 图片

期间,由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博睿光电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光健康与光品质分会之光品质专场上,武汉大学副教授刘强带来了论博物馆照明之最优相关色温的报告,结合具体的实验过程与数据,报告具体探讨了何种相关色温条件对应最优颜色喜好?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关色温可否表征光照颜色喜好等问题。分享了(模拟)博物馆场景、实验室模拟视觉实验、照度的影响、荟萃分析等研究结果。
 

报告指出,影响照明颜色喜好的因素非常多,色温是重要维度,但是是不够的;在保证颜色还原性及显色色域的前提下,CCT与光照颜色喜好密切相关。不应拘泥于低色温,特别是无需考虑保护的时候. 高色温视觉效果往往更优。荟萃分析应该被继续,更多的合作应被提倡。
 

相关色温是博物馆照明领域中最重要的色度参数之一。这种方法对照明的色彩提供了直观的描述,引起了策展人、设计师和制造商的广泛关注。

图片


 在现阶段,出于保护的考虑,建议采用相关色温较低的光源(即3000-4000 K)作为博物馆照明光源。然而,正如许多最近的研究者指出的,这种担心实际上与游客对视觉色彩欣赏的需求相矛盾。这种不一致性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对于不受光损伤的艺术品(如青铜器、石器、矿物画),或主要用于展览而非保存的艺术品(如现代艺术或复制品),我们是否应该坚持低相关色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对20多个心理物理实验进行了分析综述。这些研究是近二十年来从国内外进行的,研究对象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油画、国画、水彩、书法、壁画、青铜器等等。此外,这些研究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它们只关注博物馆灯光下艺术作品的色彩外观欣赏的视觉方面,这无疑是该领域最受欢迎的课题之一。
 

综合查阅现有文献发现,由于实验环境(照度水平、文化背景、光环境、艺术作品形式、实验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博物馆应用的首选相关色温,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然而,对于色温较高的光源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应用。这一发现确实挑战了低相关色温源的传统观念,并强调了这一课题未来工作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研究也证明了从相关色温的角度来评价照明的颜色质量的有效性。充分认识到,使用相关色温来评估光质量是不够的。然而,通过基于色度学和统计学的综合分析,证明了相关色温与许多颜色质量指标及其相互作用高度相关。
 

刘强研究方向为LED照明光品质评价与颜色复制,目前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兼任国际照明委员会JTC 16 (D1/D8)技术工作组委员、国际照明委员会CIE-RF03技术工作组委员、中国照明学会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照明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内容根据现场资料整理,如有出入敬请谅解)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极智课堂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 查看往期图文+视频回顾)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暨2020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

第二届紫外LED国际会议暨LED产业发展论坛直播回看

第十六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开幕大会 直播回看

第十六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闭幕大会 直播回看

张紫辉:半导体仿真技术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

首尔半导体吴森:光电器件助力智能与健康照明

盛阳博士:宽禁带微电子和光电半导体器件仿真设计

翌光科技许显斌博士:OLED照明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中的应用

秦彪博士:一种Mini LED显示和背光发明专利技术介绍

远方光电宋立:Mini-LED与Micro-LED相关检测技术最新进展

刘志宏:面向5G应用的Si基GaN微波毫米波器件技术研究进展

国星光电李宏浩:LED植物照明应用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