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参加过信息学竞赛(尤其是ICPC)的学生们来讲,ACM-ICPC现场那种紧张激烈的气氛大概只有NBA比赛可以相比:在五个小时内,由三人组成的队伍用一台电脑,通过紧密的分工合作,抢在其他队伍之前升起更多的气球——这是ICPC的传统,每A掉一道题,官方就在桌前升起一个气球,谁领先、谁落后一目了然。这也是ICPC魅力所在:时间的压力、三种想法与一台电脑的冲突、与队友思想的碰撞乃至争执,升气球的紧迫感,都是对参赛选手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但最终解题成功时会十分有成就感,那一刻的先抑后扬无异于在古龙小说里少年侠客一剑封喉的反转时刻,那些负责快感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内啡肽,伴随着少年特有的张扬在一瞬间爆发,犹如刚点燃的小宇宙,让你感觉无所不能,充满能量。2015年ACM-ICPC决赛现场,比赛进行到第二个小时的时候,Tourist所在的ITMO(圣光机)队伍排名还只是位居第四。这时Tourist出手,他在十几分钟左右迅速切出一题,这使得本来排在第4位的圣光机一下升到了第二位。随后,圣光机的排名一路赶超并保持第一。比赛前最后一个小时,圣光机已经AC出了10道题,排名第一,而这时竞赛强队莫斯科国立大学同样也是解出了10道题,罚时也相差无几,紧紧地追在之后。而此时为了增加大赛的神秘性和观赏性,ICPC比赛最后一个小时会进行封榜,这种悬念也增加了“最后一刻”的刺激感,“就像最后5秒,詹姆斯抢了个球,3,2,1,然后一扔,压哨绝杀了。”按照往年大赛选手的水平,解出11题已经隐约是冠军的水平了,这时圣光机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谁能先解出第11道从而问鼎冠军呢?最后的结果超乎所有人想象,同时也超出Tourist本人和其队友的想象。比赛结束前十几分钟,Tourist和其队友成功AC了最后的第13题,绝杀!此时比赛的冠军已不再是悬念,Tourist因此助力圣光机大学成为了ACM-ICPC历史上第一支在全球总决赛中AK的队伍,也成为了历史上获得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次数最多(6次)的队伍,这一表现,被当场比赛主持人称作The best of best of best。 在两次夺得冠军之后,Tourist对竞赛的喜爱仍然未减丝毫,但是受限于每个人最多只能参加两次总决赛,Tourist只好在2015年之后在ACM-ICPC决赛进行的同时在场外切题。而有时Tourist和其队友甚至会比场内选手解出的题要快要多,这也是Tourist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的一点所在。一个小问题:Tourist写下的最简单的代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