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世纪新能源网光储团队
主编:张松 撰文:一山
寻求报道请联系微信sjxny001
其中,三方约定,将共同开展大尺寸光伏硅片和光伏组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降低光伏电站建设成本;联合研发光伏电站智能控制系统,为光伏电站远程控制和智能运维提供技术支撑,降低光伏电站运维成本。
签约当日,天津滨海新区连茂君书记;天津副市长康义、王卫东;华能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华能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益华;TCL董事长李东生、首席运营官杜娟、高级副总裁沈浩平出席签约仪式;华能集团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富民,TCL高级副总裁廖骞、中环新能源董事长江云代表三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根据协议,三方将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基本思路,聚焦新能源项目开发、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海外业务拓展等重点领域,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华能入局光伏制造?
进入2021年,越来越多的大型能源企业公布其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型能源央企、国企入局光伏制造。世纪新能源网主编张松认为,其背后的逻辑主要有三点。第一,光伏制造已经从技术引领逐步转向规模引领,全球光伏产业特别是中国的光伏制造业规模化发展已经有15年历史,这其中光伏成本快速降低,规模迅速扩大,在当前依靠光伏技术进步的出现大规模迭代的技术路线并没有出现,所以,部分顶级光伏投资商、大型能源企业开始从新杀入制造产业,以寻求更多的利润空间,发挥资本、品牌、渠道等优势。
第二,2月18日华能集团对外宣布,为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前瞻性研究和战略性布局,集团公司统筹研究资源,于近日成立华能碳中和研究所。根据此前报道,华能集团预计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到2035年,进入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前列,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而光伏制造不仅能让华能发挥电力投资优势,更能从产品上挖掘和捕捉最敏感信息,为实现碳达峰提供战略支撑。
第二,未来40年全球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必然更加成熟,市场体量惊人。大型能源投资企业本身需求组件等产品体量巨大,而可再生能源未来十年发展必然要超过预期,作为能源产品,大型机构势必会加强供应链把控,从源头上保障战略产品供应。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