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简单读懂5G核心网
原创
通信
网优雇佣军
今天
收录于话题
系统架构
在5
GC
中,每个节点称为网络功能(NF),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每个NF的名称及功能。
• NSSF(网络切片选择功能)
管理网络切片相关信息,比如负责为终端选择网络切片
• AUSF(认证服务器功能)
完成用户接入的身份认证功能,对应
4G
MME中鉴权功能
• UDM(统一数据管理)
管理和存储签约数据、鉴权数据
• AM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
完成移动性管理、
NAS
MM信令处理、NAS SM信令路由、
安全
锚点和安全上下文管理等
• SMF(会话管理功能)
完成会话管理、UE 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选择和控制等
•
PCF
(策略控制功能)
支持统一策略框架,提供策略规则
• AF(应用程序功能)
外部应用程序服务器
•
UPF
(用户面功能)
负责用户面处理,比如在无线接入网和Internet之间转发流量、报告流量使用情况、QoS策略实施等,对应
4G
EPC中的S/PGW的用户面
• DN(数据网络)
5
GC
外部数据网络(Internet等)
再来与
4G
EPC架构对比一下:
EPC架构
可以发现,5
GC
的变化似乎并不大,不过增加了一些新节点(比如NSSF),以及一些节点被重新命名(比如原来的PCRF重新命名为
CF
)。
但这只是你看到的表明!
事实上,两者在功能方面有很多变化。
下面就简单说说5
GC
的6大变化,也是6大关键能力......
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
啥叫控制面?啥叫用户面?简单说,用户面负责数据包传输,控制面负责连接的建立与断开等。
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并不是新鲜事,早在
4G
时代R14标准就定义了CUPS(EPC节点的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也就是将SGW和PGW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分离。
R14中的EPC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
但在5
GC
中,分离更明显,更彻底...
如上图,用户面(
UPF
)仅负责传输数据包,控制面(比如SMF)仅负责处理会话连接的建立和断开......这种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的架构,允许分别增强控制面功能和用户面(UPF)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用户面(UPF)下沉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从而大幅降低网络时延。
不依赖于接入网的统一架构
在
4G
时代,3GPP接入网(比如
LTE
、WCDMA)与非3GPP接入网(比如
Wi-Fi
)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到EPC。
但
5G
时代,不管是“3GPP接入网”(比如
5G
NR
、
LTE
),还是其他“非3GPP接入网”都使用相同的
接口
连接到5
GC
。
为此,R15定义了如何基于此原理使用N3IWF将“Untrusted non-3GPP access”(比如公共
Wi-Fi
)连接到
5G
系统。R16还研究了将有线接入网纳入统一的接入,这就是真正的“固网和无线融合”了。
基于服务的架构(SBA)
前面我们讲过5
GC
的系统架构图,这是我们熟悉的以“参考点表示”的架构图,这让我们易于理解核心网的节点之间是如何连接。但事实上,
5G
标准还给出了另一个更“真实”的5GC系统架构图......
5
GC
架构(基于服务的架构)
如上图所示,5
GC
控制面引入了基于服务的架构(SBA)。在SBA中,每个NF并非一对一(点对点)连接,而是所有NF共享一条通信通道,每个NF都可以与任何NF通信。
为啥要采用SBA?在过去的EPC中,每一个节点单独定义“参考点”,每个节点之间采用单独的协议进行通信,这显然太复杂,不灵活。5
GC
认为不能再这么干了,于是将每个NF定义为“服务”,任何一个NF都采用相同的协议(HTTP/2),这样一来NF之间的连接就更弹性了,也大大增强了灵活扩展性。
但问题来了,在这样的SBA架构下,一个NF如何知道另一个NF提供的是什么服务呢?都提供了哪些服务呢?
于是,NRF(网络存储库功能)被引入到
5G
核心网控制面,其提供“服务注册”,“服务授权”和“服务发现”功能,具体点讲,就是负责对网络功能服务注册登记、状态监测等,实现网络功能服务
自动化
管理、选择和可扩展,并允许每个网络功能发现其它网络功能提供的服务。
另外,还引入了NEF(网络开放功能),其解决了诸如AF(应用功能)之类的外部节点与
5G
核心网控制面中的节点之间基于SBA架构通信,比如AF可以通过NEF要求
PCF
将流量卸载到本地服务器。
NWDAF(网络数据分析功能)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上面的5
GC
SBA架构图中,还引入了一个新的功能——NWDAF(网络数据分析功能)。顾名思义,NWDAF就是提供网络分析的NF,引入它的目的是实现网络
自动化
。
NWDAF定义了收集什么样的数据,怎样将分析结果反馈到网络等内容。但是,如何具体分析收集的数据,这很难用标准化来规范。NWDAF从整网收集数据,并与
AI
结合,可在
5G
网络中实现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再到结果反馈的闭环
自动化
流程。
分布式
UPF
如上所述,在
4G
EPC中,SGW和PGW被分离为用户面节点,但在5
GC
中,只有
UPF
负责用户面,这是为了减少用户面节点数量来进一步减少网络时延。
下面你就能理解仅有一个
UPF
作为用户面的简洁
设计
所带来的好处了...
如上图,通常在面向行业专网的
5G
组网中会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UPF
,一个通过N6
接口
连接DN,一个部署于边缘节点并连接到本地服务器,负责将本地流量卸载到本地,保障数据不出园区和网络低时延。要是用户面有SGW和PGW两个网元功能,带来更多节点,岂不是太累赘?
网络切片
网络切片是个老熟人了,不用做太多介绍。
这里要介绍的是,通过网络切片,一个终端可以使用多个切片,好像最多可以连接8个切片。在切片网络中,AMF负责终端级的处理,例如用户身份
验证
和终端位置管理,因此,无论终端连接多少个切片,都由相同的AMF来负责处理。不过,每个切片都有单独的SMF和
UPF
,并分别连接不同的DN,这样终端上运行的多个应用可以通过各自的切片来保障网络能力,并且互不影响。
网优雇佣军
投稿邮箱:wywd11@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通信路上,一起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
分享
收藏
赞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
发送
一文简单读懂5G核心网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