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了解锂电池

毛富利 传感器技术 前天

图片


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俗称其为锂电池。而真正的锂电池由于危险性大,很少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


图片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与锂离子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习惯上正极用嵌入或脱嵌表示,而负极用插入或脱插表示)。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脱嵌和插入/脱插,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图片


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同样,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回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

 

一般锂电池充电电流设定在0.2C至1C之间,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同时电池发热也越大。而且,过大的电流充电,容量不够满,因为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需要时间。就跟倒啤酒一样,倒太快的话会产生泡沫,反而不满。

 

电池来说,正常使用就是放电的过程。

 

锂电池放电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放电电流不能过大,过大的电流导致电池内部发热,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在手机上,这个倒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不考虑。

 

第二,绝对不能过放电!锂电池最怕过放电,一旦放电电压低于2.7V,将可能导致电池报废。好在手机电池内部都已经装了保护电路,电压还没低到损坏电池的程度,保护电路就会起作用,停止放电。从图上可以看出,电池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容量越小,电压下降更快。

 

锂离子电池结构


图片


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溶剂、粘合剂、基体。


图片


电池放电时从外电路获得电子的电极,此时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常是电位高的电极。锂离子电池中的钴酸锂、锰酸锂电极等。

 

负极:活性物质(石墨、MCMB、CMS),粘合剂、溶剂、基体。


图片


电池放电时向外电路输送电子的电极,此时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常是电位低的电极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电极

 

隔膜

 

隔膜是放置于两极之间,作为隔离电极的装置,藉以避免两极上的活性物质直接接触而造成电池内部的短路。但隔膜仍需能让带电离子通过,以形成通路。


图片


隔膜要求:

 

  • 1、离子透过度大


  • 2、机械性强度适当


  • 3、本身为绝缘体


  • 4、不与电解液及电极发生反应

 

材质:单层PE聚乙烯)或者三层复合PP(聚丙烯) +PE+PP

 

厚度:单层一般为0.016~0.020mm,三层一般为0.020~0.025mm

 

电解液

 

外壳五金件(钢壳、铝壳、盖板、极耳、绝缘片、绝缘胶带

 

锂离子电池芯原材料

 

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锂电池中市场容量最大、附加值较高,大约占锂电池成本30%,毛利率低则15%,高则70%以上。

 

目前已批量应用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钴镍锰酸锂以及磷酸铁锂。

 

镍酸锂电池安全性最差(过充易起火),高温耐受度最低(高温分解),合成难度最高。

钴酸锂最早实现商业化应用,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很成熟,并已广泛应用在小型低功率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上,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电子产品等。

 

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充放电平台十分平稳,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稳定。同时,该材料无毒、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原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是目前电池界竞相开发研究的热点。


图片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占锂电成本比例较低,主要有碳负极材料和非碳负极材料。

 

碳负极材料:被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

 

优点:安全、循环寿命较长,价格低廉、无毒。

 

缺点:质量比能量比较低。

 

非碳负极材料 按组成分为锂过渡金属氮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纳米合金材料

 

优点:有很高的体积能量密度。

 

缺点:循环稳定性差,不可逆容量较大,制备成本较高,尚未产业化。

 

负极材料未来以提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为目标,将碳材料与各种高容量非碳负极材料复合以开发高容量、非碳复合负极材料。

 

隔膜材料

 

市场化的隔膜材料主要是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为主的聚烯烃(Polyolefin)类隔膜,其中PE 产品主要由湿法工艺制得,PP 产品主要由干法工艺制得。


图片


PE产品与PP产品的特征比较:

 

  • 1、PP 相对更耐高温,PE 相对耐低温;


  • 2、PP 密度比PE 小;


  • 3、PP 熔点和闭孔温度比PE高;


  • 4、PP 制品比PE 脆;


  • 5、PE 对环境应力更敏感。

 

主要的隔膜材料产品有单层PP、单层PE、PP+陶瓷涂覆、PE+陶瓷涂覆、双层PP/PE、双层PP/PP 和三层PP/PE/PP 等,其中前两类产品主要用于3C 小电池领域,后几类产品主要用于动力锂电池领域。

 

在动力锂电池用隔膜材料产品中,双层PP/PP 隔膜材料主要由中国企业生产,在中国大陆使用,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阶段还没有中国企业能将PP 与PE 制成双层复合膜的技术和能力。而全球汽车动力锂电池使用的隔膜以三层PP/PE/PP、双层PP/PE以及PP+陶瓷涂覆、PE+陶瓷涂覆等隔膜材料产品为主。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新型隔膜材料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并开始实现应用,不过,因量少价高,主要还是用在动力锂电池制造领域。这些产品主要有:涂层处理的聚酯膜(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纤维素膜、聚酰亚胺膜(PI)、聚酰胺膜(PA),氨纶或芳纶膜等等。这些隔膜的优点是耐高温,且具有低温输出、充电循环寿命长、机械强度适中的特点。总的来看,锂电池隔膜材料产品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重点在于高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主要发展将集中在:新型溶剂(工作温度范围拓宽)、离子液体、新型锂盐(提高环境适应性)、添加剂(阻燃、氧化还原穿梭、保护正负极成膜等)等方面,与新型正、负极材料相匹配,提高安全性、功率和容量,最终安全方便地应用于电动车、储能、航天以及更广泛的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图片


锂离子电池生产用的主要设备

 

真空行星搅拌机


图片

用途:将各种电池材料均匀的搅拌成浆状。


电极涂布机

 

用途:搅拌后的浆料均匀涂膜在金属箔片  上。对浆料的涂布厚度精确到3微米以下。


图片

 

辊压机


图片


用途:涂布后的极片进一步压实,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极片分切设备


图片


超声焊接导电柄设备


图片


卷绕机


图片


用途:将制造好的极片卷绕成电池


手套箱

 

用途:保证在低湿度环境下将电解液与卷芯封装在一起


图片


注液机

 

用途:保证高精度的流水化将电解液真空注入电池包装材料


图片

化成测试设备

 

用途:将做好的电池充电活化,产生电压,同时测试电池的容量。


图片


- END -


  


制造业的未来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基础就是传感器;互联网的方向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基石也是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汇编了一套各种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介绍了各种传感器的原理。

【点击蓝色标题,获取文章】

1一文读懂MEMS传感器

2一文读懂接近传感器

3一文读懂传感器

4一文读懂流量传感器

5一文读懂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6一文读懂加速度传感器

7一文读懂超声波传感器

8一文读懂位移传感器

9一文读懂光电传感器

10一文读懂光纤传感器

11一文读懂温湿度传感器

12一文读懂图像传感器

13一文读懂生物传感器

14一文读懂霍尔传感器

15一文读懂距离传感器

16一文读懂氧传感器

17一文读懂风向风速传感器

18一文读懂纳米传感器

19一文读懂红外传感器

20一文读懂红外传感器热成像仪

21一文读懂气体传感器

23汽车传感器今日谈

24一文读懂手机传感器

25一文读懂医疗传感器

26一文读懂化学传感器

27一文读懂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

28一文读懂换能器

29一文读懂旋转编码器

30一文读懂变速器

31一文读懂振动传感器

32一文读懂电容传感器

33一文读懂电涡流传感器

34一文读懂电感传感器

35一文读懂光栅传感器

36一文读懂压电式传感器

37一文读懂烟雾传感器

38一文读懂电阻式传感器

39无线网路传感器详解

40MEMS传感器市场状况及主要厂商

41图像传感器的市场状况和主要厂商

42气体传感器的市场状况及主要厂商

43指纹传感器的市场状况和主要厂商

44汽车MEMS传感器的市场状况和主要厂商

图片

为您发布产品,请点击“阅读原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