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代工、封测产能吃紧效应下,成本可能不再是关注的重点,如何抢夺更多的产能成为芯片设计厂商们头痛的问题。当然,各终端厂商也在为这个着急。
这期间,各种抢夺产能大战,花式产能分配喜闻乐见,找关系、讲交情、晶圆竞拍、政治施压、无所不用其极。供应商们近一年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客户来访的次数比以往任何一年时候都要多。对采购方来说,你不去拜访供应商,供应商指不定就和谁拜把子去了。
市场一顿乱战下,一些史无前例的新合作模式应用而生,原本各司其职的厂商们跨界出手,强行给晶圆代工厂们加任务,晶圆代工厂满脸写着被迫营业,但却乐此不疲。
联发科开启业界先例
为保产能,IC设计大厂自掏腰包买设备给代工厂用,这样的剧本去年11月份联发科就让大家见过。10月30日,联发科发布公告称,以16.2亿元新台币从科林研发(Lam Research)、佳能株式会社、东京威力科创三家公司采购了一批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出租给下游代工厂使用。出租的对象为晶圆代工厂力积电,根据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力积电在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中排名第7名。联发科本次采购设备出租给力积电,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产能需求。满天芯当时曾做过统计,那时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第四季订单已经全满,2021年上半年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产能也几乎被预订一空。目前来看,联发科此举可谓棋高一着。进入到2021年以来,晶圆代工产能紧缺的情况丝毫没有缓解,反而受到影响的领域越来越多。相同的剧本下,主角也由联发科和力积电升级成了三星和联电。近日,供应链消息表示,三星在长期评估自家成熟制程产能不足、短期又难以解决的情况后,决定找一位长期产能合作伙伴,最后看上了联电。此次,三星将出资购买400台设备,放在联电的工厂内生产代工,初期以28纳米生产,未来不排除提升至22纳米。预计建成后每月达到2.7万片产能,全部由三星包走,主要生产CIS元件,以及OLED/LED驱动IC。
据了解,三星购买的400台设备花费超过15亿美元,这比联电全年的资本支出总和还要高,如此的大手笔投入,也配得上三星的大咖身份。联发科作为纯IC设计企业,没有自己的晶圆厂,想办法弄点产能没什么毛病。而三星自家就拥有全球第二大的晶圆代工企业,还要买设备找外人生产,这就足够突显当下晶圆代工产能的重要性。类似这样的合作,早前没有案例可以参考,但就结果来说,必然是双赢的局面。
以联发科为例,其昨天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3月份营收金额达新台币401.47亿元,较2月增加23.33%,较2020年同期则是一口气大增75.89%,创历史新高纪录。2021年第一季度累计营收1,080.33 亿元(新台币),正式站上单季营收千亿元大关,较2020年同期也大增77.5%,也同样创单季新高纪录。除此之外,Omdia报告指出,2020年安卓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也首度超越高通,成为全球第一。产能保证成了联发科业绩的强力支撑,对手高通则为产能夜不能寐。对三星来说,豪掷400台设备协助联电扩产,产能全数归自己所有,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保证自家CIS、驱动IC的供应稳定。联电则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还有稳拿的大单,也是相当的美。三星与联电启动全新合作模式,让联发科和力积电打开的芯世界的大门开的更宽了。此次晶圆代工产能不足引起的缺货潮必然引起了大家对产能的重视,短期长期内,保产能将成为IC设计厂商们的重要战略。这种买设备租给晶圆厂代工的模式预计还会有大厂加入,不过也有一定的门槛限制,那就是咖位一定要大。
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可以添加群管理微信:ichunt_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