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会和你一起进步哒,记得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哦~
2021/04/14
大家好,应学长的邀请,校内调剂结束成功上岸后,我在此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师弟师妹们参考借鉴。我觉得考研这条路可以有很多种走法,大家可以找出不同经验贴里面值得自己学习、适合自己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早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不建议全盘照抄某个人的经验。
先简要介绍一下我考研之前的情况,我的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电信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17级应届生今年一战。高数线代概率论都是80+,英语六级也只多过线几十分。专业课成绩很一般导致绩点排名属于中等偏下属于后50%,因此早早的无缘保研潜心复习考研。我考的是复旦微电子学院的器件学硕,政治72、英语一66、数学一115、专业课95,总分348分,根据飞姐的统计排名排第六,可惜今年学硕没有扩招,因此调剂至工研院方向,如今复试通过成功上岸。
我开始准备考研应该是2020年过年之后,当时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回校,因此只能在家里准备复习。首先第一步自然是确定想考的学校及专业等,由于我本科进实验室做的就是器件方向,而且感觉自己对模电方面感觉不好,数电稍微感兴趣一点但是成绩一般,因此我希望能选择一所学校继续读微电子方向继续选择器件方向学习。我本科是中大的,而中大的专业课考的是数电和模电,我不希望为此还得把数模捡起来复习,所以我更倾向于考外校。,
决定考外校后,我在知乎等APP上搜索了关于20届的微电子考研情况,进而看到了飞姐的电路和微电子考研公众号。飞姐的总结很详细,最让我震惊的莫过于复旦大学,传说20届300分点击就送,看到这里我顿时心动。在看了飞姐在b站的关于各个学校考研情况的介绍后,我最终决定考复旦大学,因为我的本科成绩可能不是很好看,加上自己奖项不多复试可能不占优,而复旦初试为王初试占比70%,而且专业课考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物理比较适合我,因此毅然决定了考复旦大学。
确定学校后是确定专硕还是学硕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纠结了很久,复旦的学硕学费稍低一些而且有宿舍,而且往年可以校内调剂,但是招的名额远少于专硕。专硕学费稍高没有宿舍,但是招的名额会比学硕多,但是成绩会和数模方向的考生一起排名,学硕考英一数一专硕考英二数二,可以说不管考哪个都有容易和不易的地方。现在想想我当初考学硕的原因还是考虑到学硕便于校内调剂,如果不幸被刷或者没进复试调剂时可能更有优势一些,现如今正是因为这个调剂成功上岸。今年器件学硕复试线高达360+,而专硕复试线为330+,而如果我当初填报的是专硕,即使现在直接把我的成绩丢进专硕名单中我也能进入复试。所以说考学硕和考专硕各有利弊,希望学弟学妹们谨慎思考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复习经历:
我最早开始复习的就是数学,因为决定考学硕就需要考数学一,难度大于数学二不得不笨鸟先飞,但最终的成绩我不是很满意。大概2、3月份开始复习跟的是张宇的30讲,跟着他的视频课然后写书上的题目相当于从头到尾复习一遍高数。起初进度很慢,而张宇18讲出来的又比较晚,所以在30讲结束后感觉什么都没学一样,遇到一些题目还是不会做。当时我很迷惘还常常向师兄倒苦水,此外常常看一些考研经验贴说数学跟他好或者跟那个谁更好之类的,现在想想其实不管是张宇还是汤家凤还是李永乐,只要选定了一位老师,按部就班跟着他走完全程,你的成绩一定不会很差。30讲结束后我买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我觉得线性代数李永乐爷爷就是永远滴神!我看着他的零基础班做着辅导讲义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复习了一遍线代。在线代结束后,我的概率论跟的是余炳森,同样用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把他的辅导讲义做了一遍,而此时还没有到暑假,所以他们对应于辅导讲义的课程都还没有出。因此我放弃了等待18讲,买了李正元全书,从5、6月份开始一直到考研初试前一天,我每一天都坚持写这本书上的题目,第一遍刷这本书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一共刷了三遍,虽然有的题目很偏但是都很经典,我没有刷一千题或者说660等习题集,可能这就是我的不足之处。到最后两三个月我买了李林的模拟卷查缺补漏,并且刷了张宇真题大全解,二三十年的真题卷都认真写了一遍。上考场时我觉得今年真题比较偏基础,我的问题出在线代和概率论部分,线代大题最后没有特别好的解法强行算了一些,而概率论大题和选择题均出乎意料,感觉选择题考的比较细而大题比较基础,所以考学硕的学弟学妹在线代和概率论还是需要花时间认真对待。我的建议是对于数学打牢基础比写偏题怪题更重要,写过的错题其实不建议整理,因为要写的题目太多了,每周用一下午时间将错题翻一遍即可。
我自身的英语其实很一般,六级低分飘过因此就不在此说过多话误人子弟了。前期背单词真的很重要,因为考试的时候什么方法论可能都想不起来但是单词一定可以,即使有百分之十的单词不认识一个句子你也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所以前期打牢单词的基础很重要,我的方法是靠着红宝书死记硬背每天复习。中期大概暑假前后要开始每天刷两篇真题阅读,我参考了唐迟的阅读方法论感觉有一些收获(虽然考场上基本上没用上)。英语其实不需要什么模拟卷,吃透真题即可,可以搜一些英语高分的同学的刷题方法加以学习。九、十月份可以开始完型和新题型等,我跟的是刘晓艳老师的课程。作文我在十一月份看一些公众号的推荐背熟了模板,最后的成绩也比较中规中矩吧。
我的政治8月才开始复习,看着徐涛老师的课程用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看一讲视频写一讲1000题。到最后1000题我刷了3遍。肖秀荣老师的八套卷要吃透选择题,四套卷更偏向于大题和时政。政治和英语其实大家不会拉开太大的分差,所以不用过于焦虑。
复旦的专业课主要考半导体器件物理,会有一部分半导体物理的内容。我大三上学期学过半导体器件物理所以我自己感觉良好。在师兄开始报班的时候我就报了名,起初我会看蒋玉龙老师的视频,后来逐渐忙起来就没有再看视频全程跟着师兄的课程走,师兄该讲的地方都讲的很明白不会听不懂,而且时常回答我的所有问题,比如我高数很迷茫时也是他给我推荐老师和介绍他的复习方法等,特别感谢师兄的帮助。师兄讲解专业课减轻了我在专业课方面很多的压力。虽然今年的题目出的风格和往年稍有不同,但最后的成绩我也比较满意。
复试名单出来后,看到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很遗憾,内心稍微难过了一会儿后就发消息给师兄和他交流,再次感谢师兄的帮助。师兄根据往年的经验,建议我联系了信息学院的某位老师。
我当时就给那位老师发了邮件,并且登录了另一个学院工程与技术应用学院也即是工研院的官网,根据官网上的信息查询了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然后确定了一些和我本科研究方向一致的老师。
询问了师兄后我给其中的三四位老师发了邮件。
信息学院的老师第二天给我回了消息说他的手下没有学硕名额了。而后我又联系了另一位信息学院的老师,这位老师告诉我信息学院今年不收调剂所以我就只能把目标转向了工研院。
工研院的老师一两天后也纷纷给我回了消息,几经周折后我联系上一位工研院的老师,他做的方向也偏器件方向,在给他发成绩单和简历沟通后,这位老师同意我进入他的课题组。
此外师兄建议我找一些校外调剂做两手准备,于是我又联系了几位微电子所的老师占坑,但是微电子所的复试时间是在3月30号,这时候工研院的调剂信息还未出炉所以我并没有去参加复试,也是相当于赌博押宝在校内调剂了,如果校内调剂失败可能需要再去给微电子所发调剂申请,今年复旦校线院线出的都比较晚对调剂其实并不友好。
两三天后我在调剂系统上选择了工研院,大约四五天后我参加了工研院的复试,鉴于是调剂所以复试的问题也比较随机。五分钟英语自我介绍加问答后,老师会询问一些你的本科课程及科研经历、参加比赛等,基本上会针对你的回答内容比如本科课程等进一步提问,但也不会问的过于偏僻,避免万一我就不具体说老师问了我什么问题了哈,希望大家见谅。我的复试准备还比较充分因此很开心复试成功调剂上岸。
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有的时候就要摒弃外界的干扰,摒弃自己内心的杂念,不要和别人比进度比成绩什么的,也不用后悔是不是应该找工作或者考那个学校什么的。网上的很多老师其实都是在贩卖焦虑,经验贴其实也不宜看过多,确定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只需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从现在开始坚持学习到专业课走出考场那一刻,无论结果如何你本身就很伟大。困了就睡,饿了就吃,心情不好就把卷子给它撕喽,学烦了就出去走走,慢慢来会比较快。每天晚上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的内心都是五味杂陈思绪万千,但这个时候我知道我所需要做的只是回宿舍洗个澡再看会儿书或者笔记,然后就躺在床上睡大觉迎接新的一天,身为学子,潜心专注于学习心无杂念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