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科移动:5G标准,持续发力!

微信号angmobile 5G 今天

图片

图片

重要信息


今年4月份,全球范围内的5G商用满两周年。从两年前至今,5G产业及5G商用一直加速发展,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在终端形态与在网连接数增长方面,5G均成为移动通信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代系统。据GSA协会3月底发布的最新统计,64个国家/地区的153家电信网络运营商已推出了与3GPP兼容的商用5G服务,132个国家/地区的428家电信网络运营商以测试、试验、试点、计划部署和实际部署的形式投资5G网络,其中已有68家运营商在投资5G SA网络。GSA在4月初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5G终端设备达到703款,环比增长11.9%。此外据知名市调公司Omdia在3月2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5G连接数达到4.01亿。


1

5G商用,标准奠基


上述5G早期商用的蓬勃发展态势,最为根本的基石在于全球统一的5G标准及其持续分阶段演进。从3G到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成长周期不断缩短。众多企业/机构为全球5G标准及其演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国内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创新力量之一——中国信科集团旗下的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据了解,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科移动”)是由中国信科集团下属的大唐移动和虹信通信联合重组成立,是中国信科集团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的承载主体和5G产业化的主导企业。 


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观察到,在3GPP 5G标准化中,中信科移动重点参与了大规模天线、终端节能、高精度定位、车联网、终端直通技术、多播广播技术、工业物联网、星-地融合等方向,广泛参与到3GPP各个工作组的讨论之中,为3GPP 5G标准化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是向3GPP提交的标准提案数量巨大——据悉从2015年3GPP启动5G标准化工作开始到2020年,中信科移动累积提交了超过10000篇5G技术提案。即使在全球范围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2020年,由于努力克服了困难,团队成员坚守工作岗位,中信科移动向3GPP提交的5G技术提案数量依然比2019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二是在3GPP牵头了众多的重点立项——作为立项报告人,中信科移动负责终端节能、高精度定位、临近通信和上行数据压缩等重点项目的标准化工作。据了解,截止目前,中信科移动共负责多达3GPP 5G标准中的20个立项,这些立项分布在其所参与的所有3GPP工作组中。此外,中信科移动专家还担任3GPP TSG CT全会副主席与RAN5副主席职位,参与3GPP的组织管理工作,在3GPP的贡献度一直在持续提升。


2

Rel-17进一步演进


移动通信产业技术标准不仅是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必然桥梁,更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再创新。5G也是如此。3GPP已经制定完成了5G国际标准第一个版本(Rel-15)以及第二个版本(Rel-16),正在制定第三个版本(Rel-17)。3GPP Rel-15是基础版5G,为5G系统奠定了最基本的系统功能集合和部署工作方式,主要实现了增强的移动宽带(eMBB)类和高可靠低延时(URLLC)类基本业务和应用。5G Rel-16本在Rel-15的基础上增强,使得5G系统能够满足ITU所定义的性能要求,所以也被称为完整版5G。Rel-16还引入基本的定位功能、终端节能技术、对车联网的支持,以便更好的支持垂直行业应用。5G Rel-17则在保持5G基础功能增强的前提下,面向多样的垂直行业应用,引入了低成本终端类型、广播多播技术、以及卫星和5G融合技术,在工作频谱上则进一步向更高频段扩展,并探索人工智能5G的结合。


据悉,在3GPP的5G Rel-17标准化工作中,由中信科移动提出的多项技术方案已经被采纳并被3GPP标准所接纳。之所以能够在深度参与Rel-17标准化方面高效高质量的完成研究与标准化工作,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了解到这得益于中信科移动先进且务实的工作思路——围绕核心需求与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解决方案。据笔者观察,中信科移动在3GPP的5G Rel-17标准化中所参与的重点方向包括大规模天线、终端节能、车联网与终端直通增强、多播广播技术、工业物联网、高精度定位、星地融合等,围绕这些方向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

Rel-18的挑战及应对


作为B5G(5G后半阶段)的起点,3GPP 5G Rel-18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业界对Rel-18的方向探讨已经开始。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了解到,对于Rel-18,中信科移动预测其驱动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由于到目前为止5G尚缺乏“杀手级”的应用和业务,从而Rel-18还需要对5G潜在应用需求做进一步增强。二是由于目前的5G用户体验和业界在5G设计之初提出的愿景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而需要进一步填补用户体验方面的“鸿沟”。三是面对日趋复杂的5G网络,如何高效的对网络进行运维也是一大痛点,从而可能需要采用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来予以应对。


进一步地,中信科移动提出,为了应对上述三大方面的挑战,Rel-18标准一方面需要在Rel-17的基础上进行迭代、优化以提升对现有业务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比如高精度定位、5GAI的融合、天地一体化技术等)拓展5G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降低5G推广应用成本。


笔者观察到,高精度定位、5GAI的融合、天地一体化有着如下发展态势。


高精度定位演进。从定位紧急呼叫者的位置到自动驾驶,再到跟踪在工厂中移动的自动叉车,各种各样的用例都需要定位服务。这些用例中将使5G网络的应用范围超越传统的移动宽带,需要精确的定位才能发挥作用。蜂窝定位覆盖广,可实现通信与定位的合一,同时支持室内外无缝定位。5G NR定位已经演进成为一项关键功能,使5G网络运营商能够以比上一代产品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来定位用于室内和室外应用的设备。在国内5G商用一年多时间以来,5G融合应用体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已在工厂、矿山、港口、医疗、电网、交通、安防、教育、文旅及智慧城市等领域,逐步获得业界认可,并初步形成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相关应用需求逐渐聚焦到包括精准定位在内的几大通用能力上。5G NR技术的用例通过不同版本3GPP规范的发布不断得到增强,5G NR的持续演进表明,定位服务正在成为当前和未来蜂窝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的水平精度和垂直精度提升是从Rel-16到Rel-18的重要聚焦点。


5GAI的进一步融合。把AI技术和5G系统相结合是业界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也是5G标准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等AI技术为依托,通过网络的智能化或智能子系统更加便捷高效地提供优质网络服务,以网络传输效能、节点运行效能、业务承载效能、服务提供效能等为约束,在网络测量、功能编排、流量调度、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智能控制并自我优化,满足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服务质量需求,实现对复杂网络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实现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控制智能化、网络管理智能化,大幅度降低网络的运维成本,显著提升网络运维的效率和便捷性。业界认为,对于5G Rel-18,应不断提升AI在网络演进中的使能作用,一方面优化AI在5G网络高层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应对波束管理/移动性预测、信道状态信息(CSI)采集/链路适配、定位、资源分配等也将对AI在5G网络物理层的运用进行探索,第三方面也将着眼于5G网络能够为基于AI/ML(机器学习)的业务提供更好支撑而进一步研究AI的业务特性。


天地一体化通信。随着信息通信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网络相关技术日趋成熟,信息化发展领域已全面拓展到生产、生活和科研的包括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在内的所有空间。未来网络应对新型信息服务需求,需要天、地、空等多维信息的综合。加快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信息网络将来发展的重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对于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信息网络具有重大意义,以地面网络为依托,以天基网络为拓展,综合天基网络覆盖广、地面网络能力强的优势,实现网络立体化部署与协同运用,将不同轨道、多种类型卫星、临近空间平台、地面应用终端等,按照空间信息资源的最大有效综合利用原则进行互通互联,构成系统优化、功能完备的智能化体系,形成能与海、陆、空基信息系统融合的信息获取、传输、综合应用的网络,有效提高通信容量,增强通信的时效性、可靠性、鲁棒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泛在的网络信息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未来网络演进的重要选项。ITU面向全场景应用,积极开展天地一体、高效组网、内生安全的未来网络架构协议及关键技术研究。3GPP针对5G网络拓展卫星接入场景,已经布局天地融合的非地面组网架构和协议方案研究。天地一体化网络将在Rel-18中如何演进,拭目以待。


4

为实现5G愿景持续努力


从3GPP Rel-15到Rel-17,在3GPP 5G国际标准制定上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以来积极投入并持续作出巨大贡献的中信科移动,其在5G技术标准研发及制定方面的实力和地位获得了业界的充分肯定。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了解到,面向Rel-18,中信科移动表示,将会持续投入,努力推动5G标准向前演进,不断接近和最终实现“5G改变社会”的宏大愿景。


喜欢
关注我们 ↓↓↓


请关注我们

我们是专门关注5G、F5G、物联网AI、车联网的第一大新媒体平台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15026472759。
图片
喜欢
分享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