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消遣式阅读和功利式阅读都没有问题,保持阅读习惯,乐意看下去且享受看的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但掌握了这三条阅读原则,同样阅读的人也可以差别很大。本文编译自Medium,原文作者是Eva Keiffenheim,原文标题为3 Principles of Reading Most People Don’t Learn Until Later in Life。看完你可能会感叹:这么多年来,我这是走了多少弯路啊?
图片来源:Pexels
你是否有过打开一本非虚构类书籍后,担心是在浪费时间,最后又合上的时候?如果你总是觉得书里的内容无法帮你生活得更好,那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掌握关键的阅读原则。完整阅读一本非虚构类书籍大概需要6-9小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时间投资。如果单纯为了娱乐消遣,这些花出去的时间怎么也算不上浪费。但要是你从忙得不可开交的工作中特地抽出时间看《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这种书,那你的目的肯定不单是为了享受一段愉快的阅读时光。总之,无论你是想利用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还是想将书里的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下面列出的三条阅读原则都能给你一些启发,甚至让你觉得“相见恨晚”。 消极阅读无法帮你长久记忆休息日的上午和朋友一起散步,话题围绕最近读过的一些严肃非虚构书籍展开。当然,一开始你肯定为自己读过这些书而得意,但过后仔细回想又会觉得自己蠢透了。因为对话一旦跳出书籍主题,你其实一片茫然,这才醒悟过来自己原来只记得一小部分内容。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我身上。我可以说出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但如果有人问我相关的拓展性问题,我又答不上来。我有时在想,可能自己就不适合阅读,甚至想过以后再也不看书了。
阅读并不是读得越多就越好当我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每年我都会设定自己要读特定数量的书。虽然三年来每年阅读52本确实对我入门有所帮助,但这种想法其实适得其反。专注阅读大量书籍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是快速阅读并没有助益。不同的研究证实,快速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也会降低理解水平。正如前面所说,理解只是正确知识习得的开始。如果想牢记阅读内容,则需要运用元认知理论(即阅读时和阅读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因此,要想拓展知识并深入学习,请适当放慢阅读速度。越好的书,阅读速度越要放慢。因为你要学习的所有新信息和概念都需要和你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联系。在建立我的第一份事业前,业务发展周期每个阶段的相关书籍我都看了数十本。但当我正式开始时,最大的游戏变数成了如何应用阅读获取的书本知识,将其与现实联系起来。就好书而言,重点不是看你能够读多少本,而是看你能够理解多少。——莫提默·J·艾德勒怎么做?不要太在意阅读的数量。相反,你应该想办法将收获的新想法与生活联系起来。阅读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专注眼下的阅读,思考如何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然后行动。正如拉特纳·库斯努尔(Ratna Kusnur)所说:“整齐堆放在书本中的知识毫无意义,毫无力量,除非你用它来改善生活。”阅读《高效习惯》(High-Performance Habits)时,当你读到每天清早给自己鼓励这部分,请开始行动,同时记录自己的励志话语。在了解到《沉静是关键》(Stillness is Key)里提到的记录日志的好处后,在床头柜上放支笔和记事本,当晚就开始记录日志。每当发现实用建议时,都应该暂停阅读并开始记录。将其列进待办事项表里,或作为任务项放在特定位置。阅读不是赛跑,内容越深刻的书,看的时候越应该暂停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