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会和你一起进步哒,记得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哦~
厦门大学电子学科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开办电子类相关学科的高校之一,也是最早成立半导体学科的高校之一。本学科源于1923年正式成立的物理系和1940年由萨本栋校长在抗战烽火中亲手创办的机电工程系。1948年机电工程系分出电机工程系,1955年物理系新增电子物理专门化,1956年创办半导体专门化,从此厦门大学电子学科初具雏形。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2016年11月底,学校发文成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2017年9月底,初步完成院系调整;201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将厦门大学微电子学院列入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厦门大学承建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目前,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系、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系、电磁声学研究院、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学院将以百年校庆为契机,传承弘扬嘉庚精神,担当教育报国使命,立体化推进“团结创新、开放共享、让电发光、聚光出彩”的学院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聚焦解决国家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支撑引导东南沿海集成电路产业升级,为国家尤其是福建省和厦门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调剂要求: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调剂考生必须同时达到相应专业国家复试线和我校基本复试线。调剂考生必须同时达到原报考专业相对应的分数线和调入专业所对应的分数线。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注意:我院学术型硕士只接收考数学一和英语一的考生。(解释:统考科目如有考数学和英语须是数学一和英语一,例如调剂到我院工学学硕需要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数学一、英语一;调剂到我院理学学硕需要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
(5)专业型硕士调剂优先考虑第一志愿报考我院考生。
调剂复试需同时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校内调剂考生必须符合我校相应专业基本复试线,校外调剂至我校考生必须同时达到相应专业国家复试线和我校基本复试线。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当相同。
(5)调剂考生必须同时达到原报考专业相对应的分数线和调入专业所对应的分数线。
(6)对申请同一院(系、所)同一专业、第一志愿报考单位和专业完全相同,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应当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
(7)原则上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为调剂生。
(1)电子科学系考821-849-847-408-621(注:考621的不考数学,还需剩下四门再考一门专业课,即考两门专业课)
(2)电磁声学研究院考 821-847-850-621(注:考621的不考数学,还需剩下四门再考一门专业课,即考两门专业课)
(3)电子工程系考821-849-850(三选一)
(4)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系考 821-850(二选一)
(5)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考 408-821-849(三选一)
621量子力学 821-846电子线路 847信号与系统
849光电子技术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850普通物理学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各占一定比例计算复试总分。
线下复试权重:
总成绩=初试成绩×60% + 复试成绩×40%
复试具有否决权,复试不及格者(60分以下)不予录取
其中笔试占复试的40%,面试占复试的60%
复试具有一票否决权,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电子工程系和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系初试和复试可以考同一科目,
电子科学系和电磁声学研究院不可以考同一科目。
学硕不存在分方向的说法,报名方向即就读方向。
复试没有明确的范围规定,老师问的问题都是专业相关。平时要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
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
复试流程:递交材料-选择复试笔试科目-笔试(先英语后专业课)-面试
笔试流程:英语听力阅读+专业课翻译(英译汉),各专业英语题目一致
面试流程:进去英文自我介绍(脱稿,老师还可能用用英文提问一道两个问题)-抽信封里的题回答(所选方向相关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可在抽,最多两次)-自由问答(老师结合你个人经历进行问答,中文对答,无明确范围)备注:面试顺序是初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进去,每个人面试20分钟,全程录像。分数靠后同学等待时间较久,需心理准备,有候考室,有人引导。
复试相关时间线:出初试成绩20左右后出校线,25天左右出学院复试名单,30天左右复试。
专硕报名时统一叫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这个专业很多系下都有,代码也一样,所以报名时注意所报系),过了初试,复试时要选择方向,方向选择在复试笔试结束后,选择之前会进行各方向介绍,老师会上台宣讲,宣讲完公布各个方向名额,当场选择(五个方向分五列,落座选择)。一共五个方向可以选择:光学工程,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学电子学。方向选择和初试科目无关,和复试笔试科目无关(比如你初试和复试笔试都考849光电子技术,复试方向依旧可以选择电路方向的,初试和复试考846电子线路,复试方向依旧可以选择光学方向,学校无明文规定,自己抉择)。当然最好是考什么选什么(仅是建议,为了提高成功率,适用于专业基础一般同学)。专业知识扎实的同学可尝试跨选。(有成功先例)
网络复试,复试占比由19年的40%降低到35%。电工小幅扩招,微电子大幅度扩招。
专硕改名为叫电子信息(085400专业学位)(这个专业很多系下都有,代码也一样,所以报名时注意所报系),微电子系与电子工程系分开招生,分开复试。专硕复试前没有进行方向选择。
20届复试要求比较严格,微电子专硕在一志愿过线没满招生人数的情况下,依旧刷了人(招生42人,推免3个,一志愿复试22人,刷了6个一志愿),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仅过线1人,仅招收1人(除去推免后仅收1人),依旧淘汰。
基本同2020年,进行网络复试,复试占比35%。电子工程系招生基本和招生计划一致,专硕复试前没有进行方向选择。
21届复试相对宽松(对比20届),基本没有刷高分。21届复试电子工程系相关专业总共只刷一人(电子信息专硕)(电子工程系相关专业均为招满,详见群内一志愿拟录取名单)。
制度完善,奖励金额高,有完善的贫困资助等。大致如下
(1)每年都有1.1w的奖学金(不挂科就有,先交1.1w学费,交完后大致一个多月后返还至缴费银行卡)
(2)每个月有600元奖学金(每人都有,一年12个月发满)
(3)各自导师会根据其学生情况,自行发放补助,金额不等,可能发可能不发,不同年级老师发放的补助也是不同的
(4)学校奖学金(凭科研成果和成绩进行评选)
注:住宿费自理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厦门大学2019年获得教育部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建设任务。平台重点开展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与先进封测、第三代半导体工艺、未来显示(Micro-LED)等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产业急需技术研发,计划建成集产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集成电路创新平台,为国家和地方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将与平台共建的骨干企业和有实力的产业园区一起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围绕着产业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充分考虑产业和企业对高端人才成长要求,准确对接国家学历教育要求,系统性地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含分平台)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期间采取“三段式”培养,即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学习和研究+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期限涵盖3个学年:
第一阶段,为校内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在校内集中完成,一般为1年。
第二阶段,为企业实践学习和研究阶段,学生进入公司进行在岗学习和实践,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及研究工作,一般为1~1.5年。
第三阶段,为完成学位论文阶段,学生返回学校,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修改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由校内导师及联合培养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由联合培养单位根据每年的科研计划进行科研项目立项,并由校内导师进行科学指导,联合培养单位的企业导师进行技术指导。联合培养单位给与研究生实际工程、设备和工艺培训,提供课题研究良好的工作条件。最终由校内导师会同联合培养单位企业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工作量、应用价值、理论价值进行综合指导,指导学生最终完成高质量学位论文。进入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学习的研究生除了实践环节课程和学分单列外,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要求、学位论文、学位授予要求、学籍要求、享受奖、助学金待遇、获取学位学历等与其他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致。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学习的研究生入学后将选择与相关企业有科研合作的教师为校内导师,并与平台确定的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相关企业为进入平台班的学生配备高水平企业导师。
2021年,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8名联合研究生培养名额。未来将持续深入这种新的联合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够整合大学和领先企业的优势资源,解决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钩的问题,培养高级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
平台班学生入学后需与三安光电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三安光电为进入平台班的学生提供企业津贴和实习津贴,如果毕业后不在三安工作需退回企业津贴(实习津贴无需退回);选择在三安工工作无需退回企业津贴和实习津贴,津贴情况如下:
第一学年:企业津贴人民币1600元/月;
第二学年:人民币2200元/月,其中实习津贴600元;企业津贴1600元;
第三学年上学期:人民币2600元/月;其中实习津贴1000元;企业津贴1600元;
第三学年下学期(企业津贴):
若学生与三安和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继续发放企业津贴3200元/月(以三方协议签订生效为准);若毕业时与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将一次性奖励企业津贴12000元并于合同签订当月发放给学生,若入职未满一年离职的应退回该笔一次性奖励企业津贴。
若学生放弃与三安光电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则暂停发放企业津贴。
上课老师:尹学长
学习材料: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五版),谢嘉奎,高等教育出版社
真题
821专业课大纲
独家经典讲义
课后练习题
分阶段测试题2套
时长:60课时
上课安排:五月底导学,六月中旬正式开班至十二月考研结束,每周一到二次
上课方式:直播互动
课程费用:2200 元
1.导学课
课程目标:
了解厦门大学微电子的历年招生情况及录取分数,考题的题型内容及变化,解读考研大纲,准备好复习资料,明确复习方向备考重点
课程内容:
厦门大学微电子历年考研情况和准备建议(2课时)
总共课时:2课时
课程安排:五月中旬下旬一次
_
2.基础课
课程目标:
全面学习模电、数电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 从而构建知识树,形成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做题能力和解题思维
课程内容:
电子线路
导言+常用半导体+求解静态小
信号+交流通路的画法(2课时)
求解单级放大器、多级放大器(2 课时)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和增益+OCL电路(2课时)
五种电流源+以电流源为负载的放大电路+集成运放分析(2课时)
频率响应+高频等效模型+单管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2课时)
画波特图+多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判断反馈组态(2课时)
求解反馈系数、反馈增益、自激震荡+运算电路+有源滤波电路
(2课时)
模电总结+模电阶段测试讲解(2 课时)
数电
逻辑代数基础<第一章、第二章>(2课时)
门电路<第三章>(2课时)
组合逻辑电路<第四章>+集成触发器<第五章>(3课时)
时序逻辑电路<第六章>(2课时)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第七章>(2课时)
数-模和模-数转换(1课时)
习题讲解+查漏补缺((3课时)
总结+数电阶段测试讲解(2课时)
基础课总共课时:32课时
课程安排:6月15日-9月15日
_
3.强化课
课程目标:
查漏补缺,确保知识点无遗漏
课程内容:
各科总结+知识串讲(4课时)
总共课时:4课时
课程安排:9月22日-10月07日
4.真题课
课程目标:对08年之后的真题进行精讲精
练,确保每一道真题必须会做,解析历年真题考点,把握真题规律课程内容:
17~21真题讲解(6课时)
真题总结(2课时)
08~16真题分类讲解(8课时)
总共课时:16课时
课程安排:10月14日-12月14日
5.冲刺课
课程目标:预测出题方向及押题
课程内容:
考前预测(2课时)
总共课时:2课时
课程安排:12月15日-12月22日
6.复试/调剂
课程目标:明确复试内容及方向,避免常见错误
课程内容:
调剂信息
复试的内容及评价标准
如何进行英语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总共课时:2课时
课程安排:初试出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