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会和你一起进步哒,记得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哦~
其实这说是一篇考研经验贴,严格上讲更应该是2020年的一个回顾吧,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自己2020年的心路历程和自己备考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因为自己在去年正式复习之前看了很多的经验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今年考研的各位有一些帮助。QQ:2581279059 Vx:Da-Shan_Shan
首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报考的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5400电子信息专硕,考试科目为政治、数学二、英语二、971智能微纳系统基础(考试科目为:模电+数电+半导体器件+部分信号和通信知识[具体参见971考试科目大纲])。初试成绩为394分,政治:66,数学二:129,英语二:86,专业课:113。需要注意的是,394分在今年绝对算不上高分,数学满分的选手比较多,但这个分数对于第一年的971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2021考研选手们的情况大多都比较相似,因为疫情的缘故,上半年待在家里进行复习,我们学校当时是9月初让回学校的。
自己的成绩在班级算中上,但距离保研有一定的距离,我本科期间整体专业课的成绩还算可以,自己本科期间的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所以971考试的科目我基本上都有学习过(我们今年有些同学是跨考的,他们也是蛮厉害的)。
2020年年初,在结束了大三上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这两门大课之后,自己在心里就想着要开始准备学考研的知识了,当时的目标是兄弟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准备考北航,但当时只是想了下想考那里,那时候还不懂怎么搜集各种资料啥的。在放寒假回家后武汉就爆发了疫情,当时想着寒假嘛,等三月份开学了回去再好好学,所以一月二月打了好久的游戏,书是一点都没翻开过(惭愧--!)。
三 月到五月学校一直有远程课程的任务,上课+课程设计+各种实验基本上把这几个月的时间占据了,自己在这几个月里面也搜集了各个自己想去的学校的资料,当时 定了好多个目标院校(因为没有准备开始专业课的学习,所以整体择校方向上比较宽松),前面说自己想考北航,后来看到北航要考电磁场,果断放弃了。择校期间听了很多次飞姐的分享,在北大软微、浙大、中科院微电子所、国科大微电子学院几个学校之间做了一个坚持了将近半年的决定,考国科大微电子学院!这个决定在九月下旬复旦信院发布新增971方向时一下子动摇了,九月份的时候专业课模电第一遍就快复习完了,其他专业课还没开始,当时想着自己要不试一试,就报考了971方向,预报名结束之后,就一直都在瞄准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因为自己准备考研比较晚,复习时间也比较紧张,所以推荐看到这篇分享的各位,如果能够早些开始就早些开始吧,给自己留足量的裕度,后期心理压力会小很多。
1、汤家凤高数辅导讲义
2、张宇18讲
3、李永乐复习全书
4、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1、1800,1000,660(每本都做了一部分,后面做真题没时间做了,空了很多)
2、真题(所有年份)
3、少量模拟题
我自己基本上是6月份开始的,当时我准备的是数学一,第一次考研,有很多不懂的,当时买了一些学长学姐的百度网盘资料,在知乎上找一些推荐课程,当时高数基础部分推荐汤家凤老师的比较多,所以我就从汤家凤老师的零基础课程开始看,有很多基础的推导,是很不错的学习过程。六 月份数学的学习是比较松懈的,在家效率也不是很高,所以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六月底一定把高数上册看完,所以在六月底的时候自己解决掉了高数的上半部分,第 一本辅导书看的是汤家凤老师的高数辅导讲义,第一遍看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后期学习比较通透后可以再回头来看,会有比较好的理解。7月的时候把高数整个基础部分过了一遍,练习题配套的也是汤老师的1800题基础部分。8月的时候开始和同学在线一起看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基础课程,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结合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把线代基础过了一遍。8月同时在看张宇18讲,结合着宇哥的强化课视频,在8月底的时候把前十三四讲过了一遍,把每一道例题都自己手算一遍,我这边没有把张宇18讲的课后题全做,推荐时间足够的话,每道题用心去做,尽量靠自己想清楚或者和同学讨论明白,在数学的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在九月份回到学校以后,拿起李永乐老师团队的那本大大厚厚的红书开始从头看,高数+线代又是一遍,我这边数学的复习比较模糊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的概念,基础时期就在看一些强化阶段的题目,该强化阶段的时候又把基础阶段的知识过了好几遍。九月下旬确定考复旦后,开始从数学一转向数学二,因为内容都差不多,数学二的知识点更少了。十一假期过后,开始做往年数学二的真题,从1987年开始,基本每天一套,中间有时候休息几天不做数学,但还是极其推荐每天都做一做数学题,最好不要隔两天三不学数学。习题部分上面罗列的基本数我基本只做了基础部分的题目,强化题目都没有做,所以参考建议不大,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他学长学姐的习题建议,我这儿习题主要集中在基本参考书的例题和往年真题上,我相信把参考书上的例题和往年真题都吃透了问题不大的。
1、考研真相
2、扇贝单词(!!)
因 为我本科期间是全英文教学,大部分的专业课是用英语教材和英文授课的,所以基本上也一直在用英语,在英语的复习上我花的时间是比较少的,七月份开始用扇贝 点考研单词,不会的单词真的就是硬记,多背几遍,多重复几次、甚至几十次,绝对能记住,直到考研的那一天,通过重复,相信我,你绝对能掌握考研英语中大部 分的单词。9月下旬到11月隔两三天做一套往年英语二的真题(这个期间只做阅读),同时结合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课程,争取把每一篇文章都大概弄懂。11月开始把往年真题的其他部分做完,语感比较重要吧。对于两篇作文,我当时买了一本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小册子那种的),看了下往年的题型和写作的思路,记了一些自己感觉比较好的句型,在作文方面用的时间较少(本科期间大部分的课程设计和实验报告需要用英语完成,或许这对我写作也是有些帮助的)。英语请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8月份开始看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程,我自己的进度比较慢,直到11月才看完,1000题大概也只刷了不到30%,个人的政治复习经验不具有参考意义。选择题全靠后期刷题小程序硬记,大题背诵肖四,考试时考的答题基本上都见过,把答题卡也尽力写满了,初试分数公布之前一直害怕的是政治过不了线,好在最后的分数不是太低。
考试科目:模电+数电+半导体器件+部分信号通信知识
我9月以前的考研目标院校是国科大微电子学院,专业课考试科目为模电+数电,和971比较类似,7月开始学习模电,到8月底模电的复习过完第一遍,我本科期间学习过模电,因此对放大倍数的计算、带宽以及运放部分有一定的掌握,复习起来比较轻松。我 复习期间主要是看书,推荐参考华成英模电(可以参考华成英老师的上课录屏),结合陈光梦教材,模电的书我当时看了大概又四五遍的样子(略读+细读),在看 书的时候要注意抓住两本教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陈光梦老师的教材涉及了部分MOS的知识,在考试时也确实考察了MOS电路题目,有一定难度。我在学习模电的时候比较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放大倍数、带宽等绝对不是单独拿出来讨论的,做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飞姐的模电数电十分牛逼,在我学习和做题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971考纲中数电的内容不多,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的分析和设计全部理解清楚,以及会设计电路。有 一点想要和大家分享,永远不要觉得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电路设计很复杂考试就不会考,一些你认为比较难的或许恰巧就出现在了试卷上,所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把教 材中涉及到的例子和一些原理搞明白,不是说要把电路背下来,而是当我们把电路的原理理解清楚以后,那么某个电路的设计也就是信手拈来的事情了。
971 的考试科目中半导体器件原理部分所占分值最多,同时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半导体部分的知识理解难度较高,这里比较推荐第一遍先用参考书籍中刘树林的 教材,相比曾树荣的数容易理解许多,推荐复旦大学蒋玉龙老师的课程录播,会带来很多非常好的理解思路和半导体器件的学习方法。半导体器件学习过程中,我的所有出发点都是基本原理和基础公式,比如PN结的形成,空间电荷区,I-V关系等,从原理理解层面到公式推导层面再到从公式中看出的定性分析层面,对PN结、BJT、MOS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半导体器件习题主要做的是曾树荣书的课后题,把部分重点的题目做明白,理解清楚,其实半导体器件部分的题目不是很多,我自己之前复习的时候,经常在回宿舍的路上或者闲暇时回想一下某个器件的工作原理,比如BJT中电流是怎么形成的,载流子是怎么运动的之类。最好能在学习半导体器件之前先简单的过一下半导体物理的知识,不需要很细致,大概能够理解能带的概念,知道一些重要的公式即可,这样在学习器件的时候会多一种理解的途径。
复旦通信群:1064448220
大概就是这些了,谢谢你能够看到最后,祝各位都能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