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通信故事】精心打造“鲁班石”

图片


“红色通信故事”栏目编者按:

出门用5G,进屋连WiFi,网上看世界,电波探亲人。今天,当我们畅享网络、把通信视为不可或缺的生活部分时,可曾想象,在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信息沟通难上加难,党的通信主要依靠信件往来。直到1930年12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才缴获了“半部电台”,开辟了我党的通信事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半部电台”以及其他有关红色通信的故事,有特殊意义。


图片


  红军无线电队成立之初,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的领导关怀下,1931 年 2 月,在江西宁都小布村开办了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

  培训筹备期间,看了参谋处提交的培训方案后,毛泽东问参谋处处长郭化若:“训练班的政治教员确定了吗?”郭答:“还没有。”于是,毛泽东又问:“那你看我合格吗?”郭化若一听,喜出望外。就这样,毛泽东“自荐”担任了训练班负责政治课的“一号”教员。


  训练班开学时,总司令朱德亲自作开班动员。开训第三天,总政委毛泽东来到训练班给学员上政治课。


  毛泽东先问学员们:“小鬼,学无线电困难吗?”又问:“大家愿不愿意做通信工作?”“懂不懂得通信工作的重要性?”


  大家争相回答,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员答对了,毛泽东点点头;答错了,他也不责怪。直到大家答得差不多了,毛泽东才像拉家常似的开讲,主要讲了通信对红军的重要性。他讲得很幽默,不时引来大家的笑声。最后,毛泽东号召大家不要怕困难,要努力学好技术,为工农兵服务。


  过了几天,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又来到训练班给大家讲了经典课程——“鲁班石”的故事。


  一开课,毛泽东先说:“朱总司令对我讲,无线电台是他指挥作战的心肝宝贝!我说这个无线电台简直是千里眼、顺风耳!我们在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打了许多仗,深感红军通信联络太原始了。由于没有无线电台,就像造桥缺少‘鲁班石’一样。”


  有的学员不解地问:“什么是‘鲁班石’?”


  于是,毛泽东绘声绘色地和大家讲起了“鲁班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条河上在修一座石拱桥,工匠们辛辛苦苦干了很多天,桥身修好了,拱形桥洞也砌得差不多了,只是桥洞的脊梁处,缺少一块能够连接并撑住两侧桥体的石头。于是,工匠们四处寻找,爬了很多山,走了很多路,终于在一位打草鞋的老公公家里,发现了一块石头,搬去一试,不大不小正合适。原来,这是鲁班从修桥工地路过时,悄悄按尺码量身预制的。后来人们称这块石头是“鲁班石”。


  毛泽东说:“红军今后要大发展,一块一块被分割的革命根据地要靠一座座桥连接起来,通信就是这座桥的‘鲁班石’。”“鲁班石”的比喻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深刻地揭示了先进通信网络和技术与革命大业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训练班老师和学员学习钻研无线电通信技术和业务的热情。从此,“当好革命事业的‘鲁班石’”成了红色通信人的座右铭。


如今,从“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重温一下整整 90 年前的今天,毛泽东给红色通信前辈们讲述的“鲁班石”的故事,对于我们理解网络强国战略的深意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来源:人民邮电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