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全球最大市场 !中国如何跨越半导体设备“高墙”?
舟悬
满天芯
今天
收录于话题
中美“芯片之争”越来越激烈。美国泛化国家
安全
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以技术封锁、列实体清单打压中国企业、为投资设障等手段,封堵中国高新技术发展。
中国积极推进半导体的国产化来予以抗衡,但在国产化前进的路上,半导体
制造
设备
已成为难以跨越的高墙。
半导体
设备
企业正在被卷入激烈的“芯战”漩涡。
半导体
设备
一直以来被誉为产业链皇冠上的明珠。这还不够形象,因为明珠拆掉,皇冠还是皇冠,
设备
去掉,芯片就出不来了。
芯片制造和芯片封测过程非常复杂,加工工序达到上千道,必须要靠
设备
才能完成。
可以说,没有
设备
,芯片就只能停留在
设计
图纸上。
半导体
设备
又可以分为
测试
设备
和
晶圆
加工
设备
,在
半导体设备
市场中,
晶圆
加工
设备
是大头,市场价值占比为
81%
,
测试
设备
市场价值仅占
19%
。
半导体设备
价格高昂,在新建
晶圆
厂支出中比例中就能达到
65%
,剩余的百分之35%中,厂房建设占
20%
,组装
封装
设备
占
5%
,
测试
设备
占
7%
,其他占
3%
。
以一条12寸
晶圆
生产线为例,月产5万片,至少要投资30-50亿美元,需要配套 50台
光刻机
,10台
离子注入
机
,40台
蚀刻
机,30台薄膜沉积
设备
等,各类设备合计台数超过500个。
全球最大
半导体设备
市场:中国
中国
半导体设备
市场占据全球半导体
设备
市场
一半
的份额。
据
SEMI
全球
半导体设备
市场统计报告,2020年全球半导体
设备
销售额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
中国大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
半导体设备
市场
,销售额达
187.2亿美元
,同比大增
39%
,中国台湾排名第二,销售额为
171.5亿美元
。
单位:billion.
买得多不代表卖得多。
中国虽是全球最大的
设备
市场,但中国大陆本土企业
半导体设备
销售额不高。
中国电子专业
设备
工业协会对中国大陆
47
家主要
半导体设备
制造商的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半导体
设备
销售收入161.82亿元,预计2020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将达到213亿元左右,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左右,但由于统计数据中包括了100 元左右的
太阳能电池
片
设备
和20 亿元左右的
LED
设备
,剩下的90亿元才是
集成电路
设备
的销售额。
而
SEMI
统计的数据项目则是
集成电路
和分立
器件
的制造和
封装
设备
等。
也就是说,
国产
半导体设备
在大陆市场的份额还不足
10%
,国内绝大部分的
半导体设备
靠进口。
海外寡头垄断
半导体设备
行业是一个费钱、技术要求高的行业。高资本高技术壁垒的行业属性使得
半导体设备
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局面。
据
VLSI
Reserch 机构2019年发布的数据,全球近80%的
半导体设备
市场份额被十大
设备
生产商瓜分。不得不提的是,这些设备制造厂商几乎都是来自日美欧韩等地区,无一家来自中国。
在
光刻机
领域中,全球
光刻机
市场几乎被
ASML
、
Canon
和
Nikon
三家供应商包了。全球最先进的
EUV
光刻机
由
ASML
公司生产,
工艺
制程达到了
5nm
甚至更低的
工艺
。
国内
光刻机
唯一实现量产的制造商
上海微电子
,目前与
ASML
差距巨大,所生产的
光刻机
,性能最好的
工艺
也才达到
90nm
的制程。但最近
上海微电子
在
光刻机
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据界面新闻报道,上海微电子将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台
28nm
工艺
的
沉浸式
光刻
机,一举从90nm
工艺
飞跃式跳到了28nm工艺。
光刻机
实现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
刻蚀
设备
领域常见的身影是海外三家巨头:
泛林半导体、
TEL
、
应用材料
。这三家凭借着资本技术的实力,包揽了全球
90%
刻蚀
设备
市场份额,泛林半导体一家就占领了全球
刻蚀
设备
50%
的市场。
近年来,中国
刻蚀
设备
生产商
中微半导体
和
北方华创
等,正在发力攻克更高阶制程的
刻蚀
工艺
。国内
刻蚀
设备
领先企业
中微半导体
在介质
刻蚀
设备
已经实现了
65-
5nm
的
刻蚀
工艺
。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
TEL
和
应用材料
这两家
设备
巨头,在
薄膜沉积
设备
领域实力也不容小觑。
薄膜沉积
设备
分为
ALD
、
PVD
和
CVD
三个细分领域。在
ALD
设备
市场中,龙头企业
TEL
和
ASM
分别占据了
31%
和
29%
的全球市场份额;
PVD
厂商仅
应用材料
一家就占了
85%
的比重,称霸市场,处于绝对龙头位置。
CVD
三大厂商中,
应用材料
全球占比
30%
左右,泛林半导体占比大约是
21%
,
TEL
占比为
19%
,三家全球占比共计
70%
。
在国内,薄膜沉积
设备
龙头
北方华创
产线覆盖最全,包括ALE、
PVD
、
CVD
三类;而
沈阳拓荆
则集中精力攻克
CVD
和
ALD
。这两家企业目前储备技术达到了8/
14nm
节点。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
清洗
设备
市场几乎被五家巨头
Screen、
TEL
、
Lam Research
、SEMES
和
拉姆研究
垄断,根据
Gartner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排名前四的企业合计占据约
98%
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中国能制造生产清洗
设备
的企业市场份额少之又少,主要的厂商有
盛美股份、
北方华创
、
芯源
微
及
至纯科技
,其中盛美股份在国产清洗
设备
供应商中排名最靠前,在芯片和
集成电路制造
厂商
长江存储
、华虹无锡、上海华
力
二期项目累计采购的
200
多台清洗
设备
中,盛美股份以
20.5%
的中标份额超越了LAM、
TEL
以及
北方华创
的中标份额。不止是销售业绩好看,盛美股份清洗
设备
技术也走在国产清洗设备行业前列。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
国外龙头企业垄断,
封装
设备
也不例外,国产化程度尚不高。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全球半导体
测试
设备
产业主要呈现美商
Teradyne
、日商
Advantest
、
TEL
等国际企业垄断的局面。
根据
VLSI
数据,
半导体设备
中
封装
设备
约占
7%
,从
SEMI
全球
半导体设备
市场统计数据来计算,估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
封装
设备
销售额达
50亿美元
左右,而中国大陆半导体封测
设备
规模约为
13.1亿元
。
落后的根源
大者恒大,
半导体设备
全球市场基本被国外龙头垄断,国产
设备
商正在奋起追赶,但是,能不能追赶得上,什么时候追赶得上,这些又成为了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想要得到答案,窥得其中的未来,就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一、资金投入有限,人才短缺
前面说到
半导体设备
产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没有雄厚的研发资金投入,没有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就难以实现产品的迭代更新。
近年来,国内
设备
企业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
从0到1
的突破,但从整个
设备
行业来看,研发投入的资金还相对较低,研发投入难以实现规模效应。随着
摩尔定律
的演进,
设备
研发投入的
资金
也要跟上,国外龙头企业资本雄厚,优势尽占。
另外,在技术人才上,也存在各种问题。
《中国
集成电路
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
指出,我国
集成电路
产业存在的问题:
1、我国领军和高端人才紧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2、我国人才培养师资和实训条件支撑不足,产教融合有待增强;
3、我国
集成电路
企业间挖角现象普遍,导致人才流动频繁;
4、我国对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不足,科研人员活力有待激发。
二、产业链配套不完善
在
半导体设备
行业中,企业制造地分散,出货量上不足形成规模效应,对零部件的拉动力度小时间短,整体的产业配套能力薄弱,
设备
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导致制造成本偏高,难达到厂商预期。高成本低收益又进一步阻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形成了闭合的恶性循环回路。
三、国外技术封锁,限制出口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日韩联盟
,为保持其在半导体领先的地位,限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正在设法阻止中国半导体的发展,
在
半导体设备
、
材料
、高端
设计
和先进
工艺
等领域设限。
以
中芯国际
为例,去年美国就将其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购买美国厂商的
设备
和技术,由于芯片缺货潮的影响,美国给
中芯国际
的限制开了一个口,但对用于
10nm
及以下技术节点(包括
EUV
极紫外光刻
技术)的产品或技术仍然是严格限制。
技术
设备
材料
等限制,严重“
卡脖子
”了。从目前中美形势来看,这种限制将继续存在,对中国半导体发展影响深远。
四、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度难破
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紧密,表现在
晶圆
制造厂不轻易更换
设备
厂商。一方面是因为购买的设备很贵,对于崭露头角的新技术设备不经过认证不会轻易使用,这造成的
良率
下降和
工艺
失效带来的损失远高于换
设备
省下来的钱。另一方面是,
晶圆
厂不仅要承担晶圆原
材料
损失的成本,还要面临着后续交期耽误所带来的高额赔偿等损失。
因此,国产替代新
设备
就难以大面积推开,龙头企业地位反而得到进一步巩固。
如何跨越高墙?
半导体设备
产业链的问题突出,新晋企业想要打破龙头企业的垄断格局,有行业人士提出,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 首先要实现高难度的技术突破;
2. 实现突破的情况下尽力节省研发支出;
3. 最重要的是获得
晶圆
厂客户的大胆使用和客户
验证
。
但这三个条件还不够具体。技术的突破也就是
人才的突破
,2020年以来,中国正加鞭快马在筹备和建设
集成电路
相关学院,为半导体产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例如2020年10月,南京江北新区联合企业、高校等共同成立了南京
集成电路
大学,这是国内首个“芯片大学”以面向产业人才为定位,解决当前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难点,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今年4月22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
集成电路
学院,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两家学院相继成立,表明了国家对
集成电路
行业的重视和解决半导体中“卡脖子”难题的决心。
笔者认为,
研发开支的节省难以为
半导体设备
行业注入活力
。
技术的研发本身就要大笔大笔的资金投入,想着怎么省钱,不如想着怎么来钱。这里说的来钱是指企业通过引进投资等方式补足产业的研发和规模的扩大,规模扩大实现高利润收入,进而推动企业高比例的研发投入。
但是,资本市场是自由和逐利的,在投资高、风险大、收益冒险的
半导体设备
市场中,要获得足够的研发资金也不容易。
因此,
国家大基金
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仅给企业一颗定心丸,不会随便撤资或资本不持续,也能集中资本力量办大事,按照规划来解决“卡脖子”领域。
最后,就是客户能否大胆使用和客户
验证
的问题了。
部分国内龙头
设备
厂商已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基本上能实现客户
验证
这个步骤,但一些缺乏忠实用户的小企业来说,恐怕是难以获得客户的试用,生存空间极小,因此在这条荆棘布满的路上,上中下游的互相支持显得格外重要,进一步来说,这对企业都是双赢的选择。
☆ END ☆
【往期热文】
【1】
史上最全的半导体产业链全景!
【2】
TWS
蓝牙
耳机供应链+主流方案对比!
【3】
干货!元
器件
封装
查询图表(超全)
【4】
2020全球主要
MLCC
厂商及制作流程
【5】
全球连接器厂商100+!附选型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原文
阅读
分享
收藏
赞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
发送
拥有全球最大市场 !中国如何跨越半导体设备“高墙”?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